第三十二章:為萬世開太平
漢建安二十一年(216)。
初春。
陽光明媚,萬物復蘇。
李四三十多歲,忠實憨厚,原是關中的百姓,為了躲避兵災,來到蜀中。
一家十口,皆以種地為生,后來成為了諸葛家的佃戶。
他種植有道,深得管事的信賴,被委以重任。
李四管理的一大片農田,在去年增收一成,他順理成章成為了佃戶里的新星。
只不過今年,主家似乎有了其他安排。
二公子諸葛均聲稱,田地里只允許種植兩季稻。
什么是兩季稻?
一年可以種植兩季,一年可以有兩次收獲。
李四當場震驚了!
怎么可能有這樣的好事?
他親自找到了諸葛均,道:“公子,春耕無小事。今年的種子要是種錯了,可就一點收成都沒有了。”
諸葛均眉頭微蹙,滿是不悅。
“是我見識多,還是你見識多?”
“公子是讀書人,自然比小人厲害。”李四恭敬道。
“既然如此,你照做即可。”諸葛均肅然道。
瑯琊諸葛氏可以稱得上當世最精明的家族之一。
諸葛瑾、諸葛亮、諸葛均是親兄弟,父親早亡,他們投靠了時任豫章郡守的叔父諸葛玄。
后諸葛玄被罷官,他曾為劉表舊吏,便去荊州投靠了劉表。
為了在荊州站穩腳跟,諸葛玄將兄長長女
嫁給襄陽望族蒯祺,次女嫁給龐德公之子龐山民。
諸葛亮看似躬耕隴畝,實際上有兩座靠山。
荊州蒯家的勢力就不必多說了,龐德公也是有名的隱士,與水鏡先生司馬徽齊名。
劉表曾對龐德公說:“你保全了你一個人,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
龐統便是龐德公的侄兒。
這大概也是諸葛亮游山玩水,也有錢花的原因。
諸葛家族的精明之處還在于,諸葛瑾在江東為官,諸葛亮、諸葛均在蜀中,堂弟諸葛誕侍奉魏公。
不管天下怎么分崩離析,諸葛家族都會榮耀于世。
第一次試種“占城稻”,諸葛家族也是下了血本,將自己家的田地全部拿出來,以為表率。
直百通寶在蜀中通行以后,通貨膨脹必不可免,世家大族的收益首先在于土地!
為了保障百姓的基本生存,糧食的價格被官府壓制得很低。
世家大族苦不堪言。
現在讓他們種植不確定的“占城稻”,他們怎么可能心甘情愿。
唯有諸葛家族以身作則,再拉攏一些外來的世家,作為表率。
以此引導百姓種植!
諸葛亮將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弟弟諸葛均。
他自己則是率眾開荒,興修水利。
對于這些政務,諸葛亮得心應手。
蜀中浩浩蕩蕩地大開發,在諸葛亮的指引下展開。
劉備為了表示支持,帶著劉禪親自參與春耕。
農業自古以來,都是立國的根本。
春耕時節到來,官府最重要的任務是“勸課農桑”。
簡雍以泥土做成“耕牛”的模樣,用來祭祀、敬神。
劉禪被迫參與到各種儀式當中,人都麻了。
“勸農詔”在漢朝歷史上發布過多次,甚至能夠稱為“國策”。
劉備身為漢室帝胄,當然要完美地繼承。
只不過規格沒有這么高而已,畢竟皇帝還在許昌當傀儡。
從漢文帝到漢景帝三年的時間里,朝廷一共發布了八次勸農詔,鼓勵人們從事農耕。
他們參加各種“農耕典禮”,后宮的女眷也要舉行“養蠶大會”。
忙忙碌碌之中,劉禪終于脫身,帶著關興、張苞等人,遠離大部隊。
山谷清新,林木滴翠。
劉禪心曠神怡,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
“這可比打仗累多了。”張苞抱怨道。
繁文縟節,最是折騰人。
可見“春耕”二字的份量,舉足輕重。
“若是一般的慶典,我肯定溜了。”劉禪淡然自若道。
這種事,他沒有少干。
在春節的時候,劉備各種宴請、祭祀,劉禪都是找借口推辭。
為此,還被諸葛亮訓斥了一番。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簡單地說,就是祭祀和打仗一樣重要。
這可能嗎?
在古代確實是。
祭祀除了繁文縟節,尊崇古制以外,還有一個作用。
穩定人心!
民心非常重要,商鞅變法時,儲君嬴駟觸犯了法律,引發無數的農人抗爭,直呼“交農”。
“交農”就是將農具上交給國家,表示不干了。
如果官府不答應所請,便永遠不再耕耘,這代表著官府失去了民心。
這就很危險了。
因此,各種繁文縟節看似沒用,實則都是老祖宗的智慧體現。
劉禪雖然覺得麻煩,但也頗為重視,否則今天根本不會出席。
“根據史書的記載,這三年是蜀中發展的穩定期,此后便是漢中之戰。”
“也就是說,我還有三年的時間進行準備。”
劉禪心思通明,三年時間看似很長,但對于一個政權的發展來說,遠遠不夠。
“走,咱們去山里轉悠轉悠。”
為了避免有人來尋,劉禪可謂是煞費苦心。
山間宛如圖畫一般,花影扶疏,爭奇斗艷。
游玩的時候有多爽,回去的時候就有多慘。
諸葛亮的車馬沒有回城,直接堵在城門。
好家伙!
劉禪直呼好家伙!
他可算是摸清楚諸葛亮的脾氣了,一旦決定管事了,錙銖必較啊。
“學生禪,參見先生!”
劉禪謙遜地行禮,一絲不茍。
諸葛亮沒有直接開口責備,一揮羽扇姿容俊逸,旋即考校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此話何解?”
劉禪臉色一沉,這諸葛亮怎么跟女人算舊賬一樣。
這個要是回答不好,回去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只要堅守心中大志,此句可解。”劉禪信心狂燃,一臉狂傲。
諸葛亮神色一怔,追問道:“何等大志?”
“為天地立心。”
諸葛亮臉龐瞬間凝重,示意劉禪繼續往下說。
“為生民立命。”
嗡!
諸葛亮腦海一震,今日春耕禮,不正是為生民立命嗎?
“為往圣繼絕學。”
契合今日考校!
“為萬世開太平。”
轟!
諸葛亮心神震顫,目若朗星!

尋一盟主
今日兩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