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查漏補缺
劉備軍氣勢洶浩,來到陽平關。
望著這座巍峨的關口,劉備心中大定。
縱使曹操能插翅,也不可能飛過來。
陽平關集眾險之險,可謂是漢中之最。
劉備曾攻打過陽平關,碰了一鼻子灰。
如今陽平關在手,守住漢中基業,輕而易舉。
“哈哈哈!”
“多虧了阿斗啊,要不是他果斷,我軍恐怕還在陽平關下興嘆。”
劉備心情舒暢。
這么多年了,曹操都是壓制他暴打。
今日拿下陽平關,可算是揚眉吐氣了。
“公子胸中有韜略,乃主公之福,蜀中之福啊!”
黃忠笑著稱贊了幾句,互相共鳴。
一旁的法正目光深邃、神秘,誰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突然。
馬蹄聲響起。
劉禪騎乘一匹健碩神駒,縱橫而來。
姿容俊雅,風度不俗。
“父親!”
劉禪高呼一聲,順勢下馬,動作一氣呵成。
“孩兒參見父親!”劉禪抱拳道,器宇軒昂。
劉備心神一震,沒有在第一眼認出來。
眼前的英俊倜儻的少年郎,竟是他的兒子。
劉禪出身漢室宗親,劉備吃過的苦,他都沒有吃過。
從他記事起,劉備已割據荊南,有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
劉禪豐衣足食,生活越來越瀟灑。
和歷史的放縱不同,穿越而來后,劉禪嚴于律己,精苦鍛煉。
甚至師從趙云,每日鍛煉槍法。
一身強健骨骼,也就這么鍛煉出來了。
“哈哈哈!”
“公子再經過幾年鍛煉,就可以上戰場了。”
黃忠大笑著,一眼便看出劉禪也是練家子。
劉備的神色,卻冷寂下來,有些不悅。
“阿斗年歲尚小,沖鋒陷陣之事,萬萬不可沖動。”
同時,這也是對劉禪的告誡。
“父親放心,孩兒只想學萬人兵策,怎能與部下搶功?”
“哈哈哈!”劉備欣慰地笑了笑,拉著劉禪暢談軍務。
現在劉禪長大了,很有自己的策略、想法,劉備也不再避諱。
“此次我軍拿下漢中,實屬僥幸。”
“曹操在長安地區,集結了二十萬精銳。”
“縱使壓上荊州、益州全部兵馬,也很難與曹操抗衡。”
“但為父偏不信邪,一定要與曹操一較高下!”
劉備揮舞著臂膀,這一拳很有力量,仿佛砸在曹操臉頰上。
“為父深知與曹操的差距,因此,我軍以固守險要為主。”
“云長會從荊州出兵,擺出氣吞南陽,威脅許都的姿態。”
“孫權也不會放過這次進軍合肥的機會,再加上大漢有識之士,積極地反抗。”
“我軍勝算還是有的!”
牽一發而動全身!
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但一提到孫權,劉禪心里“咯噔”一下。
孫權這會兒非常會演戲,屯兵在淮南之地,做出與曹操爭鋒的假象。
實際上已派人潛入荊州,打探消息。
劉禪在荊州建立互市,絕非掙錢這么簡單,最重要的還是打探情報。
江東的商人進入荊州,只能通過互市,南郡太守糜威嚴格監控著。
但僅憑這些情報,很難勸說劉備提防江東。
此時蜀地的官員,對江東還抱有極大地希望。
殊不知,自從魯肅死后,江東的風向已經發生了變化。
三國的謀士很多,但能夠稱為“戰略家”的,屈指可數。
曹操陣營中,荀彧是中堅力量。
他看似不上戰場,但在關鍵時刻,總是能夠點醒曹操。
劉備陣營中,一直以來都是按照諸葛亮“隆中對”制定的戰略在走。
至于江東,則是魯肅撐起了一面大旗,他的主張是“聯劉抗曹”,并且堅定不移地執行。
魯肅死后,呂蒙成為了繼承者,他是典型的鷹派。
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奪取荊州,補全長江天險。
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相信江東遲早會出事。
劉禪已經安排了糜威、王平兩枚棋子,但還沒有決定性的力量。
或許,現在的劉備也只是以為,關羽北伐不過小打小鬧,吸引部分曹軍罷了。
誰能想到關二爺搞出這么大動靜,堪比天翻地覆。
“這次父親帶來了多少兵馬?”劉禪好奇道。
說到這里,劉備露出驕傲的神色。
“八萬!”
加上守軍,約莫十萬人鎮守陽平關。
劉禪隱隱覺得哪里不對勁,追問道:“父親怎么知道,曹軍一定會從陽平關來呢?”
劉備渾身一震,陷入了沉思。
“曹操軍二十萬眾,輜重無數,除了陽平關,他如何入漢中?”法正反問道。
“斜谷。”劉禪沉吟一聲。
斜谷自古以來,都是巴蜀通秦川的主要道路。
“阿斗有所不知,當年張魯割據漢中之時,曾破壞了斜谷棧道,斷絕了巴蜀與朝廷的聯系。”劉備解釋道。
劉禪卻搖了搖頭,道:“夏侯淵治漢中三年,怎么可能沒有修繕。”
轟!
宛如一道驚雷落下,劉備心神震駭。
他怎么忽略了這一點?
“曹軍想以最快的速度奪回漢中,他只能走斜谷。”劉禪肯定道。
走斜谷有一個致命問題,也就是補給問題。
歷史上諸葛亮屢次北伐,不是因為后方沒有糧食,而是糧食運不出去。
遇到雨季,蜀道幾乎斷絕。
《孫子兵法》有一句話:“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
也就是吃敵人一鐘的糧草,相當于為后勤補給省了二十鐘。
曹操走斜谷,物資補給肯定無法滿足二十萬大軍。
但他完全可以派遣精銳,出其不意。
劉備意識到問題所在,沉吟道:“誰去守斜谷?”
“大兄可往!”劉禪抱拳道。
劉備一愣,猶豫道:“為父已命他守上庸。”
“父親,孩兒愿替大兄守上庸。”劉禪情真意切。
“善!”劉備一口答應下來。
他也不想看到劉封、劉禪走上對立,此次舉薦,或許能夠拉近二人的關系。
一個“封”,一個“禪”,合起來就是“封禪”。
劉備一統天下的野心,可見一斑。
劉禪沒有在陽平關浪費時間,而是火急火燎,趕往上庸。
上庸原本屬于漢中郡,后來拆分出去,成立了上庸郡、漢中郡兩郡。
通過上庸,劉禪可揮師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