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甲骨魂

第10章 霾

甲骨魂 喜歡雨天發呆 1632 2022-01-02 23:28:08

  又是癸卯這日,再一次奉王命貞辭:茲雨隹霾?茲雨不隹霾?

  赤膊赤腳、盛裝“出臺”的巫子,在儀式啟動之前,喝干了三尊溫酒,之后就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似的……

  他整個人看起來有些神志不清,帶著彩色的鳥獸面具,目光有些夸張、動作有些瘋癲,搖頭晃腦著,雙手捧著一塊早已提前鉆鑿、鐫刻好文字的牛骨,嘴里自言自語著、嘰里呱啦地不知道在叨咕些什么“天語地詞”。

  反正,他聲音聽起來奇奇怪怪的。現場主導、參與、配合和“圍觀”著的一眾,包括王和后在內的,沒一個能聽懂的。

  專供王族咨問天、地、各方神靈的占卜祭壇,就在王宮大殿的正前方,以示代表對“全民”心中最高信仰的尊仰和敬畏。每一次王卜的儀式,都是相當正式而繁瑣的,聲勢規模十分浩大。

  從卜官事先占得的黃道吉時開始,恐怕,就連我和小兕所在的密窖,都能夠感應到那外面喧天震地的罄鼓聲,四壁和地面一直在發著抖,頂堋還會時不時落下灰塵和泥土來。里面,這些存放卜材的置物銅架,也好像可以共鳴起一陣陣的轟轟嗡嗡之音。

  “圭圭!”小兕忽然輕輕地喚了我一聲,“我感覺,渾身骨頭都在疼!”

  “我的殼,也疼啊!”我的腹甲也有些酸脹,“應該是要變天了吧……”

  其實,對天地氣象異變的提前感知能力,動物似乎是優于人的,可以說,這完全出自于與生俱來的求生本能。

  “這次貞事,為什么持續了那么久?”小兕關切得繼續問道,“圭圭,難道,你一點兒都不擔心你的巫子嗎?”

  我搖了搖頭,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小兕。若只說不擔心,那一定是假話。畢竟,已經和巫子朝夕相處了十年。如果,我是人類的話,想必,我應該會對他動情吧……

  剛剛異想天開到這兒,又聽到小兕喃喃低語道:“我很擔心爭子。你說,如果,是兇兆,他會不會……”

  王卜儀式,在每一次的成本投入方面無不都是勞民傷財的,用于祭天、祭地、祭神的各種物料,極為貴重。其中,最貴的,便是,人。而且,還是活人!

  平日里,根本看不出來,巫子和爭子會是那種做得出如此傷害他人的事情。然而,一旦,穿戴了卜裝、登上了祭壇、喝完了祭酒……搖身一變,他們就不再是原來的他們,而成了所謂天地神真正的“使者”,代表著下情上傳、上情下達的“翻譯官”。

  其實,在商朝及以前的數千年里,王族與巫族,一直是相輔相成、相互博弈、缺一不可的兩種必然存在。

  到了武丁王朝這一時期,很顯然,王族的實質話語權要更重,巫族反而成了類似傀儡的象征一般,多半是在負責執行王和后的“旨意”和命令,而不是“天”和“神”的。

  因此,至于,在一些隆重的祭祀活動中,由誰或誰們來充當承受著“至高無上”“使命”的拜天祭品,并不是巫子和爭子可以說得算的,而是由王和后事前決斷好的。

  巫子,他是不是真的瘋了?

  竟然說,卜得的結果是“土雨,霾,大兇兆”。而且,這霾,要持續半月有余,對人不利。如此天降妖獸,無九十九個工方戰俘火祭、不可消災去禍。

  巫子上報完,眾人就眼瞧著,殷城西北方遠郊外的上空,黃霧彌漫,黑氣壓頂……

  不久,在一群烏合之眾的吶喊聲中,王宮大殿前,那些先前被俘虜的工方兵,個個身著麻衣、面帶麻布,將被困束著帶到正熊熊燃起的烏木堆前……

  “什么?那些可憐的工方國人,真的被活活燒死了?”小兕同情地骨痛著,明知故問著我道。

  我沉默著……

  “他們已經被滅國了……難道,還不夠嗎?”小兕的聲音變得有些嘶啞,“啊,好疼……”

  然而,彼時彼刻,在敬天、敬地、敬神靈的整套流程過程中,爭子始終一臉陰郁,臉色越來越難看、越來越嚴峻。恐怕,也只有師弟一人,才能夠與巫子心有靈犀似的。

  那些人,原本是在殷、工大戰中的幸存者,但他們在戰役之前,就已經或多或少都身患了“霾病”,癥狀輕重各異。有的傷表困脾,頭暈目眩、頭重腳輕、周身不適、四肢懈怠、納呆脈濡、口渴不飲、苔膩便溏;有的損肺阻心郁神,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發熱起伏、纏綿不愈、神疲乏力、氣促心悸、脘腹脹滿、心情抑郁、沉悶低落、精神懶散……先前,在俘虜被押解回殷都途中,病癥加重、蔓延擴散的情況,就已經越來越嚴重。

  爭子深知,巫子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要不然,整個殷都,恐怕都挨不過這場兇霾了……

  上天必有厚生之德——王,怎會不知;后,怎會不知!巫子、爭子,又怎會不知?

  然而,如果,留著他們的性命,難恐,霾病肆虐,后患無窮啊!

  甲骨文的“霧”,是上“雨”下“務”的形聲字。核心意思是,濃氣云集,與地相接。濃密的云氣統稱為霧,輕霧為“靄”,濃霧為“霾”,晦氣也。靄是吉兆、晴兆;霾是兇兆、陰兆。

  土生土長在這片中華大地的神奇人類,憑借著無窮的智慧,研發出來的文字種類,其中,形聲字的數量最多。可以說,它是在最初的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基礎之上的“資源重組”和“二次創新”。

  霧霾,總聽現代人類常常說起。而,作為武丁王宮密窖里的一塊卜辭龜甲,我可以證明,三千年前,它就已經存在了。

  元氣是古代人類曾經信奉的宇宙創世論,即天地世間萬物都是由元氣形成的。而,天地日月星辰和天文氣象,是陰陽二氣運行狀態作用下的不同結果。

  那么,天象應人事,天人相感應,真的嗎?

  以俺老龜的視角看,那個時代的商朝,制銅工業已經非常發達了。就像是,相當于三千年后,19世紀中期第二次工業革命到20世紀末期的英國倫敦,被稱為霧都之城類似。

  而,霾的形成,除了自然條件所致,大多還是人為因素。反過來,霾,又會給人類生產、生活、出行、健康等帶來影響和損害——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霾,如此;人,亦然。

  【本章附:】

  霧霾到底怎么來的?至少三千多年前,就有了。

  在上古時期,霧、霾、蜃、虹,曾被人類認為是四種妖獸,無形無質可見,能感受得到卻抓不到、摸不著。古籍中記載,霾獸以土、木、竹、石為食,常與霧同時出現,因此有了“霧霾”一說。

  歷史學家、文字學家郭沫若在《卜辭通纂》中認為,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霾”已經多次出現,字形像簌簌而下的雨中一只貍貓樣的野獸在藏頭露腳著。記錄的正是這種空氣中懸浮著大量煙、塵、沙等微粒的渾濁天象。霾就是刮風時空中降下沙土,煙塵飛揚,天色昏暗,隱晦不明。

  有關于霾的一些記載如下:

  《爾雅·釋天》:風而雨土,為霾。日出而風,為暴。陰而風,為噎。

  《晉書·天文志》:“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塵,十日五日以上,或一月,或一時,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故曰:天地霾,君臣乖,若不大旱,外人來。”

  《紀年》:“帝辛受時,周大噎。周昭王十九年,天大噎,雉兔皆震。惠成王元年,晝晦。十六年,HD四噎,室多壞,民多死。”

  《金史·后妃傳下》:大風昏霾,黃氣充塞天氣。

  《魏書·崔光傳》:秋末久旱,塵壤委深,風霾一起,紅埃四塞。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晋县| 太仓市| 临漳县| 吴忠市| 林西县| 花莲县| 武川县| 苗栗县| 华池县| 梧州市| 若羌县| 成都市| 临泉县| 潞城市| 胶南市| 蓬莱市| 石柱| 玉林市| 新密市| 巨野县| 东丽区| 萍乡市| 康定县| 错那县| 饶河县| 将乐县| 青川县| 霍城县| 九龙坡区| 尚义县| 金塔县| 沾化县| 肇东市| 宁安市| 津南区| 铜梁县| 古交市| 当阳市| 上杭县| 若羌县| 嘉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