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兩處沉吟各自知
孫權皺了下眉:“玄德公,你我既是聯盟,也就不相隱瞞,你也聽到,昨夜赤壁恐有大戰,如今已經過去了十個時辰,卻仍然沒有收到公瑾直接呈送的戰報。我有些惴惴。”
孫權被劉備既謙和又沉著的氣度吸引。他雖然不斷提醒自己,公瑾說過他是個梟雄,我們以后可能是敵手。
潛意識里卻不由自主地產生有些類似對父親般的依賴。畢竟一個九歲就失去阿翁的男童,又是家中非長非幼的第二子,他在家道中落時受到了更多的忽視和冷漠。母親吳太夫人是疼愛所有孩子的。可是每逢大事不決,她第一個垂詢的是阿策。然后幼弟幼妹們的嬌憨弱小自然地受到了她更多的關注。這種不經意間的忽視養成了孫權內斂謹慎的性格。他絕不會像孫策一樣放肆爽朗的大笑和調侃臣子,也不會輕易對屬下透露心扉。尤其是在巨大的壓力下,他能訴說的人只有母親吳太夫人。連自己的妻子也不可能吐露心聲。
可是見到大自己二十余歲的劉備,他那深刻著歲月年輪的皺紋,那飽經日曬的發黃的臉色,甚至鬢邊的絲絲銀發,竟然讓獨自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孫權感到一種莫名的信賴感。這種感覺在母親也過世后,就沒再出現過。
周瑜大自己七歲多,自幼就仲兄,公瑾哥哥的叫。年幼時,確實是依賴他的。可是過去七年在吳郡,不知什么時候起,孫權看見獨立在點將臺上,萬軍簇擁之下,俊朗無雙,雄姿英發的周公瑾,心里的不安就像長了草。
他雖然小了周瑜七歲多,看上去有時比周瑜還顯老。周瑜平山越,屠黃祖,整屯田,開鹽鐵,造舟船,練精兵,及至他的隔江而治,二分天下,徐圖中原的宏圖攤開,孫權覺得無論文治武略,還是雄心膽略,自己沒有一樣能和公瑾比肩。自己有的只是周旋平衡術,和孫伯符留給他的千頃江山。他沒法不在某個陰暗的內心角落里,把公瑾哥哥當作了自己的平輩,甚至是。。。競爭對手。
望著孫權的臉,劉備從這個年輕人的微細表情中讀出了內心的壓力,不安,緊張,忐忑,那里面既有想打敗曹操的雄心,也有功虧一簣后滿盤皆輸的憂慮。
劉備其實并不完全肯定孫權怎么想的,但是作為一個年近半百閱歷坎坷的中年人,只要把自己代入孫權所處的地位一想,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于是劉備露出滿臉關切:“仲謀啊,能在曹軍大兵壓境之下,守住你父兄以命換來的江東已經奇功一件,更何況你還有勝算能打敗曹賊,把他趕回中原。所以公瑾勝,則你名垂青史。公瑾敗,你可固守柴桑,保住父兄基業亦為美談。我知道江東幾乎精銳盡出,都跟隨周瑜駐扎赤壁。柴郡一定缺少良將。我可以把關羽和張飛調來,率一千人馬進駐柴桑,和你合兵一處。萬一有敵軍進攻柴桑,幫你守城。”劉備頓了頓又說:“我自帶趙云糜芳等人與劉琦公子一起在柴桑上游守住夏口,如果柴桑告急,請點烽火示警。我們會從敵軍背后襲擊,這樣你我夾擊,確保全殲來犯柴桑之曹軍。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