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人們一如往常地辛苦操持著家計營生,憧憬未來,籌謀人事,在漫長的歲月里,這是個再尋常不過的五月。
司錦號的六家鋪子都完成了“比武會”上的花本,正抓緊調顏色、織小樣。
江五寶織出了平生第一匹素緞,手里的梭子使得越來越順手。
傍晚,“大號”機坊的機工們都散了,老胡如約來到機坊,一進門就瞧見桌子上擺了酒菜,地上的銅盆里打上了熱水。
“你這是做啥子?”老胡問
“胡師傅你坐!”五寶拉著老胡,把他按到椅子上,然后蹲下去,給他脫鞋子,把他的腳放進水盆里洗起來。
老胡先還掙扎,待到自己的一雙腳進了溫暖的水里,被五寶的一雙手溫柔地搓洗時,忽然心里一酸,默默地流下淚來。
當學徒的給師父洗腳,這是老輩子的行規,如今已經沒有幾個人這么做了,面前這個伢子,是在用行動把自己當師父對待?。?p> 這一夜,機坊里的燈一直亮著,一老一少兩代機工,在這初夏的夜晚擺起了龍門陣,老胡喝到高興處唱起了織錦調。
“胡師傅,你唱的這個調跟其他人都不同,你不是四川人么?”
“我湖北咧!你聽過沒有?‘錦繡之年防饑饉,龍蛇走馬難關近,八大王剿四川,清明反復尸遍地......’哪里還有真正的四川人?如今的四川人,早就不是最初的川人嘍!你娃年輕沒有經過事,這太平無事的光景是少之又少,大多數時候,老百姓人命不值錢喏……”
五寶聽得膽戰心驚,不能想象這熙熙攘攘,花團錦簇的成都十戶九空,尸橫遍地的景象......
“不對哦!司錦號不是說已經是第九代傳人了么?難道成都府經歷那么些大災大難他們家每一次都沒得事么?”五寶突然想起來,再看師傅,早就醉倒嘍!
青蓮街的拂曉天微光,星辰隱,五寶睡意全無,拿了水桶去挑水。
這一年是己巳年,是五寶來司錦號的第二年。他最愛成都府的黎明,這座大城白天的繁華喧囂與他無關,入夜的熱鬧休閑他也無從體會,只有這每日擔水的黎明是屬于他的。那些在黎明酣睡的人看不到錦官城此時的靜謐美好,這份幸運獨屬于他,想到這里,五寶就開心!
“見龜走,莫耽擱,閻王地府中門開。天降諭,地涌蓮,有緣之人得幸免。東北隱,西南現,故人地下來見面......”
路邊有一個老乞丐躺在房檐下有氣無力地念叨,在這寂靜無人的清晨格外清晰,五寶路過他時駐足聽了一會兒,成都別稱錦官城,但人人都曉得,成都還有個別稱叫“龜城”,這老乞丐的歌謠附近的老少都聽過,但沒有人參得透里頭的玄機。
等他擔著水回來時,老乞丐已經沒了聲音,五寶放下擔子,奓著膽子過去看,那人忽地提高聲音,“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啊!”嚇了五寶一跳!
轉眼就到了農歷七月十二機神會這天,錦官城所有的織工都要放假,織錦坊的老板要給織機燒錢、掛紙,白天給織工放假打賞,晚上請大家吃飯犒勞辛苦了一年的織工。
大家放了假,想去哪里耍就去哪里耍。司錦號三年一次的“比武會”就選在機神會這天,很多織工都會來司錦號圍觀“比武會”。
五寶是第一次參加“比武會”,頭三天,大號就把各家鋪子三年以下的學徒叫了去幫忙,在司錦號機房外面的場院四圍搭起大棚子,掛起防風大明燈籠。
“比武會”那天,上午辰時開機,下午酉時鳴鑼收工。各家鋪子須得在時限內至少織錦一尺,呈給織染局的大人和四大坊的大師傅當場評鑒,若時辰到了織錦不完整或不足尺,再好也擔不起“優勝”二字,因此參加織錦比武的師傅和學徒須得輪流上場,中途換人下來休息吃飯,人和機器都片刻不得停。
一個月以前,各鋪子就忙著提前把自己參賽所用的織機組裝起來,樊師父家的幾個裝機大師傅早早就被各鋪子請去,塞紅包請吃飯,負責幫本家組裝調試好織機,約定在比賽當日在旁邊守著,隨時處理織機故障。
待到吳居村去請,裝機大師傅早就被其他家訂完了!況且他家一貫“小氣”,每次封的紅包又小,吃食上又寡淡,大家都不情愿接他家的活計。
吳師娘見丈夫垂頭喪氣地回來,后面沒有裝機師傅跟著,急問:
“真的一個都請不來?!”
吳師娘試探著問:
“不然......請老胡過來?好歹十年前人家也是裝機匠里頭的‘大王’的嘛!”
吳居村一聽就搖頭,“不得行!那個糊涂蟲天天喝得二麻二麻的,手抖腳顫,會壞事!你正經多給我兩塊錢,弄個大紅包,我不信請不來好師傅!”
其實人家老胡也不是沒有人請,這不,秦師娘問今年請哪位裝機師傅過來,包多大紅包的時候,秦師傅就說:“照慣例請老胡!不消啥子錢,我去打兩壺酒,你比武會管足他肉就行!”
“老胡啊......行不行哦?我看他如今比之前越發不成樣子嘍,日日喝得醉醺醺。”
“裝機我們鋪子里的老王、老廖都會嘛!本來不消請外頭的師傅。老胡手腳不行,但經驗老到,無非是讓他過來邊上瞧起,哪點不合指點一下?!?p> 就這樣,五寶提著兩壺酒,樂顛顛地跟在師父上門去請胡師傅,果然一請就來。
有人見老胡來到比武場上,打趣道:
“今天果然是好日子哦!連糊涂蟲都起得愣個早。”
引得旁邊的人大笑。
秦師父不理睬這些閑人,上前招呼老胡,五寶忙去搬椅子倒茶,王師傅和老胡是同一期的學徒,也過來跟他聊天說話,老胡漸漸自如起來。
好的機匠一天之內可以把織機拆成一個光架子,搬到一個新地方以后,也是一天之內就可以把它重新裝起來。一臺花樓織機有上百個部件,要是織錦過程哪里出了毛病,只消一喊,老機匠當場就可以調試機器。
雖然老織錦匠人多少都會調試安裝織機,比如和老胡一起出師的王師傅他們,平日都可以自己動手修機器,但是像“比武會”這樣緊張的時候,還是需要專門的機匠師傅在旁邊看起,遇到突發情況及時處理才安心。
織機裝好,“織科”和“挽科”的織工就要上織機去“過花本”,這個過程沒有大半個月完不成。
各家所用絲線都要提前“打紆”,“紆兒”粗細要掌握好,要保證丟滿八十梭剛好織出一厘錦,這平日都是學徒的活計,師傅們都不大關注的,但如今要比賽嘍,好多大師傅不放心讓學徒打,都是親自“打紆”,“兔兒”們在旁邊看著覺得好稀奇。
這些日子司錦號機房和外面的比武場上從早到晚都有人,川流不息,好不熱鬧。
師傅、學徒、織工們在前頭為著比賽精益求精,日夜演練,屋里頭平日再刁蠻潑辣的女人也不敢在這樣重要的日子里讓男人們不痛快,若是惹惱了他們,全機坊的人都會來教訓這“不知事”“敗風水的”!織錦講究的是“織科”和“挽科”的默契配合,后面許多人的支持,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會影響比賽場上那兩個人的發揮,若是最后的織錦進不了“前三”,拿不到“優勝”,那不光是分不到織供御的份子,未來三年大號發過來的都只會是“小單”,活累工價低!在事關整個鋪子名聲、各人生計、到手銀錢的緊要關頭,家里的這些女人們都小心翼翼,務求讓男人們吃好喝好,心無掛礙地去比賽,萬不能被抓到錯處,讓家里人替他們前頭的閃失背鍋!
“啥子?!魚頭豆腐湯?!你以為你男人是去做月子么?這種日子吃飯香,精神頭才足的嘛!當然是要做夫妻肺片、麻辣兔、椒麻雞這些嘍!”胖媳婦大聲地教訓小媳婦,說得對方連連點頭,忙著向大家討教。
“吳嬸子,你還做豆芽湯哦!再是豆芽除濕氣,一年到頭都喝這個湯也不少這幾日,你們老吳這些日子熬更守夜,你好歹換個雞湯、豬蹄湯給他們師徒幾個補補噻!”
“我們鋪子里頭那些個‘兔兒’吃起飯來像餓死鬼投胎!哪個供得起哦!我這幾天都單獨給師傅和比武的大徒弟開小灶,天天有肉!”
“哎呀!我們屋里頭哪天沒有肉?可是那幾個大師傅嘴好刁得嘛!三不五時地叫外頭的菜,打我的臉,你們說可恨不可恨?!”
“你小聲些!這時候還敢抱怨?!”
師傅們關心的是大事,比如織染局這次來主持評鑒的劉戚大人,是司閔善的親家---織染局前任吳大人引薦上來的,那就相當于是司家的“自己人”啰!不消說,織錦成品的高下還不就看司錦號當家的好惡嘍!
樊師父心中暗暗得意,之前自己讓鋪子用金銀線設計制作花本,幾個大師傅還跟自己叨咕,說什么不匹配,不好看。他們不曉得,從之前大小姐司青竹跟自己這里定銀線起他就猜到了,當家的肯定屬意把這蜀錦花樣做得富貴大氣,金銀璀璨!哼哼,不信等著瞧!
臨近比武日,秦師父忙著排兵布陣,顧不得回家里吃飯,師娘讓五寶用挑子把飯菜擔到比武場上去給大家吃。
江五寶挑起兩只水桶,里面放著飯菜,師娘拿手的“燒白”香氣隔著桶蓋都聞得到!他一路小心翼翼地,生怕打翻里面的湯水,來到比武場,遠遠地就喊:
“開飯嘍!師傅、師兄開飯嘍!”
大家圍上來打開桶蓋子,見里面肉、菜噴香,堆得滿滿幾大碗,一看就勾人食欲,都喝起彩來。秦師父心下暗贊師娘能干會操持,招呼幾個大師傅坐下吃飯。
五寶在旁邊不停地給大家盛飯添湯,津津有味地聽大伙聊著比賽,一來就不想走,這樣的日子真是帶勁得很哪!
“師兄,你第一個上嗎?”五寶問
李貴點頭答“嗯”
旁邊的人說:“你李師兄和他師父自然是要打頭陣嘍!咱們鋪子的‘大、小王’的嘛!是不是哦?王師傅?”
王師傅露出睥睨神色,說:“我是大王沒得錯,愣個?有人不服氣么?”
旁邊的人忙湊趣追捧,把他一陣夸,王師傅確實是織錦“大王”,眾人都公認的。秦師父見他如今心氣太足,目中無人,只有暗地里交代李娃兒,不可大意,再三確認步驟細節。
五寶在旁邊聽著,心里好仰慕師兄,小聲對師兄說:“師兄,你一定是今年的大王!”
李貴笑著摸摸他的頭,“你到時候也要好好比,爭個甲等!”
“好!”
“比武會”那天,新學徒們的“打紆”、“打結”比試將與織錦同時開始,只不過各家鋪子關注的重點不在這上面。
除了五寶,司青竹也喜歡這樣子的司錦號,如今這樣的日子她是最忙碌的,大到場面應酬,迎來送往,小到燈燭火蠟,飲食茶水,爹爹樣樣都讓她參與,但她做得開心,樂此不疲,尤其是在織錦場上,看到各家出的花本小樣構圖精妙,各具匠心,各有所長,這眾人心往一處編織錦繡的畫面令她沉迷。
有那么一刻,她回想起從前像“比武會”這樣的日子,所有事情自有爹爹兄長操心,自己和母親妹妹只需在這樣的日子里打扮整齊,開心看熱鬧,恍如隔世……
一切事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明天的到來。
明日,就是司錦號“比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