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率大軍南下,南面的事一直牽動著趙云的心。遠在永安,他只能從前方的信使送來的資料里得知戰(zhàn)情。每當(dāng)帶來一部分資料時,他都會對著地圖繪制諸葛亮的行軍路線,思考許久。馬云璐給星彩開玩笑說著,南中戰(zhàn)事一開,千里之外的趙云比前線將士還緊張。
春去秋來,趙云一邊處理著邊境的繁多瑣事一邊關(guān)心著南中戰(zhàn)局,時間悄然流逝。永安的秋天很美,滿山紅遍,兩岸山峰盡是火紅的楓葉,馬云璐與星彩經(jīng)常帶著趙廣出去玩耍。趙統(tǒng)也終于把習(xí)武的基本步法練得扎實起來,趙云開始教他上手木劍。空了的時候趙云總會把那堆關(guān)于南中的戰(zhàn)情來回地看,趙統(tǒng)很喜歡聽,便要趙云給他講,時間一久連趙統(tǒng)也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已是秋初,諸葛亮的南征進入了末尾階段。向來作亂的雍闿等人已被諸葛亮斬決,諸葛亮以永昌為基,攻入南中。蜀軍深入南中腹地,與蠻王孟獲展開了最后決戰(zhàn)。
夜晚,趙云的房間還亮著燈。馬云璐走過,給趙云披上一件外套,看著搖曳燭火下的信。
“子龍,還在看啊。”馬云璐道,“天涼了,注意一點。”
“嗯。”趙云認(rèn)真讀著信,“快了,丞相已經(jīng)與孟獲開戰(zhàn),這次南征到了最后階段了。”
馬云璐坐了下來:“南征之后,丞相如要北伐,你是不是又要去前線了?”
趙云點頭:“丞相一直沒有忘記過北伐。先帝之恩,必以死相報。”
“哦……”馬云璐應(yīng)著,略顯惆悵。她沉默了好一會兒,自言自語:“要是你不去該多好,這樣就能多陪陪統(tǒng)兒和廣兒。以前我們總是聚少離多,到了永安之后還以為能安穩(wěn)下來了,沒想到……”
“云璐!”
趙云突然加重的語氣讓馬云璐措手不及,她一臉遲疑地看著趙云,像是個不知自己錯在哪里的孩子。
子龍他……第一次這么吼我……
趙云盯著馬云璐好一會兒,嘆了口氣,又看向桌上的書信。
“云璐,我必須要去北伐。”趙云道,“我們的國家不叫蜀,叫漢。我不是蜀將,是漢將。”
“北伐事關(guān)漢室興復(fù),這件事,你別和我爭了,我不會讓。”
燭光勾勒出趙云的側(cè)臉,馬云璐凝視了他好久。自兩人成家一來,夫妻有爭執(zhí)時,總會是趙云最后讓她一步。印象中,趙云從沒有過如今的態(tài)度。看到趙云認(rèn)真的表情,馬云璐突然覺得,自己并未完全了解面前這個人。
他前半生是俠客,后半生是將軍,一生都在刀光劍影里度過,但在家里卻從來聽不到他的抱怨。每次爭吵,他都溫和地哄著妻子;孩子哭鬧,他就像個尋常百姓半夜起來哄孩子睡覺。甚至有些時候馬云璐都覺得,趙云太柔了,柔和得沒有半點鋒芒。家里的趙云和外面所傳的常勝將軍,一點也不相符。
可是,再柔和的人,也有不會妥協(xié)的事情。對于趙云而言,這便是那簡單的“北伐”二字。因為柔和,所以所有的鋒芒都收斂在了這兩個字上,任何人都碰不得。
這兩個字對他來說意味著什么?除了趙云自己,不會有人知道。
馬云璐沉默了許久,把趙云披上的外衣拉了拉。
“子龍,這就是你一直支持丞相北伐的原因么……”馬云璐靠在他的肩上,“對不起……”
趙云拍拍馬云璐的手,說道:“過幾天我得去涪城一趟。”
“涪城?”馬云璐問道,“為何?”
趙云側(cè)過臉,吻了吻馬云璐的額頭。
“丞相寫信給我,說南中之事一切順利,此次南征兵器損耗較多,想讓我查一查益州哪里可以打造兵器。”
“兵器么?”馬云璐道,“那你……”
“涪城,蒲家。”趙云笑道,“還記得當(dāng)年我?guī)銈內(nèi)サ樨低鏁r路過涪城吧?蒲家原本是荊州鐵鎮(zhèn)的世代神匠,后來遷到益州。找他們打造兵器,再合適不過。”
“哦,那小心些,早去早回。”
“嗯。”
第三天,趙云從永安動身,橫跨了半個益州,抵達涪城。別人沒有他以往俠客般的閱歷,蒲家自遷到益州后分外低調(diào)也不甚有名,這讓趙云覺得自己必須要親自去一趟。
再度來到蒲家,距第一次來已有近四十年的時光。趙云看著蒲家不變的牌匾,心生萬般感慨。在家仆的帶領(lǐng)下,他見到了同樣老去的蒲元。趙云還記得三十多年前,他和琉璃所見到的蒲元不過是個男孩,如今也已人到中年,膝下也有了兒女。
建安三年的秋天,在諸葛亮南征勝利的前夕,趙云在涪城請出了神匠蒲元。蒲家打破了百年來的“不為一方勢力鍛造兵器”的家規(guī),為蜀漢軍隊鑄造了三千把精刀。經(jīng)由蒲元親自把關(guān)所鑄造的刀鋒利無比,能斬斷成排的鐵珠而不卷刃。此事畢了,正值諸葛亮班師回朝,趙云又奔赴成都,向諸葛亮告命。
南征歷時五月,諸葛亮斬殺雍闿等不臣之臣,深入南中腹地與蠻王孟獲交兵,歷經(jīng)七擒七縱,終于徹底解決了益州存在數(shù)十年的南中之亂,南中正式劃入蜀漢的版圖,富饒的物資被諸葛亮北調(diào)成都,蜀漢國庫進一步充實。
趙云抵達成都時,諸葛亮已率軍回城。未進城門,趙云便看到了南門外那支特殊打扮的隊伍。他們身披鐵甲,背負弓弩,一看便是驍勇善戰(zhàn)的模樣。
“丞相。”趙云行禮,諸葛亮急忙迎了過來。
“子龍,你怎么自己親身來了。”
剛剛平定南中,諸葛亮也是一身風(fēng)塵仆仆。
“兵器之事已經(jīng)解決了,涪城神匠蒲元正在鑄造三千精刀及萬余鐵戈,不日便可完成。”
“太好了。”諸葛亮贊道,“我即刻派人把物資送予蒲家,這樣一來,北伐的準(zhǔn)備便完成一大半了。”
趙云把目光投向那支隊伍:“丞相,那是?”
“哦,那是此次南征收編的軍隊。”諸葛亮道,“正如你三年前說過的那樣,南中不止青羌,各族均驍勇善戰(zhàn),我便派王平等人收編當(dāng)?shù)赜率浚M建了這支隊伍。所當(dāng)無前,號為飛軍。”
趙云點頭:“所當(dāng)無前,號為飛軍。無當(dāng)飛軍……”
南征歸來的軍隊正在入城,無當(dāng)飛軍也在其中。青年將領(lǐng)王平奔來,與趙云諸葛亮見過,又折回去領(lǐng)軍。
“子龍,北伐之事還急不得。接下來的時間,你還得駐守在永安。”
“明白。”
為了北伐,諸葛亮等了三年,如今平定了南方,還按捺下內(nèi)心的沖動。因為他明白,一旦北伐,面對的就是坐擁十一州的魏國。蜀漢要以一州之力與之抗衡,必須做足準(zhǔn)備。
“快了,子龍。”諸葛亮輕搖羽扇,“就這幾年,快了。”
趙云與諸葛亮立在成都城外,遙望著北面的天空。北伐是那么遙遠,卻又那么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