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整體上覺得非常疲憊,這是一種發自心底的疲憊,是一種深深的倦怠。
就和怎么都休息不過來一樣。
有些時候會漫無目的的刷手機,但是實際上也沒有有效的刷手機,只是發呆了。
已經疲憊到了連游戲都沒有絲毫點開的心思,短視頻也沒有耐心看完,連公眾號的文章都跳著看了。刷來刷去,一邊刷一邊發呆,既沒有看幾個,時間又過去了。
坐在椅子上感到疲憊,稍微有機會在床上小睡的時候,又會在沒有鬧鈴的情況下一兩個小時都醒不了。
怎么也找不到疲憊的源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昨天走了一個多小時的路,回家之后發現兩只腳掌都磨出了大水泡。打算用針扎的時候意外的發現水泡的表皮比想象的厚的多,也不知道是存在了很久還是磨得很厚。
突然就隱約記起了多年之前不知道是在課本上還是雜志上讀過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水泡破了之后要用針扎破,并且要用一根頭發穿過水泡,這樣一來水泡好的就會快。
故事的背景似乎還是長征時的故事,不過也有可能是我記錯了,只是主角因為其他原因需要走很遠的路。
總之我打算照辦,用頭發穿過水泡。
從頭上取材的時候,一不小心居然直接拽下了一縷頭發,足有好幾根。我還沒注意,這一縷頭發就直接掉了,仿佛本來就快掉了一樣。
只能盯著掉落頭發的發根走了會兒神,最后從諸多頭發里面選了發根最細的那一根。
針也懶得去找,直接從能夠做修剪指甲之類日常小事的一個多用工具包之中找了一根尖錐。
扎破了水泡之后,先通過像擰螺絲一樣不斷旋轉尖錐擴大開口,之后又費了不少力氣,總算是把頭發穿入了水泡。頭發似乎確實有奇效,扎到水泡里,水泡中的水就直接順著頭發流出了。
然而穿過水泡并沒有那么容易,穿入水泡只是第一步。
我用尖錐在水泡上開了兩個孔,但是頭發在穿過一個孔之后,很難穿到另外一個孔中。在試探的過程之中,發絲在水泡的內部不斷的戳來戳去,看上去既像是某種探頭,又像是蚊子的口器。
最后只能換了一個思路,用尖錐同時穿過兩個孔,并且向上提起。這樣一來,整塊皮膚也就被提起了。調整了多次之后,終于成功的讓發絲穿過了兩個孔。
成功了三次。
為什么會有三次呢?
因為發絲在穿過了水泡之后,為了在睡覺時也保持住穿過的狀態,我還需要用發絲兩端打個結。
如果我頭發的長度能夠長個兩三倍,這一步驟肯定會容易許多。我的頭發并沒有短到不能打結,但因為它比普通的線繩彈性要強上許多,彎曲的過程不太好控制,加上長度又不富裕,打結的過程難以控制。
難以打結的根源之一也是我懶得去找鑷子,當時實在是太懶惰了。
在連續兩次打結失敗,頭發反而被從水泡中拽出之后,第三次終于成功的打了一個最最普通的結。
不過這個結究竟起了多少作用,實在是很難說。睡前費力打了這個結,第二天早晨的時候它就和發絲一同了無蹤跡了。不過一晚安睡之后,水泡確實幾乎好了。
這個用發絲穿過水泡的做法,真的是在課本之中出現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