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文物販子在唐朝

第十八章 以什么為寶

文物販子在唐朝 集古字 2431 2008-08-04 12:03:09

    玄壇講經終于結束了,但其影響自然遠遠沒有結束。在之后相當長的時間內,玄壇講經及氣學理論的提出,對唐代及以后歷代哲學思想及社會理念的發展與變化,都產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

  但此時盧鴻及身邊的眾人,自然還無暇去想這些。

  此時只見那盧鴻將手中銅鏡珍而重之的放入漆盒中,雙手恭恭敬敬地奉到鄭知面前說:“前輩,今日玄壇盛會之后,氣學大道得立,經義正途終現,此鏡也當尋個歸宿。趁此機會,盧鴻愿將此鏡奉于玄壇存放,也使后來學者,瞻仰古物神跡,追思圣賢高致,或能無憾。”

  眾人見盧鴻居然要將這上古明鏡,人間至寶,獻于鄭家,祭奉于玄壇內,均不由大驚。卻又不能不佩服盧鴻如此淡然于外物。

  要是眾人知道盧鴻獻的居然是自己花了幾貫錢做的假貨,只怕就沒人這么想了。

  鄭族三老并族長鄭聿橫等均是激動萬分,萬萬沒想到盧鴻竟有此議。鄭家本以經學名世,玄壇也是文林勝地,經此講經后,就說是天下聞名,也不為過。若真再有這上古明鏡為鎮壇之寶,只怕真要成為世后的經學圣地了。

  只是這明鏡越是貴重,越是難以收下。鄭知猶豫再三,還是嘆道:“小友有心了。只是這明鏡乃是天下至寶,既為小友所得,自是尊府之物。范陽盧氏,海內名族,收留這明鏡也是眾望所歸。鄭家卻是不敢奪愛。”說罷,臉上卻忍不住現出幾分遺憾。

  盧鴻卻說:“前輩所言,晚輩卻是不敢茍同。這明鏡,本是上古至寶,為我華夏先人神跡。其中所蘊大道,亦是先圣遺珍,便應天下人共承澤被,怎可說是盧家的,或鄭家的?今日論經,終能明晰大道,斥退邪論,這明鏡也算居功至偉。只是大道既現,也是這明鏡功成身退的時候了。既于此處立功,便于此處留居,也算是得其所哉。更何況這玄壇盛地,本是先賢講經之所,更承今日論道之勝,只愿今后,玄壇常開,經義常存,便是這明鏡有靈,也必當自謂所托非虛。”

  鄭知聽了,感動異常,須眉抖動半天才道:“不想小友竟有這般心胸,這般見識!好好,今后這明鏡,便永居玄壇;今后這玄壇,便是天下讀書人的玄壇。鄭家后人,必當永尊公子良訓,愿維玄壇常開,經義常存!”

  說罷,竟是對明鏡深施一禮,這才上前,雙手恭恭敬敬地接過盧鴻手中明鏡。

  壇中眾人見此情景,聞此感言,無不感慨嘆息。即喜經義大道不落,玄壇盛事有期;又嘆盧鴻高風古義,心系天下,潔身無礙。

  哪知盧鴻心中算盤打得噼啪響。這鏡子在自己手中,賣也不能賣,吃也不能吃,只是個虛名,一點實用也沒有。其實自己虛名也足夠了,更不需這鏡子為證。今日將這鏡子捐于玄壇,再無人敢來質疑查鑒其真偽,又給自己帶來個不貪寶物的美名,還能讓鄭家欠自己老大一個人情,一舉三得,何樂不為?

  他心中早就打好了主意,待返回范陽,說什么也要把這三老弄一個到范陽去講學。要和那鏡子比起來,這三個老書袋,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啊。

  玄壇講經已經結束。鄭夫人讓鄭桓帶來了死命令,綁也要給綁回家中去。現在的盧鴻當然不用綁,反正大事已畢,樂得休息幾天。

  回到鄭桓家中,盧鴻自然是接受了鄭夫人等家中領導的親切接見和一致好評。只是當他從次日開始不得不接見大量來訪的人流時,就開始后悔為什么要回來了。這樣的日子,盧鴻只堅持了兩天,就只好又打出入樓讀書的旗號,跑到藏書樓中躲清閑去了。

  盧鴻叔父見大事已畢,就辭別鄭桓,準備返回范陽。臨行前,盧鴻寫下兩封書信要叔父帶回范陽,一封是給盧祖安的,另一封寫得甚厚,卻是給那奚老大的。

  又過幾日,鄭家三老在家中也住得夠了,又都搬回到藏書樓來。三老所在小室與盧鴻就在隔壁。平時三老一少,便在帶草堂中討論經義,遇有爭執不下之處,就各自回室,或靜思,或檢索書籍。

  這一段盧鴻將鄭家藏書樓中的冊錄已經大致整理出來,先是剔去自己曾經讀過的書,然后還是按照以前的辦法,將這些書按綱目分別出來,再齊頭橫向比照,推進攻讀。此外以圖表、標簽、筆記等為輔,進展頗為順利。

  此法盧鴻已經用得熟了,再加上這些日子參與玄壇講經,見識及思考的深度都獲益不小,再回過頭來精研群書,感覺理解又深了一層,對書中的理論,也能更準確的分析判斷。

  偶然有一天,三老中的鄭誠到盧鴻室內轉了一圈,見了盧鴻這般擺攤讀書的方法,不由很是驚訝。

  中國古代,對于如何讀書,卻是各有不同方法。但大致而言,約為兩類。

  一為務求精熟。如孔圣人學易,竟致韋篇三絕,將那串竹簡的牛皮繩,翻看過多,斷過三次,可見其用功之深。主要是古時讀書人獲取書籍不易,每得一部,便要反復閱讀多遍,詳熟于心。這種方法,后世宋時朱熹最為提倡,推崇“古人讀書,亦記遍數”的做法,認為”百遍時自是強五十遍時,二百遍自是強一百遍時”。據說朱熹本人,就算是讀再不重要的一篇文章,也要讀五十遍方可。

  二為觀其大略。如三國時蜀相諸葛亮,按史書所載:“諸葛亮在荊州,與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俱游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所謂觀其大略,便是提綱挈領,把握精神,不求字里行間,面面俱到。此法后人說得很玄,如陶淵明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其實也是此意。

  鄭家三老幼承家學,讀書時都是務求精熟,一本讀過多遍,再讀下一本,以求循序漸進,每讀一書,必有所得。今日見了盧鴻這等讀書之法,不由極為驚訝,忙問盧鴻端底。

  盧鴻微微一笑說:“這卻是晚輩自己胡琢磨的讀書方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說罷,便將自己當年自修時的苦惱,又講了一遍與鄭誠聽。

  此時,鄭知鄭行也聞音而至,見此場景自然也是頗為驚訝,再聽盧鴻細說,不由一齊發了呆起來。

  良久之后,鄭知言道:“小友這方法,直是聞所未聞,只是此等讀書方法,數十本書一同讀來,豈不緩慢之極?”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马市| 岳西县| 铁力市| 尖扎县| 南召县| 方山县| 明溪县| 银川市| 龙胜| 泰顺县| 万载县| 潮安县| 富民县| 修文县| 南丹县| 南丹县| 兰西县| 浑源县| 天气| 达拉特旗| 扶余县| 杨浦区| 正定县| 平乡县| 赤壁市| 新巴尔虎左旗| 红桥区| 崇信县| 华蓥市| 漠河县| 东平县| 焉耆| 赤水市| 固阳县| 和龙市| 蕲春县| 吉首市| 通渭县| 丹东市| 定远县| 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