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葉靈兒這朵京都帶刺的玫瑰,是怎么和遠在儋州的范閑小狐貍勾搭到一塊兒的?
這事兒,還得倒回兩年前細細道來。
彼時,“儋州神醫范閑”的名號,如同長了翅膀的海鳥,漸漸飛到了京都城。
葉靈兒聽聞后,心頭猛地一跳——她最好的姐妹,如同親妹妹般的林婉兒,正被那該死的肺癆折磨得形銷骨立!
若能請動這位神醫,婉兒或許有救!
然而,范小爺的規矩,硬得像儋州海邊的礁石:
想看病?自己來儋州!他絕不出診!
可林婉兒身份敏感特殊,豈能輕易離京?
葉靈兒急得團團轉,最后只能咬咬牙,退而求其次:
她費盡心思,尋來了三位同樣罹患肺癆、癥狀與婉兒頗為相似的病人,親自護送著,千里迢迢奔赴儋州桃花塢,求到了范閑面前。
范閑是何等心思剔透之人?一看是葉家這位在京都都出了名爽利潑辣的大小姐親自帶人來,心里便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這多半是為那位深居簡出的宰相私生女林婉兒探路來了。
他倒也沒矯情推拒,爽快地接下了這棘手的病例。
肺癆,在這時代,是閻王爺親筆勾畫的催命符!
即便范閑醫術通神,更有霸道真氣這等奇功傍身,也絕非易事。整整三個月,桃花塢里藥香彌漫,范閑幾乎是泡在了藥廬和病房之間。
他以獨門針法疏通經絡,輔以真氣驅除病灶陰邪,再搭配精心調配、藥性猛烈的湯劑內外夾攻。
過程兇險異常,好幾次病人都在鬼門關前打轉,全靠范閑妙手強行拉回。
最終,皇天不負苦心人,三位病患竟真的被他從死亡線上拽了回來,咳喘漸止,面色也一日日紅潤起來!
這三個月,改變的不僅是病人的命運,還有兩顆年輕的心。
起初,葉靈兒只是百無聊賴地在院中演練家傳武學打發時間。
一招一式,凌厲剛猛,盡顯葉家底蘊。
恰好范閑路過,只隨意瞥了幾眼,便忍不住停下腳步,倚著廊柱悠悠開口:
“姑娘這招‘流云拂柳’,勁力發于腰胯,卻滯于肩井,未達指尖。葉流云大宗師的本意是行云流水,姑娘卻練得…嗯,像塊砸人的硬石頭。”
葉靈兒聞言,猛地收勢,一雙美目瞪得溜圓,如同見了鬼!
葉流云!
那可是她葉家的擎天之柱,當世四大宗師之一!
他老人家親自改良過的家傳絕學,這儋州鄉下的小郎中,竟敢隨口點評?還…還說得好像有點道理?
震驚之余,她不服氣地追問。
范閑也不藏私,隨口點撥了幾句發力關竅與氣息流轉的細微之處。
葉靈兒依言一試,頓覺招式銜接圓融,威力竟憑空添了三分!
看向范閑的眼神,瞬間從質疑變成了驚駭。
這還沒完。
范閑又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眉頭微蹙:
“姑娘常年習武,急于求成,膻中、氣海兩處隱有郁結,陰雨天肩背是否常感酸脹刺痛?若不及時調理,恐成沉疴。”
葉靈兒再次被震住——
這正是她最近困擾的隱疾,連家中長輩都未曾察覺!
范閑隨手開了個藥浴方子,她將信將疑地試了幾次,那困擾她許久的沉滯酸痛之感,竟真的如同冰雪消融般褪去了!
葉靈兒看范閑的眼神徹底變了。好奇、震驚、探究……種種情緒交織。
范閑身上仿佛籠罩著一層神秘的光暈,醫術、武學見解皆深不可測,談吐間又常有驚世駭俗的妙語。
三個月朝夕相處,葉靈兒的心,在不知不覺中,便被這儋州少年牢牢牽引了去。
范閑亦對這嬌蠻率真、敢愛敢恨的京都貴女頗有好感。
當然,他自認絕非蘿莉控(葉靈兒:你才蘿莉!),只是覺得這丫頭像只活力四射的小豹子,性子直爽,相處起來分外有趣。
自打知道他身懷武功后,葉靈兒便像找到了新玩具,隔三差五便纏著范閑比試。
范閑起初幾番推拒,奈何這丫頭粘人功夫一流,軟磨硬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范閑被她纏得沒法,只得隨手點撥幾招。
結果自然毫無懸念,葉靈兒輸得干脆利落。
然而,在這看似“挨揍”的日常里,葉靈兒卻驚喜地發現,范閑的每一次指點都直指要害,讓她豁然開朗!
三個月下來,她的修為竟在實戰與點撥中突飛猛進,硬生生往上躥升了一品!
三個月期滿,病人痊愈,葉靈兒也到了必須返京的時候。
臨行前,范閑將一份精心整理的、針對肺癆的調養方子和一套緩解癥狀的導引術交給了她。
“雖不能根治,但按此調養,足以穩住病情,保她無虞。待我日后……親赴京都,再為林姑娘根除此疾。”
范閑的語氣帶著承諾的分量。
葉靈兒鄭重接過,心頭暖流涌動。
除了藥方,葉靈兒還“拐走”了一樣活寶——二狗子!
這三個月的相處,這只色胚白雕,竟徹底被葉靈兒颯爽的英姿以及偷偷投喂的肉干收服,整天像條大狗似的黏在她身后,趕都趕不走。
范閑氣得跳腳,指著二狗子大罵:
“白眼狼!見色忘義!虧我拿丹藥當糖豆喂你!”
罵歸罵,看著二狗子諂媚地蹭著葉靈兒的手,范閑最終還是無奈地揮揮手:
“罷了罷了,這沒良心的東西,你帶走吧!省得在我眼前礙眼!”
二狗子一聽,立刻撲棱著翅膀,興奮地圍著葉靈兒打轉,臨走時還特意飛到范閑面前,得意地“嘎”了一聲,那綠豆眼里明晃晃的鄙視,氣得范閑差點當場把它燉成一鍋“雕湯”。
當然,明眼人都看得出,送走二狗子,不過是這對初嘗情愫滋味的少年少女,為彼此留下的一線牽絆。
一只通靈的神駿白雕,便是他們跨越千里鴻雁傳書的最佳信使。
自此,儋州的桃花箋與京都的素心箋,開始在二狗子堅實的羽翼下穿梭往返。
三個月的相處情愫,在兩年不間斷的書信往來中,早已如藤蔓般深深纏繞。那些藏在字里行間的關心、調侃、思念與抱負,早已讓兩顆年輕的心,在未曾宣之于口時,便已悄然互許了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