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出了這么個祖宗,導致鄭家后人至今都還受到牽連。”
錢子俊嘆氣道:“蒙家為了官府大業幾乎一輩族人死絕,連詔南官府首任府長都戰死,也是不得不安撫,所以第二任府長親自下令,鄭家子孫,官府永不啟用。”
段語羲也開口了,說道:“鄭浩的天賦其實很好。”
“沒錯。”連周元都開口了,語氣平淡,“他能獲得的資源極少,但他在我之前就跨進了筑基中境,如果不是受到牽連,他必然是我們這一屆最強的煉氣士。”
“有啥用呢?他連官府的青年學習活動都沒法參加。”錢子俊攤手道。
“我倒是聽說……”有人插話道,“魏庭司副曾經想要說服府長,就算進不了官府,也要讓鄭浩能接受神統部征召,進神統部訓練,學習神通道法,不知道真的假的。”
陳許覺得很有可能,如果按照姑蘇所說,魏庭司副就是這種性格的人,為了抗衡神靈,對于有天賦的人都愿意培養,就算進不了官府,得到一定培養,將來真有大幕動蕩,鄭浩也能成為戰力。
“這事是真的。”趙舟也開口了,“魏司副想要以神統部征召的名義培養鄭浩,起碼能為他的修煉查缺補漏,也可以補足一些資源,讓他學到更好的神通道法……”
“但這事應該黃了,被蒙家反對,只能擱置。”
錢子俊攤開手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咱們外人不好說,鄭家畢竟背了蒙家祖上一百二十七條人命,這種深仇大恨,誰勸也沒用啊。”
“冤冤相報何時了?”段語羲則是搖頭,“禍不及子孫,無數代前的恩怨了,與子孫無關,世間還面臨神靈俯瞰的威脅,何必再內耗呢?”
“咱們不是當事人啊,這種事不好換位思考。”有人則是開口道,“那位著名的相聲演員不是說過嗎?你不知道我經歷了什么,就來勸我大度,要離這樣的人遠一點,因為遭雷劈的時候容易連累到自己……”
段語羲也無話可說了。
“鄭浩煉氣天賦這么好,但沒有官府系統性培養,只能自己摸索,也少了很多接觸高等神通道法的渠道,早晚會泯然眾人。”
“也未必吧。”陳許攤手道,“洪武二十七年以前,世間也沒有官府,雖說有宗門、世族,但也有許多強大散修。”
“不一樣的。”趙舟搖頭,“那個年代,沒有官府約束,煉氣士之間爭斗奪寶是常事,很多強大散修是尸骨累累殺出來的,現在這時代,你殺一個我看看,剛殺人越貨,第二天就被關進督武部監獄了。”
這話陳許倒也沒法反駁,只好道:“既然混不了官府,就去世俗創業,好好掙錢好好享受……”
段語羲瞪他一眼,道:“你以為誰都像你一樣無所謂啊,我輩煉氣士,誰不想爭,誰不想長生久視,鄭浩對于修煉很要強,一直磨煉自己,就是為了不斷提升。”
“要不去他家吃一頓,都是一屆的同齡人,幫他家照顧照顧生意?”有人提議道。
“算了吧,他看見我們心里還不堵得慌,臉上還得笑嘻嘻的,想想都難受,還是換一家吧,別給人找不痛快。”錢子俊嘀咕道,“不孝祖宗,連累后人啊。”
眾人也都同意,重新找了一家燒烤店開吃。
......
公元一三九六年,即洪武二十九年夏。
詔南境內,一柄寬厚飛劍橫于天際。
姑蘇盤膝坐在飛劍上。
他腦袋一歪。
“我這是到哪了,不會迷路了吧……”
這么想著,隨手拿出一幅地圖,漸漸頭上冒出一個問號。
“糟糕,看不懂啊。”
他撓了撓頭,這可咋辦。
可不能瞎跑啊,這回來詔南,還順便要幫子述辦事呢。
他想起劍仙子述臨行前鄭重的囑托。
“姑蘇,收到詔南蒙家的消息,《世間兩分法》的推行已經全面展開,大部分都完成了,許多妖族妥協,但有一頭大妖不肯讓步,且此妖肆虐詔南,活人為食,詔南府長蒙成已經決定,舉族討伐此妖,不惜犧牲,令人敬佩,你既然要去我家鄉,就請你順便注意此事,若是蒙家不敵,還請相助。”
姑蘇摩挲著下巴,想著要是去晚了,蒙家真的不敵,整族死個精光,那子述回頭還不提著他那柄飛劍,跨過山和大海,穿過人山人海來砍自己啊?
“唉,可我真不認路啊,這地圖畫的也太難懂了,要是這年頭有陳許那小子說得什么‘雞屁哀思’定位就好了……”
“罷了罷了,山人自有妙計,還得靠最古老的辦法。”姑蘇從飛劍上站起,一手抬在眉頭上方,朝四面八方張望,“容我瞧瞧哪里有人可以問路。”
約莫幾十秒后,姑蘇眼睛一亮。
“嘿,這山溝溝里還真有人,這衣裳挺眼熟,怎像是飛魚服,不對,這是官府的衣裳吧?喲呵,還是個煉氣士。”
一個約莫三十來歲高大壯實,臉型方正,瞧著就一臉嚴肅的官府煉氣士正在山中四處尋覓。
忽然,一道聲音在他耳邊響起,讓他一驚。
頓時回頭,幾步往后速退,一臉戒備,心中大驚。
此人悄無聲息出現,竟讓自己沒有絲毫察覺,必然是煉氣士,而且境界高于自己。
“官府的?”姑蘇坐在飛劍上,一手托著下巴。
對方一愣,點了點頭。
“在這山里晃悠啥呢?”
“算了,懶得知道,你知道詔南往哪走嗎?”
這個官府煉氣士納悶道:“這里就是詔南啊,下山就能進城了……”
“哦。”姑蘇表面平淡,內心暗喜,沒走錯嘛,方向感還是挺好的。
“那沒事了,你繼續晃悠吧,我走了。”說完,姑蘇右手劍指一轉,就要御劍上天。
“請,請等等!”
姑蘇停住了動作,“有事?”
“你,你是不是京城來的姑蘇大人?”
“你認得我?”
此人頓時面露喜色,趕忙單膝跪地。
“詔南官府,鄭山,拜見姑蘇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