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個不同主題的靈能理論
面對三個主題,張智天并沒有只挑選一項,而是選擇消耗十五科技點數,將三項理論全部截取。
他右手拄著下巴,眼中閃爍著精光。
很明顯,第一個理論主題主要和玄學有關,帶有東方的特征很可能來自封建時代的修仙世界,第二,第三個主題則很容易看出是現代理論,因為唯心主義者這個詞匯和后者研究報告一樣的標題不可能在古代出現。
兩種背景所誕生的理論,肯定各有所長,而張智天也不決定全部照搬,所以他選擇把每個主題都瀏覽一遍,各取所長。
張智天的注意力重新投向了腦海中的系統頁面。
【心勝于物,超凡入圣】
【《心念入圣經》】
【鴻蒙道化衍太極,大道初生始化炁。萬物存靈分清濁,神念化生識起思……】
【……】
【清者化物,濁者生神……】
這是一部經書?
他的意念在逐字逐句掃過時,腦海中竟然伴隨著文字出現了其描述的景象,以及它所表達的含義和概念。
“臥槽!”
這段信息屬實牛逼,不過模因本身就是一種工具,只是看使用者如何使用,這么來看并不奇怪。
瀏覽完整部經書,張智天已經弄明白了它的核心主題是什么。
在作者的世界觀里,萬事萬物都由“靈”組成,物質之靈是萬物基礎之靈,草木之靈是朦朧的意識之靈,而人的靈則是能夠思考的意識之靈,再往上,天生地養的仙神們的靈便是能夠理解,共通他靈之感的靈。
人的靈具有神念,而在萬物皆由靈組成的世界里,神念能生出種種奇妙,仙神的靈更為純粹高級,其神念則可制定世間的規則。
而心念入圣經的追求,就是由人的混濁之靈化為仙神之太虛靈,清明靈,增長神念,以心之靈勝于物之靈,超凡入圣。
這也是主題“心勝于物,超凡入圣”的由來。
張智天摩挲著下巴,點評道:
“追求倒是挺好的,不過這過程嘛……咦,我已經完成大半了?”
他又把意念往回探,神念經超凡入圣的過程主要從四個方面完成,依次分別是情,心,意,神。
情,就是指情緒,這里是“去雜情,留止水”的步驟,撇開情緒影響,達到心如止水;而心,就是指心靈,所屬的步驟是“去濁念,存真我”,簡單來說就是照見真我,明悟本心,擺脫束縛,留存清念。
而張智天,已經完成了這個步驟。
而且他意識的升格要比作為碳基人類的修行更加純粹,作為人類,只要大腦還具有情感功能,就仍有可能產生情緒從而受到影響,但電子意識不會。
而且,在閱讀完《神念經》之后,他還有一種感覺,就是自己可以“修行”這個心經,不過一旦確定下來就很難更換別的心法,修行產生的心理暗示會從記憶上固化這部經書的世界觀,與其它世界觀發生邏輯沖突。
張智天本身就并不打算全部沿襲,他是來借鑒的,他沒有選擇按照心法中附帶信息的方法,去修行它。
“還是先看看另外兩個吧。”
隨手從空間里掏出一瓶可樂,他一邊咕嚕咕嚕地喝快樂水,一邊打開第二個主題。
【睿智的唯心主義者】
【《心靈之力》】
【序言】
【我們選擇唯心而不是唯物,主要原因就是在這兩種認知世界的方式中,前者比較符合實際……畢竟,我們不知道是世界是這樣子而給了我們認知,還是我們的認知使得世界成為了這個樣子……】
“心靈決定一切的世界?”
張智天的興趣上來了。
他繼續往下瀏覽。
【第一章靈能的力量】
【靈能是改變物理世界基石的工具,我們利用靈能,不論是先祖對語言附加信息,改變它的性質,制造咒語,來念誦咒語駕駛木舟翱翔于天際,還是現在我們制造使用靈能的設備,都是對它力量的一種運用……】
【……】
“一個靈能貫穿其歷史始終的文明。”
【第二章靈能的來源】
【我們發現,不論是信仰,心理暗示,亦或是最原本的“我覺得這樣可以”,都能增強我們的靈能。甚至于,有信仰的眾生相信神靈存在,這個“神靈”,生命層次高于我們的靈能生命便誕生了……】
【……】
“眾生的思維也會影響現實?”
【……】
讀完《心靈之力》,張智天對靈能更有了全新的理解。
這股由人的思維產生的能量,在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一種改變信息的力量。
有關靈能的介紹在其中并不多,里面大多數都是在講如何運用靈能。
里面的很多靈能運用方式都令張智天大開眼界。
這是一個文明在長達上萬年的發展歷程中,無數天才,先驅所創造的理論,其中不乏天馬行空般的設想。
張智天打算在閱讀完全部三個理論后,再對這些原理,技巧進行總結。
他的意識投向下一個理論。
【論大腦產生靈能的機理與靈能強度和人格意識邏輯合理度的關系】
【《初級人類靈能者標準讀本》】
【靈能的力量來源于意識,準地說,是來自于我們的靈體。但是對于你們這些菜鳥來說,你們還遠遠達不到靈體脫離肉身還能持續運作的地步。現在我們要說的,就是你們現階段產生靈能的器官——大腦,是如何產生靈能的。】
【根據靈能的種類不同,具體產生的機制也不一樣。】
【當然,那些使用了靈能屬性基因改造的,給自己多裝了兩個克隆副腦的,這些涉及大范圍本質改造的,都不在我們談的范圍內。】
【腦細胞的神經網絡構成了意識……】
【……】
【人格意識邏輯合理度】
【很久以前的信仰時代,那時候的人們通過選擇信仰來增強自己的靈能,那時候并沒有我們現在的邏輯演算計算機,他們就在教會的門前尋找對方教義的漏洞,一旦對方被說服,便代表著信仰崩塌,其靈能等級會銳減。這個人也會被打斷手腳,逐出教會門前的論道場地。】
“emmm……以口舌論道?”
【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才誕生了現在邏輯依舊適用的教義,這是無數古代人,無數次尋找漏洞,用生命補足漏洞的成果。】
【教義的邏輯合理度越高,靈能等級就會越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