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上旬,一切將恢復正常。津海火車站,三百名消防救援三級防護進行火車站恢復運營前的藥物噴灑,特勤一支隊一站和其若干消防站組隊進行此次任務的時候,各位已經不知道這是這一個月第幾次背上了噴壺,不過各位知道,今天,應該是最后一次支援勤務。近乎一個月,這座城市再次直面S019,各行各業各部門全力以赴,客觀地說,這次應對壓力很大,不過津海,也可以說交上了一份不錯的答卷。一千六百萬市民,就地過年,足不出戶,這份舍小家為大家,這座城市,真的讓人感動。歸隊的路上,車后座的年輕同事問譚小晗——“站長,我們忙完今天,是不是可以歇歇了?”而譚小晗,近乎苦笑加玩笑地看著她:“小伙子,最近噴壺噴啥了吧,你是不是忘了我們例行的大型勤務是什么時候開始的了?”
那晚,不用出普通勤務的他們近乎看了開幕式全程,或許也是一百四十個消防站中,最幸福的消防站之一。接下來的兩周,依舊是全員在崗,依舊是高強度的訓練,中間出了兩次大規模勤務,一次是車禍救援,一次是某加工廠火災救援,兩次都是支援行動,雖然挺累,不過整個過程也算是波瀾不驚。
當然,平平淡淡之中,譚小晗也是隱約感覺,各位似乎都沒有從過去一個月的支援勤務中緩過來,或許是太累了,或許是,這些年,他們面對的改變,太大了。原有的問題似乎都還在原地踏步,新的挑戰層出不窮。似乎只要不離開消防救援隊伍,總要面對這些。年輕人走了,還有選擇的余地,只是真的是做到了三十幾歲甚至是年紀更大,她,似乎已經不知道,自己除了消防工作還會做些啥。入職的時候不說凌云壯志,也是覺得挺興奮,真的有種職業的崇高精神在鼓勵著自己,工作快滿十三年,才發現,卻也發現,其實心態已經變成了積極與消極并存,免不了懈怠與抱怨,有時支撐自己努力工作,的不僅是使命感,還有恐懼感,那種萬一砸了收不了場的恐懼感。
一附院開始恢復日常的診療,不過再次見到老趙,也是二月下旬,總是感覺他情緒不高,不過譚小蓉也感覺不好直接問。直到有一次會診,在消化內科辦公室,像往常一樣端著她手磨的咖啡,他不想隱瞞什么,他就是感覺,有些心寒。在傳染病醫學中心重癥支援的那些天,平日很少看業主群的他無意間發現,原來他在群里不受待見,不為別的,就因為他是醫生,直面次輪S019的醫生。后來居委會和轄區所隊的PO都來到了小區處理此事,他也得到了應有的道歉,不過總是感覺,這就像一根刺兒在自己心里。面對岳父岳母面對兒子女兒表現得看得挺淡,總是這事兒發生在誰身上誰難受。
而譚小蓉,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為好,其實做醫生這些年,經歷的委屈也不少,剛回國工作沒一個月,就在病房被激動的家屬一把推得坐在了地上,還有一次,腰撞上了病房的欄桿,那種疼,真的是生無可戀,每次支援發熱門診,每次都會遇到不理解的家屬哇哇啦啦,有的家屬激動到頂點連口罩都不戴。盡管有著防護面罩、護目鏡與3M的保護,不過譚小蓉,也是會害怕。
回國伊始,一開始也想著利用社交平臺做一些消化方面的科普宣傳,只是經歷了兩次微博下評論超過一千且內容不忍直視之后,放棄了,后來她的微博,變成了傻白甜,再后來,她干脆有又申請了一個微博號(傳說中的小號),繼續傻白甜。
“趙老師,怎么,又被欺負啦?”
“哎,無所謂了,就是一個小老頭了,愛夸夸,愛罵罵,我就是一個普通醫生,放心,我想得開?!?p> “怎么說呢,生活中就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事兒,開心不開心,舒心糟心,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很優秀了,別和那些事那些人過意不去,那些只是沿途過客而已?!?p> “知道啦,譚主任,謝謝你開到我啦?!?p> “開導談不上,不過你真的挺辛苦的,怎么,恢復堂食了,我請你們一家吃頓飯?”
“那啥,譚主任,還是我請吧,本來說好的,過年要聚一聚的?!?p> “老趙,你從重癥救治一線下來,然后我還要你請我吃飯,不太合禮數哦。記住了,我們雙方老人都要來哦。”
“知道了,譚主任?!?p> “以后,要不叫我譚老師吧。”
“行,譚,譚老師?!?p> “對了,我給你閨女買了一套小風衣,你今天下班別忘了拿?!?p> “知道了,謝謝啦,譚主……譚老師。”
“嘻嘻嘻,你老趙也是越來越好玩了哈?!?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