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這就是天人合一之上的境界嗎?”
楊帆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境界,他感覺這節課自己應該會很有收獲。
“其實在我看來,這四個境界并不是層層遞進,而是一種并行的境界。”臺上的方初進這樣說。
下面的學員們大部分都十分驚訝,只有一些老學員面色不變,顯然他們早上知道這個說法。
“并行?”楊帆也是震驚了。
方初進滿意的笑了笑,繼續說道。
“合一境,指的是身體和兵器合一,舉重若輕則是對自身力量的舉重若輕,二者根本就沒有遞進關系,我曾見過一些人,他們不使用兵器,而是使用自身的拳頭,關節,腿腳等作為武器,同樣也達到了舉重若輕。”
“同樣的道理,舉重若輕和天人合一其實也沒有什么關系,并不是說你舉重若輕達到巔峰,就會比剛剛達到舉重若輕的人領悟天人合一要容易。”
楊帆內心更加震驚了。
“難道我在模擬中一直領悟不到天人合一,就是因為方法錯了。”
他隨即就否定了。
“不對,不應該,模擬中的我應該也會來聽課,自然也會知道這些理論。”
臺上的方初進還在繼續說。
“剛才我說過,舉重若輕是對自身力量運用的一種境界,而天人合一則是自身意識,或者說是心靈和外界的一種交感,從而戰斗時能夠運用外界的力量來幫助輔助自己,所以想要領悟天人合一,要注意對外界的感悟,而不是苦練自身的技藝。”
“感悟。”楊帆若有所思,閉上眼睛,細細的感悟著外界,發現自己對外界其實是有一點點感應。
例如他能夠感受到自己身邊坐著的學員的大致體型,也能感受到教室的大概輪廓,甚至還能感受到空氣中飛舞的基因能量,只不過他現在還無法動用。
在沒聽到這說法之前,楊帆還沒有注意過這一點。
“所以我那前幾次模擬,在天人合一方面并不是一無所獲,只不過我一直沒有發覺。”
“那么再說最后的意。”方初進接著說。
“天人合一和意之間不僅沒有關系,甚至可以說是南轅北轍,我相信你們其中一些人聽過這個說法,成為六級武者時刻都會處于天人合一的狀態,而天人合一會對意的領悟造成很大的干擾,我現在可以告訴你,這個說法確實沒錯。”
“天人合一是對外界的運用,而意是對自身的發掘,很像是舉重若輕的延升,但其實不是,舉重若輕是真實不虛的力量運轉,而“意”則是思維精神能量的爆發。”方初進說到這里,用手指點了點腦袋。
“一般精神較強,意志較強的人更容易領悟意這個境界,我想大家在現實生活中也看到過一些人,他們目光如電,盯著你的時候,你就感覺到自身被洪水猛獸所盯上,這些人就是天生精神較強的人。”
“好了,境界的大體的介紹我也說了,現在開始講詳細些,從合一境開始。”
方初進繼續說。
“合一境,我想大家應該基本上都達到了吧。”
聽課的學員有好幾個頓時臉紅了,他們就是連合一境都沒有領悟的新學員。
方初進看了那幾個學員一眼,把合一境大致的講了一下。
“所謂的合一境,就是將使用的兵器化到身體的一部分,這樣你在運用自己的武器時,就相當于運用四肢一樣靈活……”
因為講的比較簡略,很快合一境的內容就講完了,開始講舉重若輕。
講到這,方初進就講的比較細致了。
“合一是兵器與身體合一,而舉重若輕是讓人更好的發揮出自身的力量,告訴你們…”
這時,楊帆已經沒有在聽了,舉重若輕,他已經領悟到極限了,他現在最需要感悟的是天人合一,當然要是能夠把意領悟,那就更好了。
當然,不僅僅是楊帆,有好幾位老學員也沒聽,他們甚至直接離開了。
訓練營在上課方面是十分寬松的,想聽就可以過來,不想聽或者覺得這堂課的內容對自身沒有什么價值,就可以直接離開。
在神游外界,不對,是感悟天人合一中,時間過得飛快。
似乎是幾個呼吸間課程就結束了。
下課。
楊帆急忙奔向老師,詢問天人合一的技巧。
方初進思考了一下道:“天人合一主要是對天地自然萬物的感覺,這方面能教的很少,主要還是靠自己去感悟,不過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去藏書室和錄像館多看看吧。”
“好的,老師。”楊帆有些迷糊,但依然聽方初進的,先去了藏書室。
……
藏書室也就是類似于圖書館的地方,只不過要小上一些。
里面全是武道方面的書籍,秘技秘法之類的也有很多,只不過大部分都要學分。
楊帆學分不多,只有基礎配給的1000點,所以一開始也只找了些免費的圖書看看。
當然他找的書也是趨向于天人合一方面。
“第七本。”
《我圖風對天人合一的感悟見解》
楊帆看著書籍的名字,打開了這本書。
剛剛他看的前六本,對他的幫助并不算大,他現在只希望這本書能夠對他有些幫助。
書籍開始,大致的介紹一下圖風的生平,是720年前的一位九級基因武者,失蹤于68歲,原因不祥,然后就到了正文。
首先是對天人合一的描述。
這和方初進老師介紹的差不多,然后就到了重點,圖風個人對這個境界的感悟。
“我圖風和常人不同,是先感悟的天人合一,才感悟的其他技藝境界,這并不是我天賦異稟,而是我懂得科學。”
“科學?”楊帆腦袋一懵,他有16年沒聽過這個詞了,現在的人老是想著怎么成為武者,怎么提升實力,想著搞科學的人近乎沒有。
“受我爺爺的影響,我從小就喜歡科學,喜歡研究事物運動的規律……”
這本書看完,楊帆發現如果按照圖風的說法,了解事物運轉的規律,理解事物的本質可能會對自己領悟天人合一產生巨大的幫助。
但他并不打算走科學證道這個路子。
所以繼續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