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第五關的發掘,全球震驚
簡單探索后,李毅發現了第五關,沒有明顯的機關,只有洞穴中間那三尊顯然古樸的青銅大鼎。
還有墻壁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字體古樸有力,先不看巖壁文字的內容,單單是這些文字的藝術價值,無法估量。
繼續前進,這里四周尸骸遍布,只有中間一處地方,就是放著三尊銅鼎的位置。
越過銅鼎,來到下一關的入口,這大概就是第五關的全部構造。
原本幾人都在第四關最后的地方,聽到這里劇烈的撞擊聲,眾人加快速度。
即使有北極熊小隊護送,還是有一個人不幸受傷,中毒不淺,然后聯系第三關的補給部隊,將這人接出第四關。
一來二去,還是耽誤些許時間。
最后李毅和直播人員,快速通過,聽到這里雷聲大作,繼續加快步伐。
經歷波折,終于趕到第五關,看到趙柯攙扶著一個黑色的無頭尸體,亦步亦趨地走出通道。
李毅沒有立即追過去,而是現將這一關檢查一邊,有無機關伏弩之類的東西。
一番搜尋,沒有發現明顯的機關陷阱。
直播間的網友,從這里發出聲音就開始猜測,一直到最后直播設備拍到了盜墓賊和無頭尸體的畫面,所有人震驚不已。
“剛才劇烈的撞擊聲,以為遇到什么東西,最后隊長檢測一番,竟然什么都沒有。”
“這三尊銅鼎幾乎可以比肩我們的國寶級文物了。”
“我靠你們看后面,是不是有個人。”
“盜墓賊!!不對他旁邊還有一具無頭尸體!!!”
“臥槽,這逼人竟然是個戀尸癖!!人至少……不應該……”
“怪不得他之前沒有將前面試煉關的寶貝帶走,我們還好奇他進始皇陵到底是要干什么。原來為了撿尸。”
“有沒有懂法律的張三朋友,出來科普一下,這盜墓賊一共犯了多少罪?“
“私自挖掘古墓,盜竊文物尸體,阻礙國家公務,祖師爺都得給他磕頭,不響都不行。”
“無頭尸體估計有寶貝,雖然這里最貴重的東西是這三尊青銅鼎,但是他來不及拿走,只能先把尸體搬運到下一關。”
“幸好隊長速度快,不然這賊子發現挪不動青銅鼎,然后為了泄憤毀壞的話,就太可惜了。”
………………
不一會,大部隊趕來,李毅將這里的情況簡單地說明之后,安排眾人保護考古人員,對這里進行搶救發掘。
然后自己和兩個實力中等的隊員帶上備用錄制設備,原本只能維持一個直播設備的信號發送,第三關被改造后。
將信號也進行戰略加強,所以在不知道地下多少米的地方,才能同時支持多個直播設備的信號輸送。
李毅一馬當先,這時候王鐸和楊利忠紛紛表示,他們兩個也想跟隨李毅一起提前前往下一關。
按下他們暫且不表,只說考古對這里的搶救性挖掘。
先是將三尊青銅古鼎,進行樣式材質等等的專業性鑒定。
考古人員清理銅鼎內的白骨,將他們按照順序擺放好,然后繼續清理銅鼎內的殘余物質。
終于成功將銅鼎里的雜物清理完畢,露出內壁的文字,考古人員立即進行破譯。
而巖壁上的文字,考古人員也是有了眉目,然后開始給直播間網友大概講述這里的故事。
“網友們,這里是始皇陵考古第一現場,我們在這里發現秦朝王室的記載,按照我們猜測這里三尊青銅鼎里很有可能是始皇后裔。”
“可惜的是,僅存的尸體被盜墓賊帶走,我們也只能止步于猜測了。”
“先說銅鼎銘文,記載著始皇后裔,對秦二世胡亥的不滿,意圖謀反,被丞相趙高發現,最后賜死這三人。”
“將他們四肢用鈍器一點點敲碎,最后才將他們的頭顱砍下,分別放入三尊青銅鼎,用來鎮守皇陵,贖罪。”
“看來這下可以和司馬遷的《史記》互相驗證,這些證據是最能證明秦二世胡亥的所作所為。”
“直播間的網友們,我們繼續看巖壁上的文字。”
“經過相關人員的加急破譯,我們獲得了大致的內容。”
“這里最有可能是大秦公子,將閭的葬身之處,巖壁上解釋了將閭對于秦二世胡亥對自己定罪的前因后果。”
“以及對權臣趙高的憎恨,可以看出來將閭的性格特點。”
………………
隨著考古人員抽絲剝繭般地發掘解說,所有人大為震驚,相關高層也都紛紛覺得不可思議,巖壁上的文字,三尊國寶級別的青銅巨鼎。
這些更加印證了始皇陵開啟的必要性。
組織上也開始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全網都開瘋狂起來。
各種短視頻、自媒體紛紛借著第五關的熱度,大力發布相關視頻,有解說的,有科普的,有搞怪的……
還是有不少人將始皇陵內的消息內容上傳至國際平臺,造謠視頻珠玉在前,國際友人也都紛紛懷疑。
其中的宇宙國網友更是直接開團,油管五常也是立即下場,至此始皇陵的熱度直接起飛。
全球國際考古組織也是持續關注這場考古界的大事情。
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只是始皇陵的一部分,這就足矣讓全世界震驚,這個古老文明究竟有何種底蘊?
國際考古隊也都希望進入始皇陵考古,這幾乎是西方考古界如鯁在喉的魚刺,是夜不能寐橫在這一行所有人心中的頑疾。
國內的考古學家,得知這個行動后,直接原地過年,但也不敢有絲毫懈怠,不單單是因為始皇陵的考古價值,重要的是這次行動會有直播設備持續跟進。
將始皇陵的所有細節向世界,向所有人展示,弘揚華夏文明,增強民族自信,也有給世人考古界的真實性,吸引更多的新鮮血液,來支撐華夏未來的考古事業。
畢竟始皇陵雖然無敵,可是五千年時間的華夏文明,還有許多未知的、神秘的、古老的、傳說中的人物,他們離開這個世界后。
又會給世人留下什么遺產,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我們華夏文化在時間長河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失傳的書籍,記載著華夏文明在那個時期的代表,以上,可見考古工作的重要性。
……………………
現有失傳重要古籍科普:
《連山》,后來稱為《連山易》,古代只稱《連山》,該書名最早在《周禮·春宮宗伯·大卜》,傳說是天皇氏所創。
遠古有三易,《周禮》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易,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黃帝外經》最著名的是《黃帝內經》從遠古時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黃帝外經》,很有可能永遠失傳,但是在民間還是有它的相關傳說。
《魯班書》古代關于土木建筑類的棄書,據傳為圣人魯班所著。上冊是道術,下冊是解法和醫療術,但除了醫療法術外,其他法術都沒有寫明練習方法,而只有咒語和符。
《六韜》又名太公兵法,起初很多人對這本書抱有一定爭議,還有甚者覺得此書并不是真實存在。
不過在20世紀70年代,一次考古發掘中,挖掘出來很多竹簡。
最后經過專業人員堅定發現,它們就是《六韜》的部分殘骸,奈何只有五十多片,其余不見。
其中最讓人惋惜的是《永樂大典》。
這本書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華夏古代典籍于大成的類書。
初名《文獻大成》,后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并賜名《永樂大典》。全書共有22877卷(目錄就有60卷,共計22937卷),11095冊,大約3.7億字,匯集了我國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永樂大典》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毀于火災和戰亂,也有相當一部分被后人以修書之名竊走,現今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千年歷史中,肯定不止這些書籍失傳,所以文明的發掘與歷史的證偽,都離不開偉大的考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