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沱的大雨己經下了有幾天了。山上的臍橙樹不知道能不能挺過這個春天。姜韶好不容易組織大家伙兒種的,一百多畝地啊。大家盼望著豐收。姜韶還是放心不下。
雨一直在下,她披上雨衣找電動車鑰匙。不知道大壩怎么樣?住在大壩附近的居民怎么樣?一個人說:“姜支書,你要出去啊?去哪兒?”“小巖大壩。”“大壩還好,聽說附近居民的房子太矮了。有的房子進水了。”姜韶說:“安排撤離了嗎?”“正在做這項工作。有的人不愿意搬。”她點頭:“好好和鄉親們說。”“會的。”他攔住她:“那你去干什么?”姜韶:“去檢查一下。”“我們一起去。”
他們來到一戶人家里,水己經進到屋子里頭了。“大爺,我們是鄉鎮府的。我是村支書姜韶。你為什么不搬走啊?”大爺拿著雨衣:“我要去找我的孫子石伢子,他早上去山上放牛了沒有回來。”姜韶:“在哪個山頭?”他著急地說:“就在大壩附近,從這里可以看到。”他指了指最高的一座山。“大爺,您先走。石伢子我一定幫您找到。”一個人說:“那我干什么?你不能去很危險的。你是個女孩子啊。”姜韶甩開他的手:“你安置受災人員。我知道危險,但是我身為小巖村的村支書。我是一個黨員,危險面前當然是黨員在前。我怎么能退縮呢?你怎么攔住我呢?”他低頭認錯,他知道她還關心大壩問了一句:“大壩呢?”“大壩不能有事。如果大壩塌了,村民們對我們的信任就崩塌了。接下來的工作怎么辦?”“好的,我們再去檢查大壩。”姜韶:“好樣的!”
姜韶來到大爺說的山上扯著嗓子大喊:“石伢子—你在哪兒?我是村支書,姜阿姨。你爺爺讓我來找你。石伢子—聽到的話答應一聲。石伢子—”她邊走邊喊,水己經快到她的膝蓋了。看來石伢子的處境危險。一個小男孩牽著頭小水牛說:“阿姨,我在這里。有一塊大石頭的地方。”姜韶聽著聲音尋找。一個小男孩坐在大石頭上。“阿姨,水太深了。我摔了一跤,腿很疼。”姜韶把雨衣披在他的身上。把他背起來。“我們快走。”“可是我的牛。”姜韶知道有的人家養牛是主要收入。賣了牛的錢要用來繳學費還有做其他的事。“你牽著牛,水牛會玩水。”
雨還在下,山里的路太難走了。他們找到一處開闊的高地等待救援。石伢子:“阿姨我能叫你姐姐嗎?”她點頭。村里的女孩子結婚比較早,叫阿姨也正常。經過多方努力,兩個人一頭牛得救了。
大壩因為姜韶組織加固還有人定期去檢查了,承受住了流水的侵蝕。一百多畝臍橙地保住了。有的村民們積水的房子定點搬遷的工作在進行著。一切向好發展。
“都怪你們!要不是因為你們小溪村和大橋村的人模仿我們村種臍橙。我們的臍橙怎么會賣不出去?”小溪村的人說:“我們想過好日子有什么錯。我們也很愁。”大橋村的人說:“你們小巖村的人眼紅我們大橋村的臍橙比你們種得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姜韶趕過來,一個同志說他們因為賣臍橙的事差點打起來。“我們村支書來了,聽她說。”姜韶說:“大家都是鄰村的,遠親不如近鄰,和氣生財嘛。小同志剛才你這話就錯了。扶貧工作不就是先富帶動后富,然后實現共同富裕嗎?我們鄰村的人生產積極性高,我們不能打擊人家的生產積極性。”他好像明白了:“那我們的臍橙賣不出去怎么辦?”姜韶也愁:“我們三個村的臍橙都拉到小巖村的鄉鎮府。我來想辦法。”他們兩個村的人將信將疑把臍橙拉到小巖村鄉鎮府。”
“書記,你的工資就那么多,加上鄰村在鄉鎮府的臍橙有幾百斤了。之后還有很多,你怎么買?”姜韶揉了揉太陽穴:“我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先讓村民們手上有點錢再說。我想到辦法了,不知道她會不會同意。”
“姜韶,你不夠意思了啊。畢業這么久才讓我去你家。”陳含嗔怪她。“我也想作出成績來才好招待客人。”陳含拍了拍她的肩膀:“我們倆誰跟誰啊?我現在是一名小網紅。直播帶貨是我的長項。幫助小巖村賣臍橙的事,包在我身上。”姜韶知道互聯網的力量大,希望能渡過這次難關。“事成之后怎么謝我啊?”姜韶想了想:“秘密,給你個驚喜。”
陳含拿著手機在直播間里推銷產品:“寶寶們,我是你們的苗苗。現在呢,我在小巖村。小巖村的臍橙因為種太多了,村民們不懂經營。臍橙賣得不好,大家幫幫忙。”姜韶給了她一個臍橙。“我們的臍橙,個大、皮薄、汁水多、果粒飽滿而且很甜哦。”姜韶在場外提示她,陳含點頭。“我們的臍橙是用天然無公害處理過的雞糞澆灌長大的。質量絕對放心。頁面有很多人在說話。“你要兩百斤?感謝這位寶寶購買了兩百斤臍橙。”陳含向姜韶比了個耶。姜韶大吃一驚,笑得合不攏嘴。
“一天賣了幾千斤,這也太厲害了吧?我們的含含真棒。”陳含喝了口水:“小意思。要不然你也建個號直播帶貨?”姜韶笑了笑:“我可以嗎?這個注意好,可以教村民們直播。我們的臍橙就不愁銷路了。”“哎,你想干什么?這個以后再說。”臍橙賣出去了,村民們愁眉不展的臉終于露出笑容。“你說,我的賬號名字叫什么?”陳含想了想:“就叫大山里的寶藏。通俗易懂,而且小巖村也確實如此。”姜韶第一次開播,有點拘謹像個靦腆的小學生一樣。陳含看著她:“說話啊。”姜韶整理了一下衣服:“哦!我是姜韶。我是小巖村的村支書。我們小巖村有許多寶藏。”她拿了個臍橙,剝開。“這是我們小巖村的臍橙。哦!還有大橋村和小溪村的。”—這個村官看上去好樸實啊。—這個小姐姐叫姜韶,村支書?好厲害啊,長得也漂亮。姜韶點頭。
—小巖村只有臍橙賣嗎?有其他的東西嗎?姜韶:“有,我們還有土雞,還有土雞蛋。我們的土雞在臍橙地里滿山遍野地跑。”姜韶說起自己村里種的東西滿是自豪感。有了互聯網的支持,小巖村的農產品比之前賣得還好。
陳含和她的團隊教村民們直播帶貨。李嬸說:“我也是個時尚的農民了,會直播帶貨了。老張媳婦兒,你落伍了。”他們在臍橙地里直播。張大娘不樂意了:“你知道這是什么蟲子嗎?這是益蟲。專門吃吃臍橙的蟲子。”“你怎么知道?”“村里的圖書室的書里有。你不知道了吧?我可是一個有智慧的農民。”
小巖村經濟發展一路向好。小溪村推行豬沼果,發展很好。大橋村利用臍橙地種蘑菇。因為經濟發展起來了,吸引了很多人回鄉創業。一個老板說:“我們利用小巖村的小雞形象進行玩具加工。雞毛可以做工藝品。”姜韶說:“好,用創業帶動就業…”“以前雞毛可以換糖,現在雞毛可以換錢。真好!”
陳含說:“小韶,我幫了你好大的忙。不能一頓飯把我打發了。”“不打發,我還想把你留下來呢。我們去個好地方。”
她們來到一條瀑布旁邊,河水奔流不息,聲勢大。陳含說:“這個地方真美!剛好我壓力大。”她喊了一嗓子,她們躺在巖巖上。“你說,這條河的水流向哪兒?”陳含說:“這還用問?當然是大海。”“我們村里的孩子也會去更遠的地方對不對?”“當然。”“小巖村富有了一點,我們可以建立農家樂,發展鄉村旅游。學校教室的課桌,像個搖搖晃晃的老年人。要換新的了。學校要建個圖書館。醫療還有養老工作還要做好…”陳含:“別說了,休息一下。知道你心系村民。”姜韶和陳含聽著瀑布聲和朗朗的讀書聲,聞著臍橙樹的味道瞇了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