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業余歷史愛好者,劉信對劉邦、自己的“三叔”,本來就是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好奇的。
畢竟,這是堂堂的大漢開國皇帝,后來世界上一個最大的民族都以他開創的皇朝來命名。
古往今來,在神州大地上,更多的人稱帝稱王。但后世的帝皇,提起劉邦,沒有人敢不服氣,沒有人敢說自己超越了他!
后趙的開國皇帝石勒,曾經在一次酒后,要中書令徐光評價一下,他可以與歷史上哪個皇帝相比?
徐光說,石勒只是比軒轅黃帝差一點,其余歷史上的任何君王,都比不上石勒,就連劉邦也不如石勒勇猛智慧。
結果,石勒說:人哪能沒有自知之明!我如果碰到了劉邦,那就應該乖乖地北面侍奉他,做他的臣子!
由此可見,劉邦在后世帝皇中的地位。
對于這樣的人,劉信當然也是非常感興趣、非常好奇的。
他已經和劉邦一起去過魏國,在大梁出生入死。但是,對于劉邦,仍然有很多的不了解,仍然感到劉邦的身上充滿著傳奇和神秘色彩。
眼前這個看上去很普通的劉邦,究竟是怎么成為后來的大漢開國皇帝,讓那么多杰出的人物,都乖乖地奉他為尊,這仍然有許多未解之謎。
史書上,盡管已經有關于劉邦的不少記載,但還是有許多事情,語焉不詳,根本就沒有說清楚。比如說,劉邦和劉肥生母曹氏之間的關系,史書上就不過是記了一句話,說曹氏是劉邦“微時婦也”,也就是劉邦還沒有發跡前的女人。除此之外,幾乎找不到關于曹氏與劉邦之間任何其他的資料。
直到現在,劉信親耳聽聞,才知道,原來劉邦和曹氏之間,還有這么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
這也就解釋了后世史書記載上的一個疑問:劉邦對自己品德能力都比較平庸的大兒子劉肥,為什么格外寵愛!
劉信想了解有關劉邦的更多歷史故事。這不是八卦心理,而是一個業余歷史愛好者本能的好奇。
所以,既然明明知道,劉邦眼下雖然被薛城土豪扣留,但一定會逢兇化吉,絕對不會有事,劉信就很想看看,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劉邦這次究竟是怎么逢兇化吉的。
他可以什么都不做,不去對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做任何干澀,讓歷史繼續沿著從前的軌道發展,看看劉邦接下來究竟會有些什么遭遇。
不過,看到王陵、夏侯嬰、任敖、周蝶等人焦急而充滿期待的眼神,劉信終歸還是不能無動于衷。
出更多的錢去贖劉邦?劉信愿意,畢竟他現在并不差錢,但,王陵說這樣做不好。
回沛縣去搖更多的人,直接來個硬碰硬,去賭場搶人?這顯然也非上策。
那么報警。。。。。。這個時代應該叫報官吧?
薛城藏污納垢,過去連官府也沒有辦法。秦朝統一六國后,實行高壓統治,打擊天下豪強,薛城的各類豪強在秦朝官府面前,也收斂了許多,不敢公然對抗。據說,秦朝官府已經在薛城抓走過不少人。
但,對于劉邦和薛城土豪之間的這種糾葛,不確定秦朝官府會不會受理。
就算夏侯嬰是給衙門駕車的,算是官府中人,還可以打著沛縣蕭何、曹參等人的旗號,希望薛城的官府受理,但,以官府的辦事速度,在官府抵達之前,薛城土豪如果提前對劉邦動手,那對劉邦也會非常不利。
你們別用這種眼神看我好不好?理論上,我還只是個孩子呢,救人這樣的大事,不該是你們去想辦法的嗎?王陵你不是沛縣老大嗎?憑什么現在還問我要主意?
心里吐槽歸吐槽,劉信終于還是有了計較,道:“我出去想想辦法!”
說著,便獨自走出了客棧,拒絕夏侯嬰等人的追問和隨同。
劉信這是一箭雙雕之策。一方面,他獨自離開,任由王陵等人在一起繼續行動。那么,如果歷史上的劉邦,真能在王陵等人的幫助下逢兇化吉,劉信就不會對他們的行動造成干擾,可以繼續旁觀歷史上的事情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另一方面,他自己外出想辦法,也可以借此機會了解一下薛城。如果真能找到辦法解救劉邦,那也算是給自己的這個“三叔”、未來的大漢皇帝,再結下一段善緣。
憑著腦海中殘存的歷史記憶,出了客棧之后,劉信就向路人打探。
“借問一下,丁公的府上,往哪里走?”
“丁公?”那路人個子矮小,但長得粗壯,看上去很有些蠻力。沒有回答劉信的問題,而是反過來打量著劉信,眼神中頗有不善。
劉信暗道:這薛城果然是個藏污納垢的地方,就是這個路人,看上去都不像什么好人吶。剛才自己找他問話,沒有提前仔細觀察,有些冒失了。
于是,施了個禮,道:“既然你不知道,那我再去問別人,多謝!”說罷,轉身就走,想要離開這個看上去不像是善類的路人。
不料,這路人卻反過來叫住他,問道:“你說的這個丁公,可就是丁固?”
劉信回憶了一下,點點頭,道:“確實本名叫丁固。”
丁固,史書上又記載為丁公。此人傳說是那個大俠季布的同母異父弟弟。
中文成語中有個“一諾千金”,說的就是季布。據說季布這個人非常重誠信,所以有人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
作為季布同母異父的弟弟,丁固在史書上也有記載:他后來成為項羽麾下的將領。當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在彭城作戰的時候,劉邦大敗,項羽便派這個丁固,率兵追擊。
丁固很快就追上了劉邦。危難之際,劉邦只好回頭向丁固求情:“我們都是兩個賢能的人,為什么要自相殘殺呢?”
據說,就是由于劉邦這句話,丁固居然把劉邦給放了。
劉邦死里逃生,才有卷土重來、打敗項羽的機會。項羽自殺之后,劉邦當了皇帝,丁固以為機會來了,前來求見劉邦,希望劉邦顧念當年自己放他一馬的恩情,免去自己跟隨項羽之罪,并給自己封賞。
然而,劉邦當即下旨,把這個丁固給殺了。
劉邦的理由是:丁公當年放過自己,這不是什么好心,這是“身為項羽的臣子卻對項羽不忠誠,是導致項羽兵敗身死的罪魁惡首”,所以要殺了他,好讓后世給人做臣子的,不要效仿丁公。
也就是在警告劉邦自己的臣子:你們以后可不能學這個丁公,對我陽奉陰違,放走了我的敵人!
后世的人,有人說劉邦不該殺丁公,這是恩將仇報,說明劉邦是個無情卑鄙之刃;有人卻說劉邦殺得對,因為這個丁公確實該死,殺了他說明劉邦很有管理智慧,等等。爭來爭去,莫衷一是。
這個丁公,正好就是薛城人。所以,劉信想看看,能不能現在就見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