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勾踐的劍上是有毒的。顯然,沒有對劉信容情。
看到他那血紅的眼睛,和瘋魔般的劍法,劉信確認,今天要勸退他,已完全沒有可能。
那就隨他去吧。
改變不了歷史,可別讓自己被歷史給改變了。
劉信果斷地側身,避開了魯勾踐的鋒芒。
他現在的位置,是到了魯勾踐的左側。這樣,雖然把身后的扶蘇暴露了出來,卻可以隨時阻止魯勾踐再傷及扶蘇身后的小女孩。
自始至終,劉信首先要保護的,就是這個小女孩。至于公子扶蘇,他覺得人還不錯,不應該被刺殺,但也還沒有到值得他拼命去保護的地步。
更何況,從后世史書記載來看,扶蘇這一次應該是不會有真正的危險的。
劉信只要保護住無辜的小女孩即可。
他這一避讓,魯勾踐便再次直接地向扶蘇撲過去。此時此刻,魯勾踐的心中充滿了對劉信的刻骨怨恨和震怒,但刺殺扶蘇,才是其最終極的目標。
就算要殺掉劉信這個“陰險狡詐的小人”,那也得是在刺殺扶蘇之后。
其他幾處的纏斗,仍然沒有結束。扶蘇的幾個護衛,都還被拖著,就算是舍身忘死,一時間也無法來救援扶蘇。
扶蘇本人,更是已經被毒氣浸染,昏迷過去,完全沒有了反抗能力!
沒有劉信擋在前面,魯勾踐一劍,就可以把他刺穿。
難道,歷史已經改變,扶蘇今天會被刺殺,葬身在這里?
“啪!”
偏偏就在這時,屋頂突然有一條重物,猛然砸了下來。
是一根屋梁。當魯勾踐兄妹踏破屋頂、縱身而下刺殺扶蘇之時,這根屋梁,也被震動了,不再牢固。
不早不晚,就在這個時候,突然墜落,砸向地面。
而偏偏,就砸中了魯勾踐的面門!
以魯勾踐的武藝,縱然被這根屋梁砸中了面門,當然也不會構成太大的傷害。
但,連鎖反應產生了!
“哥!”
兄妹連心。魯英蓮看到屋頂突然降下巨物,砸中了自己的兄長,不知道具體情況,頓時驚呼失聲。
而她的這一分神,立即給那個年輕護衛帶來契機。
年輕護衛拼著被魯英蓮的利劍刺傷側腹,奮不顧身踏步而進,抓住了魯英蓮的手臂和咽喉,憑著蠻力,擊落了她的劍,控制住了她。
魯勾踐看到了這一幕,卻視若無睹。
他的目標,始終只有公子扶蘇!
只要能殺死扶蘇,他可以犧牲自己,也可以犧牲自己的妹妹,犧牲一切!
然而,連鎖反應還在繼續產生。
魯勾踐突然被屋梁砸中,魯英蓮被年輕護衛控制。這兄妹倆,本身就是這些刺客中的核心人物。他們出了狀況,立即就讓那個“買布的女子”,也慌神了。
“買布女子”武藝本身就不如中年男子護衛。這一慌神,也讓中年男子立即抓住契機,順手就奪下了她手中的劍,飛足將她踢得連連后退,口鼻噴血。
此時,魯勾踐已經拋開屋梁,再次揮劍來到扶蘇的身前。
其實,扶蘇此時已經中毒昏迷。但,魯勾踐還是要再刺上一劍,割下他的首級,確認他不可能再活著,才算是刺殺成功。
成功就在眼前!
魯勾踐整個身體,都顫抖了起來。手中的劍,高高舉起,要一劍,就割斷扶蘇的咽喉,切下他的首級!
但,寒氣逼人。中年男子從“買布婦女”手中奪下的劍,也又已飛到了他的腦后。
這劍后發先至,完全可以在他把自己的劍刺中扶蘇咽喉之前,把魯勾踐的頭部貫穿!
魯勾踐不得不側頭轉身。這樣只不過是可以避免頭部被貫穿,但后背仍然會被中年男子扔出的劍刺中。
對此,魯勾踐已經毫不在乎。拼著自己的背部被利劍刺中,他并沒有停留,仍然繼續把自己手中的劍,刺向地上的扶蘇。
但,他的身子,突然失去了平衡。
他的腳下,踩中的,是劉信最開始扔出的那根挑糧的木棍。
圓圓的木棍在地上,如同一個滑輪。以魯勾踐的身手,如果不是為了躲避中年男子那一劍,如果不是在躲避那一劍的時候,還急于一心去刺殺扶蘇,那么自然是不會犯踩中木棍這種低級錯誤。
然而,偏偏就是這種“低級錯誤”,使得他的身子失去平衡,仰面摔倒。
就在這一剎那,那個控制著魯英蓮的年輕護衛,已經飛起一腳,踢起了魯英蓮落在地上的劍。
全身失去平衡的魯勾踐,縱然有再高強的武藝,也反應不過來了。
那劍帶起一道寒光,準確地,射在了魯勾踐的脖子之上!
“哥!”
魯英蓮發出了凄厲的喊叫。
“不要!”
劉信還想勸阻她,這時卻也感覺到頭暈目眩。肩部被魯勾踐的劍劃傷,毒性此時也已經發作。
在倒向地上的剎那,劉信看到的,是奮不顧身掙扎著想要撲向自己哥哥的魯英蓮,那美麗的喉部,被年輕護衛一把捏碎。
她幾乎是和劉信同時,倒在了地上。
在倒地的剎那,她那美麗的眼睛,看到了和自己同時倒地的劉信。卻,再也表達不出任何的情緒。
。。。。。。
劉信再醒來時,耳邊首先聽到的,是扶蘇的聲音。
依然是那么溫和、文雅,絲毫沒有因為才遭到刺殺、從鬼門關走了一回,而有所改變。
“你這糧食鋪子,終歸可能還是要關閉的!
糧食,乃安國行軍之本。只有足食,才能足兵。我大秦富強,重在耕戰二字,嚴禁私人買賣糧食。這個,我也是贊同的。
楚國富饒,本來并不亞于大秦,為何終于被我大秦王翦將軍一擊而潰?
項燕沉不住氣,率領楚軍冒進,給了王翦將軍可趁之機。雖則說,這與楚王昏庸、猜疑逼迫有關,其實,楚軍缺糧,也是項燕不得不急于求戰的重要因素!
以楚國地域之廣,物產之富,人民之勤勞,為何楚軍還會缺糧?我看,這只怕要怪楚王不懂得積糧儲糧,任由商賈買賣糧食囤積居奇,糧食都在商賈而不是國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