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勇者
大英博物館館藏有多少中國的珍品,可惜這些東西即使是中國本土也再也做不出來了。曾經輝煌的技藝隨著英國的船艦利炮,一起埋葬在了那段屈辱的歲月里。
很少有人知道,宜興是瓷器的發源地,但因為豐富的紫砂礦產,而放棄了瓷器制作,JDZ將這門手藝發揚光大。說起紫砂,不得不說中國的茶文化。曾經的絲綢之路主要的出口除了絲綢和china,還有茶。我國是茶葉大國,茶馬古道就是茶葉的貿易通道。如今,絲綢貿易弱化了,瓷器的貿易也弱化了,但是茶,我國是茶的原產地,高品質的茶也始終產于我國。
英國有下午茶的文化,而且他們嗜甜,所以口感偏甜的紅茶是他們的最愛,這或許也是英國紅茶出現的原因吧。但他們飲用的高檔紅茶依舊是made in China。
我國的上品級的茶都是英國王室每年提前簽了訂單的。茶葉的生長是不一樣的,每一年的氣候都會影響那一年的茶葉品質,好茶真的是可遇不可求。而且就算風調雨順,茶葉很好,也需要高超的制茶手藝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茶。生長的時機、制茶的手藝都有了,好茶還需要時間的沉淀,沒有時間去催化茶葉,也不會有美味的茶。
好茶每一年的產量極低,特別是有些年份,更是少得可憐。現在是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什么都追求經濟效益。慢工出細活,但這與經濟效益就不能對等,于是就有了制茶技術的革新,衍生出例如白茶這一類的茶。
然而,我國的茶是多少年的傳承,這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本該是我們的文化自信,然而現在我們卻去追求什么斯里蘭卡紅茶。可悲、可嘆。
人只有不完美值得歌頌,愛你不跪的模樣,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愛你破爛的衣裳,卻敢堵命運的槍。愛你和我那么像,缺口都一樣。戰嗎?戰啊!以最卑微的夢,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世間總有一些堅守本心的人,每一個行業的佼佼者都會為傳承尋找接班人,而每一個失傳的手藝,那些最后的手藝人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將這些瑰寶帶進了墳墓。
我很慶幸自己找到了這樣的傳承者,同時她也剛好想要傳揚茶文化,我國的茶文化,她是我的茶藝老師。
為了茶藝的傳承,她傾盡家產。高品質的茶價格不低,而能消費的人很少,懂茶的人就更少。茶文化的傳承就是需要讓更多的人識茶、懂茶,這樣才能去品茶。而品茶,從陸羽開始就有了一個標準:好茶、好水、好器,三個要素,缺一不可。好茶就需要產地、氣候、工藝、時間等等條件;而水,根據《茶經》,出產好茶的地方往往水質適宜泡茶;好器,就是泡茶、品茶的工具,其中泡茶最好的就是紫砂,而茶杯,我國著名的五大名窯,就是很好的品茶器皿,而綜合以上,這些無一不是錢。為了傳承,需要大量的資金去購買這些東西,有些這些東西,才能給人給好的展示茶文化,從宋代的斗茶、茶百戲、點茶等等雅趣的事情,到后來普洱的問世,泡茶器具、工藝的革新等等。
很多茶老板賺的盆滿缽滿,而我的老師卻賣掉了2套房產,只是為了心愛的茶。茶葉市場混亂,世間各色商品皆可炒,炒了房價,炒炒茶也不是不可以,特別是茶有很多人不懂,而且社會流行一句話“收禮不拒煙酒茶”。
普洱是從黑茶工藝衍生的,最后品質高過了黑茶。但以前的普洱是生普,所謂的熟普是80年代出現的新的制茶工藝,市面上卻出現了很多百年熟普。嗚呼哀哉,不知算不算悲哀。普洱中古樹的定義是指三百年以上的茶樹上的茶葉才是古樹,而只有綠茶是品當年的新茶,其他的茶都需要存放至少5年才可以喝,因為茶葉如果發酵時間過短,就像泡菜泡的時間短于一月就會有很高的亞硝酸,對身體不好,同樣的道理,茶葉發酵時間短,茶葉品質不好,而且對身體無益,還可能有害,茶葉年份不到會有火氣,這樣的茶喝了極易上火。
茶葉市場上格格不入的人,會遭受多少打擊,我不知道,但也是可以想象的。隨波逐流往往是最好的生存之道,而出淤泥而不染是個美好的傳說,收獲的只會是玉石俱焚!
他們說要戒了你的狂,就像擦掉了污垢,他們說要順臺階而上,而代價是低頭。“那就讓我不可乘風。”你一樣驕傲著,那種孤勇。你的斑駁與眾不同,你的沉默震耳欲聾。愛你來自于蠻荒,一生不借誰的光。你將造你的城邦,在廢墟之上。去嗎?去啊!以最卑微的夢;戰嗎?戰啊!以最孤高的夢,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有多少人打著創新的口號改良制茶技術,卻是狗屁不通。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革新的制茶工藝,有多少是真的進步?白茶是90年代出現的新品種,老白茶也就30年的光景,市面上的老白茶又是多老的白茶?
茶本是一種生活、一種雅事、一種養生,一種修身養性,如果這樣的東西沾染了經濟利益,還能修身養性嗎?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如今混亂的茶業市場估計很難再有“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這樣的情趣了。品茗只是一種美好的名詞,可以寫詩如畫,卻再難融入生活,走入尋常百姓家。我的茶藝老師就是希望古代的茶文化能傳承,這樣對生活美好的期待不能只在古籍中。若沒有這樣的孤勇者,華夏民族的文化自信將怎樣覺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