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我接個電話!”
牛文舉剛想跟許建華那邊說自己有絕對把握,不想小靈通電話響了起來,牛文舉趕忙放在耳邊。
“牛哥,你的店怎么關門了?”
電話那頭佟國甕聲甕氣的聲音傳來,此時對方正拎著一個蛇皮袋子,穿著很破舊的牛仔服大衣站在牛文舉糧食學校的小店跟前。
不遠處,劉宇民正坐在車里抽煙。
這幾天牛文舉離開了明上號,佟國和后廚王建弄進來的新人打起來了,自然王建順勢開除了佟國,目的其實就是讓張宇在整個明上號變得形單影只。
“看看劉宇民走了沒?沒有的話上他的車上去,我給他打電話!”
事情前后聽了一遍,牛文舉大罵王建的過河拆橋。
自己剛剛走了幾天,對方就急不可耐的想把索菲亞店徹底變成王家大院。佟國除了脾氣稍微大一點,能力還是比較不錯的。
讓干什么就干什么,還有比這個更好的員工么?王建就是為了把那家店徹底的掌控在手里,不惜拆散一家親戚,惡心。
牛文舉給劉宇民提供了地址,讓對方把佟國送來。
“看見沒?哥們的人來了,放心!你的利益一點都不會受到損失,只能越老越好!這個人是我在明上號后廚留下的,我不想讓別人學習的手藝全都教給他,以后至少后廚這方面我們有百分之百的掌控!”
“人是一個奇怪的動物,尤其中國人是一個味覺動物!能記住某個地方絕大多數是因為一道菜,只要全部掌握了后廚,咱們就能牢牢地把握這里的一切!”
牛文舉說這句話的時候腦海里想起了陰鵬,對方就是通過后廚掌控了在明上號的股份,自己有樣學樣。
“手藝都是可以學的,人家后廚又不是沒有自己的人……”
許建華指了一下走出屋子的葉喜春,眼睛里都是警惕,牛文舉笑了。
“等你見到了我的兄弟就知道了!”
話題轉移,牛文舉并不和許建華糾纏。這年頭最傻的行為就是和一個女人講理,因為即便是你是對的她們也不會承認自己是錯的,這就是性別優勢。
尤其中國的年輕女性,被瓊瑤和某些愛情小說作家灌了太多的迷魂湯,以至于根本不懂得和另一半溝通。
任性和無理取鬧已經成了這個性別一個專屬名次,所以牛文舉和許建華之間的交往僅限于工作上,其余的免談。
“臥槽,牛文舉,買賣干大了!你在這有股份不?”
等到劉宇民帶著佟國出現在大食堂,牛文舉已經炒了四個菜,劉宇民和佟國也不見外,拖鞋上炕就開吃。
“吃你的飯吧!我現在是給許老板打工的,見過許老板,快敬一杯!”
對于劉宇民這個大嘴巴,牛文舉說話有所保留。
對方家境不錯,說話從來不顧及,牛文舉給佟國那邊直接撥了一碗米飯,鍋放在對方那邊。
佟國是真餓了,被王建那邊趕出來,舅舅張宇那邊又是一頓劈頭蓋臉的罵。
佟國這才受不了了,簡單的收拾了點東西跑出來,恰好遇到劉宇民,然后就去找牛文舉了。
“吃過飯跟我做鯽魚,正好這道菜我不想傳給本地人,我交給你,萬一哈爾濱那邊有事我就得回去,你就在這給我掌握著幾道菜,這種鹵菜我教給你!炒菜當地人我教一兩道,你心中有數……”
吃過飯,劉宇民那邊纏著許建華開始撩騷操作,牛文舉把佟國帶到后廚。
別個東西佟國不成,但是做菜的方面佟國絕對有專長。
牛文舉這次制作的是悶糟魚,實際上就是明上號香辣鯽魚的翻版,不同的是牛文舉做了改良。
有了佟國在,收拾鯽魚和各種配菜的工作就是對方帶著一個小工干活,鮮活的鯽魚除去內臟,鱗片不動!
蔥姜,啤酒白酒腌制半小時。
三十分鐘后把所有鯽魚放在爐子上面進行烘干,接著大鐵鍋內下九十五號豆油,對所有鯉魚進行干炸,表面金黃酥脆即可出鍋。
“誒,牛文舉你不講究,弄好吃的不給我們上,給我來一條,許建華你要一條魚不?這有啤酒!”
幾乎是聞著香味過來的,劉宇民伸手從裝鯽魚的蓋簾上抓了兩條鯽魚出來,燙的直吹手。
許建華那邊白了劉宇民一眼,暗道吃軟飯的,姐們看不上你,自顧自的進入后廚。
佟國那邊眼睛里也全是對劉宇民的不待見,弄得劉宇民大罵佟國沒良心。
“特么的剛才不是我送你過來的?要不凍死你!”
“文舉哥給你錢了,我看見了!”
“我……你個死心眼,一輩子沒出息!”
“沒出息就沒出息,我跟文舉哥做菜,不給你吃!”
對著劉宇民,佟國嘴里沒有好印象,剛剛過這邊來牛文舉給了劉宇民一百塊錢油錢,把對方返程的錢都給了,弄得佟國這陣心疼。
“少說話,多干活!”
指了一下桌子上的大蔥,佟國趕忙大菜刀下去拍碎切成段。生煎切片,花椒大料豆蔻茴香裝一個料包丟在鍋里。
炸好的鯽魚擺好一層,擺放一層佐料,就這樣如是反復,最后是牛文舉自己熬制的醬料丟在鍋里。
鯽魚表面蓋上大白菜,上面淋上白酒,啤酒!放入鹽巴,味素!
最上層用簾子壓住,放上一塊壓酸菜的石頭,一切準備就緒,四個小時小火熬制之旅正式開始,牛文舉讓佟國看著,自己回去睡覺。
劉宇民本想等著出鍋跟著吃一口,過了二十分鐘許建華走了,劉宇民也挺不住了,也鉆到牛文舉的屋子睡覺去了。
等到再次睜開眼睛,牛文舉已經魅影了,劉宇民趕緊穿上褲子沖向廚房。
此時廚房里,李順,李海濤,葉喜春,包括徐建華在內,眼睛里都瞪得溜圓。
“這是什么魚?太像樣了!”
只見牛文舉拿下壓酸菜缸的石頭,帶著橡膠手套拿出一條鯽魚,當著眾人的面,雙手一撮,整條魚變成了一團泥。
“給我來十條,我兒子肯定愛吃這個,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