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三國:誰說江東皆是鼠輩?

第一百一十一章 宦海沉浮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臨終之際,遺命尚書令李嚴與丞相諸葛亮共同輔佐少主劉禪,其中以李嚴為中都護,令其統管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很多人對于劉備臨終之前的遺命比較疑惑,為何劉備不給予諸葛亮充分的信任,反而讓歷經兩次跳槽的李嚴統管軍事。

  李嚴乃漢末南陽人,年少時便以才干出名,曾在荊州劉表手下任職,一直做到了秭歸縣令。曹操南下荊州時,因劉表去世、劉琮投降,由于秭歸本就在荊州、益州交界處,因此不愿投降曹操的李嚴遂西逃益州,投入劉璋麾下。

  來到益州后,李嚴被任命為成都縣令,雖說仍舊擔任縣令,但因劉璋治所就在成都,因此該職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劉備兵進益州時,李嚴始終沒有撈到上前線的機會,直到建安十八年(213年),由于戰線的全面崩潰,劉璋這才命令李嚴代為護軍,在綿竹一帶抵抗劉備。然而,已經看出劉璋必敗的李嚴,隨即便率領部下轉投了劉備,劉備任命其為裨將軍。

  次年,劉備平定成都,益州之戰正式結束,李嚴遂被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總算是進入到了高級官員行列。

  由于益州在劉璋治理下法紀松弛,德政不舉,李嚴又奉命與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一起制定《蜀科》,建立蜀漢的律令體系。

  李嚴轉投劉備后,官職雖然得到提升,但由于跟隨劉備較晚,再加上始終沒有展露才能的機會,因此最初并未被委以重任。

  直到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當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之時,馬秦、高勝等聚眾數萬人于郪縣叛亂,李嚴不等援軍,便率本郡五千人平定叛亂,斬殺馬秦、高勝,不久又擊敗了圍攻新道縣的夷帥高定,這才讓劉備真正認識到了李嚴的才能。

  因此功,李嚴被升任輔漢將軍,仍兼任犍為太守,后成為漢中王勸進表的11位領銜人物之一。

  章武元年(221年),在曹丕篡漢稱帝之后,所有人都知道劉備將要稱帝,但一直自詡為蜀漢忠臣的劉備卻缺乏一個稱帝理由。

  于是,李嚴瞅準時機,上表稱自己治下的武陽縣出現了黃龍盤旋在赤水之中,停留了九日有余方才離去的祥瑞,而正是憑借著這些祥瑞,劉備才最終稱帝,而李嚴則通過這種方式,取得了劉備的充分信任。

  劉備稱帝后不久,便毅然決然的發動了伐吳戰爭,結果在“夷陵之戰”中遭遇慘敗。劉備戰敗之后退守永安,不久后尚書令劉巴去世,劉備遂命李嚴接任尚書令一職,李嚴這才算跳出地方官系統,真正進入了決策層。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重,李嚴與諸葛亮成為托孤重臣,其中以李嚴為中護軍,統管內外軍事,負責鎮守永安。

  作為一位統治者,劉備不僅要考慮權力的順利移交,而且還必須確保子孫后代能夠坐穩皇位。而劉備之所以讓諸葛亮、李嚴同為托孤重臣,正是出于這種目的,個人認為劉備之所以如此安排,應該基于以下這兩點考慮。

  一是平衡朝廷權力架構,防止后世權臣出現。作為一名統治者,在勢力尚未發展起來之前,賦予手下能臣絕對權力并無不妥,但當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且統治趨于穩定之時,便不得不考慮內部權力平衡的問題,因此必須設立一種較為平衡的權力架構,目的便是為了防止權臣的出現。

  劉備早期勢力較小,手下人才也相對較少,即便官員設置不合理影響也不算太大,但當其占領益州和漢中之后,就不得不考慮權力架構的問題。

  正因如此,劉備在攻占漢中、自立為漢中王后,便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法正這個尚書令的設立,便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諸葛亮,畢竟當時諸葛亮乃是以軍師將軍官職署左將軍府事,權力太大。

  法正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后,劉備又以劉巴接任尚書令一職,而當劉巴于章武二年(222年)去世后,由于劉備當時忙著打東吳,才導致尚書令一職在短期內空缺,直到“夷陵之戰”后李嚴接任。

  雖然劉備自奪取荊南四郡后,勢力膨脹速度過于迅速,導致官員設置相對混亂,尚書令一職并不如東漢官制中那么位高權重,再加上諸葛亮在蜀漢政權中的特殊地位,尚書令對其牽制作用有限。

  不過,即便作用再小,但制度卻必須確立,只有如此才能確保不會出現人死政消、權力失衡的情況出現。

  事實上也是如此,李嚴雖然是托孤重臣,且劉備賦予了其統管內外軍事的權力,卻將其權力牢牢束縛在了永安一帶。如此一來,既完善了蜀漢的權力架構,但卻不至于讓李嚴干涉軍權過重,畢竟長期駐守永安的他,其所能夠掌握的軍隊只有永安駐軍,卻根本沒有辦法將勢力延伸到成都那邊。

  而劉禪即位之后,被提拔為益州牧的諸葛亮,立即便成為了益州地區的軍政首腦,其想要動兵只需劉禪點頭即可,李嚴根本無法對其形成有效牽制。

  因此,劉備以李嚴為顧命大臣,實際上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李嚴雖然無法對諸葛亮予以有效牽制,但這種軍政分離的制度卻必須提前確立。畢竟,即便諸葛亮忠心耿耿,可誰又能確保諸葛亮去世后,蜀漢不會出現軍政大權一把抓的野心家,架空甚至取代皇帝呢?

  二是平衡內部政治勢力,確保蜀漢統治穩固。眾所周知,漢末三國時期地方士族豪門影響極大,而劉備畢竟是以外部勢力入主益州,因而從占領益州開始,其內部便始終存在著嚴重的派系矛盾。

  彼時,劉備麾下的文臣武將,主要分為四個派系:一是以張飛、關羽、趙云、簡雍為主的劉備嫡系;二是以諸葛亮、馬良、馬謖、黃忠、魏延、楊儀、費袆等荊襄人士為主的荊州派;三是以譙周、周舒、杜瓊、張翼、張嶷、馬忠等益州本土士族為主的益州派;四是以法正、李嚴、許靖、黃權、劉巴、孟達、董和、董允等為主的東州派。

  對于麾下的派系,劉備采取的策略是:重用嫡系和荊州集團,拉攏東州集團,打壓益州本土集團。劉備入主益州后迎娶寡居的吳氏(劉焉兒媳、吳懿之妹),便是出于這種目的。

  當劉備坐擁荊州、益州之時,憑借著嫡系和荊州集團,劉備足以壓制另外兩大派系,然而當“夷陵之戰”失敗之后,劉備徹底失去荊州,不僅導致荊州集團丟失了根基之地,而且失去了繼續從荊州汲取人才的可能。

  由于此戰前后劉備關羽、張飛、馬良、糜竺、黃忠等或戰死、或去世,劉備嫡系和荊州集團本就損失極為慘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丟失荊州導致的內部派系平衡也將勢必被打破

  正因如此,劉備托孤之時,以李嚴為托孤重臣,恐怕也有拉攏東州集團的目的。不過,也正因李嚴并非劉備嫡系,因而在以其為托孤重臣,且賦予一定實權的同時,卻也將其勢力限制在了永安地區,不至于威脅到諸葛亮等嫡系。

  事實上,內部的派系之爭,一直都是蜀漢的重大隱患,可惜的是始終沒能予以根除。蜀漢后期人才凋敝,甚至包括蜀漢末年的不戰而降,一定程度上皆是受此影響。

  綜上所述,劉備將軍權交于李嚴,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更多是出于平衡蜀漢權力架構和內部政治勢力的目的。

  李嚴這位蜀漢軍事統率,由于常駐永安,其實就是一個虛職,他除了可以調動永安附近的兩萬軍隊之外,根本調動不了其他軍隊,而諸葛亮雖無直接領兵職權,但卻可通過劉禪對外用兵。

  不過,也正是由于李嚴的官職名大于實,導致其對諸葛亮極為不滿,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曾調李嚴率軍鎮守漢中,但李嚴就是推脫不去,卻要求劃分五個郡設立巴州,讓自己擔任巴州刺史,從而做到與諸葛亮勢均力敵,但被諸葛亮所拒,兩人由此不睦。

  此后,李嚴又因私心而延誤糧草押運,迫使諸葛亮北伐退兵,李嚴因頻繁滋事,最終因罪被廢為平民,遷至梓潼,并最終于建興十二年(234年)激憤而死。

  尤其是諸葛亮先是開府治事,有通過結盟東吳,對李嚴實施了釜底抽薪之后,李嚴已經沒有了翻盤的機會。

  諸葛亮的手段,不是李嚴所能比的,何況諸葛亮背后還有龐大的荊州派,諸葛亮又把外戚拉到了自己的陣容里,這蜀漢的天,反不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崇州市| 尼勒克县| 台湾省| 平乐县| 南岸区| 灌云县| 阜城县| 天全县| 林口县| 修武县| 梅州市| 广平县| 东港市| 日土县| 尉犁县| 潜江市| 崇仁县| 盐边县| 平安县| 凤山市| 娱乐| 新乡县| 屏南县| 新疆| 肥东县| 天峨县| 潞西市| 元江| 图木舒克市| 望奎县| 景谷| 龙岩市| 桃园市| 镇平县| 黄浦区| 凌源市| 华坪县| 泾源县| 福州市| 桑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