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是梵高的巴黎時期。梵高在弟弟雷奧的介紹下他結識印象派畫家莫奈、畢沙羅、修拉、和塞尚等人,他受到印象派繪畫理念的影響,開始尋求新的藝術表達方式。梵高還結識了博納爾、盧梭、勞特累克和高更等人與他們交往密切,梵高與高更的相遇注定了是一個悲劇的開始。
梵高在巴黎結識了這些印象派畫家以后,他開始研究印象派繪畫,觀察自然界中光線的變化,他采用自己的觀察方式并學習了印象派和點彩派的繪畫技巧進行藝術創作。
梵高觀察巴黎,觀察在公園散步的人們,觀察塞納河或者街道,并把它們用自己的畫筆表現在畫布上,這些畫作都成為了印象派未來最好的作品之一,即使是畫面中那些不規則的筆觸或者是創作的目的和表現形式產生沖突的具有破壞力的繪畫方式也會出現在梵高新的作品中。
1887年梵高創作的《在春天釣魚,利希橋》與以往印象派如畢沙羅、莫奈和西斯萊等人的繪畫作品所表現的方式已經有了明顯的區別。這幅作品以藍綠色調為主,畫中表現了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在利希橋邊的塞納河上有一個頭戴禮帽的男人坐在一艘小船上正在釣魚的情景。短促有力的線條式筆觸是這幅作品的主要技法。畫面的色彩非常的暢快明亮,除了藍色和綠色之外,還夾雜了粉色、黃色,明快的色彩展現春日的勃勃生機和春意盎然的大自然的風光。
畢沙羅、西斯萊和莫奈的風景畫以寫生為主,他們捕捉自然界中光線的變化,他們的主觀感受隨著自然界的光線變化,并用色彩表現自然界中光影的瞬間變化。梵高的作品則擺脫了印象派繪畫的這種表現方式,他表現自然界中的風景時已經開始脫離了自然界的光線變化,他對于自然界的色彩的表現更加夸張和抽象,他把色彩進行了提煉,并用高純度的色彩表現自然界的風景,這種色彩所表現的風景似乎脫離原有的樣子,但它卻很好地表現了畫家超前的藝術理念。
梵高一直在尋找和探索一種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表達方式,掌握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繪畫技巧。這個時期他還畫了《塞納河濱》、《克利希廣場》、《哈代的磨坊》、《阿尼埃爾之橋》、《巴黎城墻邊的道路》和《阿尼埃爾餐廳》等作品。
梵高作品的色調越來越明快,鮮艷。他開始了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藝術創作。雖然他的創作風格已經拋棄了早期的荷蘭寫實主義畫風,在自己的作品中吸收了印象派的繪畫理念,但是他的作品已經開始脫離印象派,為他后來的繪畫創作指明了方向。
巴黎的生活對梵高來說太刺激了,他喝了太多的苦艾酒、抽了太多的煙、參加太多的外界活動。文森特感到乏味了,他盼望著能去一個安靜的地方,[1]在那里他可以把自己旺盛的精力用在繪畫上,他需要安靜和熾熱的太陽。
梵高反思了自己在巴黎的生活和藝術創作,梵高覺得自己是一個農民畫家,不是一個都市畫家,他不屬于巴黎這樣的都市,他想要回到田野,想要表現太陽光的熾熱,他想離開巴黎,到南方去尋找溫暖的太陽并平靜的進行藝術創作。勞德雷克為他推薦了南方小城阿爾。
1888年2月,梵高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Arles),在這里炙熱的陽光下大自然的色彩更加明亮,南方強烈的陽光、藍天和色彩給了他靈感,他孜孜不倦地尋找目標,尋找那些特別的、令人愉快的和他的感受一致的創作主題。在阿爾,梵高創作了《落日下的阿爾附近的麥田》、《嬰兒馬克沙勒》、《麥田》、《梵高在阿爾的黃房子》、《梵高在阿爾的房間》、《阿爾醫院的庭院》、《阿爾的舞廳》和《在阿爾的朗格盧瓦橋》等一批作品。
梵高改變了自己原有的創作方式,他的作品中使用的顏色越來越絢麗,使得畫面的色彩更加鮮明,色彩對比更加強烈。自文藝復興運動以來,黃色的使用成為歐洲繪畫的一個禁忌。梵高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黃色,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了這個活躍的原色,打破了這個禁忌。
1888年梵高創作了十幾幅《向日葵》作品,梵高畫的向日葵是世界上最獨特的存在。他如同向日葵一直追逐著光芒四射的太陽。向日葵是梵高熱情的化身和熱烈的精神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得到陽光的溫暖,也能成為一個給人們帶來溫暖的人。
梵高的向日葵以黃色、棕色調為主,有的向日葵色彩明亮,生機勃勃,有的則是橙紅,熱情似火,有的向日葵有的色調沉悶,情緒低落。這些都是梵高情緒和精神狀態的反應。
梵高的作品選擇簡單的創作主題,刪繁就簡,他借鑒了浮世繪平涂畫法和素描相結合,旋轉的筆觸,讓畫面產生動感,豐富的色彩,強烈的色彩對比,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得畫面產生了特殊的效果。梵高獨特的表現技法和繪畫語言顛覆了傳統的繪畫理念,體現主觀意志對客觀世界的表達。
在阿爾期間,梵高想要組織一個畫家社團。這一年,高更應邀前往,但由于二人性格迥異并且在藝術觀念上產生了分歧,二人產生了沖突,倆人的合作很快便宣告失敗。梵高的精神再次受到了打擊,他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高更則回到巴黎。為了梵高的健康,醫生不得不把梵高送到圣·雷米(St Remy-de-Provence)住進圣保羅陵修道院療養。
在梵高養病期間,他還進行戶外寫生并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他這個時期的作品有《割掉耳朵的自畫像》、《午后在谷子地里休息》、《圣·雷米的街道》、《落日下圍欄中的田地》、《監獄中正在走路的犯人》、《圣雷米療養院與教堂風景》和《月亮升起時的田間風景》等等。
在阿爾和圣·雷米這個時期也是梵高創作的高峰期。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星空》、《羅納河的星空》、《梵高在阿爾的臥室》、《鳶尾花》、《阿爾的女人》和《夜晚露天咖啡座》等。這個時期的梵高在用生命進行創作,他進入了一種瘋狂的狀態。梵高認為“一個藝術家是按自己意愿作畫的人。”[2]他對世界有著自己獨有的理解,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精神世界的表達。
梵高的《星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畫面中藍色漩渦般的星云在夜晚的天空中流動,月亮散發著一圈一圈耀眼的光芒,星光閃爍隨著漩渦般的星云滾動,畫中的柏樹猶如一簇簇暗綠色的火焰在燃燒,遠處的村莊神秘而安靜。梵高沒有遵循透視法則表現山村夜晚的風景,而是采用獨特的構圖形式,天空流動的星云占據了畫面的三分之二,猶如火焰般的柏樹突出在畫面的左側,與遠處的村莊形成巨大的反差。旋轉的筆觸,流動的畫面,明快的色彩,黃色與藍色的對比使得這幅作品充滿了神秘感。梵高在創作中已經脫離了現實場景,《星空》展示了畫家的想象,暗夜里大自然充滿了神秘的力量。他以自己的主觀意識進行藝術創作。
多年以后,人們對這幅充滿神秘感的《星空》進行研究后發現畫中流動的星云形成的漩渦竟然與物理學“柯爾莫哥洛夫微尺度”符合,也就是形成了“湍流”。湍流是物理學的專業術語。湍流現象是一個非常高深的物理學理論。湍流涉及從微觀到宏觀多種不同類型的運動,內部外部的能量交換也非常復雜,被稱為“經典物理學最后的疑團”。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用精確的數學模型來描述湍流現象,至今都沒有圓滿的解決方案。這幅作品中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湍流為破解這個物理學難題提供了新思路。物理學家認為它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梵高為科學家打開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門。
這時的梵高,在他的調色板上已經看不到他早期在荷蘭時調色板上的色彩了,他已經完全脫離了荷蘭的傳統藝術。梵高的繪畫技法,吸收了印象派繪畫的理念,他把自己感受的世界用鮮艷而明亮的色彩表現在畫布上,他開始了自己新的創作歷程。梵高作品的色彩更加濃烈,線條更加粗狂有力,已經不拘泥于印象派的繪畫形式,這時他已經擺脫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
[1]《梵高傳》【美】歐文·斯通湖南文藝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宋運田定樂譯 p420
[2]《梵高傳》【美】歐文·斯通湖南文藝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宋運田定樂譯 p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