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若即若離放倆一首柴可夫斯基的曲子,若即若離:
欣賞柴可夫斯基四季??六月:
欣賞一首音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美感(初級審美階段);2、表達(欣賞中積極思考,產生共鳴的階段);3、純音樂(音樂結構,旋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感。。。。。
六月船歌是一首優美的音樂小品,舒緩,悠然,,,細膩的迷人旋律徐徐流動在空氣中,心情隨著一弱一擺的琴聲在波光瀲滟里起伏蕩漾,琴鍵上的手指化作一縷清風、一抹云色,在我的心間呢喃,傾訴著。。。只有慰藉,只有一脈相承的優雅與憂郁,只有老柴這抒情到死的旋律溫存著被深情一點點浸透的詩意,呵護著被婉轉一點點浸透的靈動之維。這樸素純凈的氣質,悠揚于心靈彼岸,如嬰兒睜開的眼睛,干凈而單純;花朵綻放的聲音,輕柔而寧靜;手指劃過的水滴,靜謐而安詳;微風帶來的消息,輕巧而溫暖,撥動了我的心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達。。。。
柴可夫斯基的《船歌》創作背景:1876年,柴可夫斯基應彼得堡《小說家》月刊發行人貝納德的約請,每個月為《小說家》的音樂附刊寫一首鋼琴曲。貝納德按照十二個月令的時序,選定了十二首詩,提供給柴可夫斯基,作為十二個曲子的標題。
其中六月用了普列謝耶夫的一首詩:“走向河岸??那里的波濤,將噴濺到,你的腳跟,神秘的,憂郁的星星,會照耀著我們。。。”
柴可夫斯基根據這首《走向河岸》的詩,寫成了一首《六月??船歌》。
《六月??船歌》是具有標題的,它表達了什么?每個聽者都有自己不同的想象,但是每個人都能從樂曲中感受到氣候宜人時的六月,俄羅斯的湖光山色。這首曲表現出浪漫主義的詩情畫意和濃郁的抒情氣息,利用詩的情感表現出自然的美,又以自然之美的形象尋找感性情景下無限美好的情思和意蘊,顯現一種內在的情緒、靈魂和精神。
樂曲中那溫馨甜美、意味深長的旋律在徐徐流動的伴奏襯托下,從容地、無拘無束地流淌出來,加上優美的副聲部,詩意地描繪出一幅生動的畫面??夏日的夜晚,人們乘坐小船蕩漾在微波之上,沉浸在美好的幸福之中,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給予的美。。。。樂曲起始,從容的速度,帶有動感的節奏,營造出碧波蕩漾的背景,引出發自內心深沉的感懷。。。。高聲部明亮柔和,每個低音都保持優美的抒情線條,營造親切溫暖的感情。。。。。樂曲中部轉調后開始活躍起來,似乎是小船承載著無憂無慮的歡笑,從中甚至還能聽到浪花的飛濺。讓夏日的夜晚有著令人享受不盡的愉悅。。。夜幕降臨,我們唱起告別的離歌,在神秘憂郁的星星照耀下,小船蕩漾著漸漸離去,戀戀不舍,回頭顧盼,直至漸行漸遠,慢慢消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純音樂。。。。
復三部曲式,引子+ABA+尾聲結構。。。。。
引子,創造波光瀲滟,星光恍惚的背景意境。。。。A段長線條的旋律優美如歌,發自內心的情感緩緩流淌。。。。B段轉調,與A段對比,4拍轉3拍,速度轉快,節奏活躍,連續不斷地和弦琶音將音樂情緒推向了高潮。。。再現A段,音樂感情進一步的抒發,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最后,尾聲,小船漸漸遠去,水波拍擊聲慢慢消失在遠方~~~~
懸崖上的魚姬說:“唯美、詩意的六月。。。”若即若離回懸崖上的魚姬:“也愿魚姬的六月詩意般美好。。。。”
晨風說:還是很美的...標題音樂和畫面感的主旨去把握,我以為切要.凡喜歡俄羅斯音樂的都繞不過柴可夫斯基,這是實話.做為俄羅斯音樂的研究者和諳熟者,曲子的技術細節我就不說了,這里談談對他的音樂思想的感受____我常常不明白那個時代音樂家的想貴族特點和被貴族特點.柴的父親僅系一工程師,格林卡家里比他強多了,有園子的.格林卡在意大利那么長時間,主要的東西沒變柴呢,一出國味道就變了.我想,那個時代攀貴族可能很時尚的吧.說到波蘭了,比他在早生30年的肖邦,貴族管家的兒子,和貴族八桿子不靠譜的事,也是掛掛的.貴不貴族或被貴族..這些都不是主要,格林卡不也是貴族,主要是看音樂思想.但是一門心的想貴族,可能就有問T了,從而導致思想的變化.關于這一點,我最近在研究音樂表現主義時,從斯特拉文斯基身上找到答案了.斯特拉文斯基有言:“廣大的群眾決不會對藝術有一點點貢獻,他們沒有能力去提高藝術的水平.假如一個藝術家有意識的要表現人民的感情,那他只有降低自己的水平.“我聯想到柴去國后的作品,斯特拉文斯基和柴氏音樂思想的某些蔭承關系...哦..原來如此.于是,我才明白有園子的格林卡沒變,有很多很多園子的普希金能寫出<普加喬夫史>來(說到詩人)這就是我今天的對比說事..”
若即若離說:“呵呵,又迎晨風,就猜到你要對比的。。。一只白鳥和一只紅鳥~~~恩,斯特拉文斯基也說過老柴是最俄羅斯的~~雖然他把歐洲的歌劇/交響引入了自己的民族風格里。。。這里有個極端民族主義和融合民族主義(這詞我也不知什么定義,瞎造)的不同角度吧~~貴族化有當時的時代需求,作品面向的聽者需求,可能也有梅克夫人的影響(也許很多人不喜歡梅克夫人)~~~也有性格的因素吧。。。”若即若離說:“我分明聽見一滴淚。。。如果不是標題音樂,我會作別的理解~~~”
晨風說:“斯特拉文斯基和他經歷差不多,跑到瑞士后風格也變了,他最終沒搞清楚吃的是啥飯______,斯特拉文斯基吃的是去瑞士之前的<火鳥><春之祭>的飯,沒那些誰知道他.這一點,柴氏吃的是去國前的<天鵝湖>>>>飯類類...有共同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