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演是增加排片與票房很重要的方式。
一是能讓電影主創與觀眾互動,增加電影和明星的曝光度。
也通過看片的方式,讓觀眾對影片能口口傳播。
二是電影片方與電影院線的另類公關方式,通過促成影院活動,
從而使得影院經理愿意給與更多的排片支持。
在當下,一部電影的票房絕大多數由一線城市提供。
因此,后世的動輒五十、六十城的路演在眼下是不需要的。
一般就是十城巡演。
京城、尚海、深圳、成都、重慶、武漢、杭州、廣州、南京。
這十座城市因文化集中、經濟繁盛,貢獻了極大部分的票房數據。
是電影的‘票倉’,也是宣傳的重鎮。
最近的一段時間里,陳川帶著《目中無人》的主創,
輾轉與十大票倉及周邊城市,緊鑼密鼓的進行各項路演活動。
沒辦法,競爭太激烈。
之前說過,12月份的影院姓陳。
陳可辛的《如果愛》。
陳凱哥的《無極》。
陳川的《目中無人》。
但隨著12月份進入尾聲,三陳爭霸也不免來到尾聲。
陳可辛跑毒失敗,提前退出。
他的作品《如果愛》香江票房1414w港幣,內地票房2360w。
這個數據在香江排名第七,在內地華語電影勉強擠進前十。
但也僅限于此,畢竟12月1日上映,目前已經沒有任何的票房潛力。
陳凱哥目前還在跑毒,在被毒死的邊緣瘋狂掙扎。
《無極》12月14日上映,
截止到12月18日,上映4天時間,就拿下6800w的首周票房。
打破《英雄》當年6200w的首周票房紀錄。
打破《功夫》當年6400w的首周票房紀錄。
同樣打破的,還有多項國內電影票房紀錄。
例如,12月14日,700w票房打破《英雄》210w的點映紀錄。
例如,12月15日,1915w的票房打破《泰坦尼克號》1800w的首日票房紀錄。
例如,12月17日,2350w的票房打破《功夫》2200w的單日票房紀錄。
可以說,《無極》一開始展露的勢頭,有望打破《英雄》保持的影史紀錄。
不敢說后無來者,至少也算是前無古人。
可惜,《無極》的硬傷太嚴重了。
即便有堪稱豪華的導演、幕后、演員陣容加持。
也讓人無法忽視的致命問題。
前四天的首周票房就有6800w。
可第二周(七天)票房直接腰斬,只有4300w。
總票房順利過億,但這絕對無法滿足陳凱哥的期待。
更可怕的是多米諾骨牌式的坍塌還在繼續。
第三周(七天)票房再度嚴重下滑,只有3100w。
累計票房暫時定格在1.4億,
業內對《無極》的票房預期早已從2億,下調到1.6億。
這一天是12月31日,元旦前夕。
雖然還在上映期,但《無極》票房的增幅已經明顯放緩。
尤其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爆紅。
雖然不免給《無極》帶來一定的熱度,但更多的是口誅筆伐。
甚至這部不知道從哪里冒頭的十幾分鐘的短片,把凱哥打崩了。
面對觀眾的指責,陳凱哥不得不承認《無極》是部失敗的作品。
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盡量的挽救。
一周時間,凱哥將《無極》重新剪輯成四個獨立的故事。
重新上架影院,只是這時候早已沒人關注《無極》,
關注的也多是看笑話。
在明知道《無極》是爛片的情況下,沒有人愿意走進影院。
畢竟大家也不是不看電影就會死。
而且,就算不看電影真的會死。
影院也不是只有一部《無極》。
這樣的情況下,自然無法換來影迷的認可。
甚至絕大多數的觀眾都不知道《無極》還有二次剪輯版本。
目前的陳凱哥雖然暫時沒有被淘汰,但注定無法入圍決賽圈。
12月份的三陳爭霸,還沒正式開始,就基本宣告結束。
只有陳川尚且保留著一定的戰斗力。
《目中無人》的宣發工作肯定是遠不如《無極》的。
卻也恰恰避開了《無極》上映前期風頭最盛的時刻。
《無極》首周四天,票房6800w,平均每天近2000w。
而《目中無人》上映第一天,票房不過400w,兩天才艱難破千萬。
而且這還是影迷更愿意走進影院的周末。
隨著第二周的到來,雙方懸殊的票房終于有了拉近的跡象。
《目中無人》第二周的票房成績是3600w。
得益于《目中無人》的宣發工作終于展露效果,
以及二次制作的拷貝順利分發到各地影院,使得排片率大幅提升。
更重要的是《無極》口碑的崩盤。
第三周,《目中無人》的票房小幅下滑,但順利完成對《無極》的彎道超車。
當周票房斬獲3200w,使得總票房達到7800w。
遠遠超過業內之前預估的5000w。
《無極》由早先的2億預期下調到1.6億。
《目中無人》則有早先的5000w,上調至9000w。
畢竟已經上映16天,即便口碑過硬,但可挖掘的票房潛力確實不大。
雖然過億的可能性不大,但陳川對于這個結果完全接受。
因為在眼下春節檔還沒形成的時間里,賀歲檔本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12月份的三陳爭霸,只是拉開賀歲檔競爭的序幕。
后續還有許多電影強勢登錄院線。
12月24日,老謀子的《千里走單騎》上映。
雖然是受眾小的文藝片。
雖然老謀子上一部《十面埋伏》也算是以失敗告終。
但依舊有許多人愿意走進影院,給老謀子貢獻一份票房。
12月26日,來自好萊塢的《金剛》上映。
主角是只大猩猩。
擱西游記里,連當坐騎的資格都沒有。
但就因為它來自好萊塢的背景,就有無數人主動走進影院。
即便大家進入影院之前根本不認識導演、演員中的任何一個。
也不知道這部電影具體講述的是什么故事。
但依舊不妨礙它大賣。
做個最簡單的對比,沙縣小吃與啃得雞,是中美兩國最著名的快餐。
國人一提沙縣,潛意識里認為狗肉上不得席面。
可要是提起啃得雞,卻往往愿意豎起大拇哥:吆西,健康大大滴。
是啃得雞就是比沙縣小吃高端、健康?
當然不是,
甚至就菜單多樣性、食材選擇、口味搭配來說,沙縣無疑更健康。
而烹飪方式只有油炸一種的啃得雞,卻只會帶來三高。
但并不妨礙國人認為啃得雞高大上。
也愿意花更多的錢,主動走進啃得雞去領教科技與狠活。
等吃完一嘬手指:啃得雞/金剛牛逼。
其實牛逼啥啊,
不就一猩猩在樓頂打飛%機嘛。
陳川不討厭好萊塢,
他也承認好萊塢的影視制作流程,遠超國內。
他討厭的是某些人不問緣由的吹捧好萊塢,而無視華語電影的嘴臉。
這不是他在這里無病呻吟,而是這段時間里全國路演時的真切見聞。
作為《目中無人》的代表,他們想要獲得好的時段、好的排片,
需要跟影院經理好聲商量。
各種酒局安排,伴手禮,簽字海報送到手軟。
人家剔著牙回復我考慮考慮。
回頭就把最好的時間段給了《金剛》。
美其名:人家是好萊塢大片,有牌面。
陳川就無語,你但凡給同檔上映的《千里走單騎》啊。
輸給國師,陳川心服口服。
你吖的給你妹的《金剛》啊!
《金剛》導演請你喝酒了?還是給你回扣了?
總不能是金剛親自下來給你打肥雞吧?
那它得拿著放大鏡,用鑷子扒拉!
不僅僅是影院經理,還有一部分觀眾也是如此。
他們走進影院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看好萊塢大片。
至于什么題材,誰導演,誰主演,他們一概不在乎。
反正就一句話:我就要看好萊塢。
一開始,陳川還認真給他們推薦正在上映的國內電影。
但人家直接冷冷嘲諷:華語電影也能看?
陳川想要解釋,但轉念一想解釋你媽。
這就是目前華語電影的生存環境。
華語電影,可以有九十九個優點,就是不可以有任何缺點。
否則一定被罵死。
好萊塢電影則完全相反,只要有一項優點,就有人幫著舔。
就像《金剛》影評里,出現最多的詞匯是:殘忍。
瑪德,看個怪獸電影給你整出濟世救民的菩薩心腸來了。
看華語電影,你知道這是假的。
聽相聲,你知道這是假的。
看小品,你知道這是假的。
怎么就偏偏看個怪獸片,就悲天憫人的感慨:人類、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