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1年秋冬季節的這次齊國伐晉,衛軍果斷出擊,有效牽制了晉軍主力。
使齊軍在打響反晉第一槍取得初步勝利后,總體順利撤退,未遭受重大損失。
齊國對衛國非常感激,齊景公大手一揮,大方地將齊衛交界的禚邑、媚邑、杏邑三座城邑送給了衛國,兩國同盟更加鞏固。
但是,衛國受到了來自晉國的極大壓力。
過了年,即公元前500年,趙鞅親率晉軍討伐衛國。晉軍進撲衛國都城帝丘,將帝丘圍了個水泄不通。
去年因丟掉邯鄲西北重鎮寒氏的邯鄲氏趙午,此時卯足了勁,為了一展趙午之勇武,趙午僅率七十個親隨步兵攻打帝丘西門。
衛靈公大怒,命人打開城門與趙午交戰。
趙午絲毫不懼,邯鄲氏七十勇士就在西門與衛軍激戰一番,衛軍居然被殺了個人仰馬翻,數名士兵戰死。只好退進城里,閉門不出。
涉佗聽說后,不由興起,他對部下道:“趙大夫也算是咱晉國的勇士了,不過,如果我前去的話,衛人肯定嚇得尿褲子,連開門一戰都不敢。誰敢跟我一道,展示咱大晉的勇士風范?”
晉國的勇士還真不少,人人都要跟著涉佗去亮一把風采。
涉佗就點了七十人,又一支晉軍七十勇士組成了。第二天一清早,這七十人跟著涉佗在帝丘西門外叫陣,衛軍果然不敢出戰!
七十勇士就在帝丘西門耀武揚威了一番,最后搞了一個擺拍:七十人,以涉佗為中心站立在西門正中央,左右各兩排勇士,直挺挺站立著!
史料居然記錄了這樣的戰場風景線!讀來真是令人噴茶。
但衛靈公就一個態度:守著城池不出戰,看你晉國佬能怎么樣。
衛靈公的守城也頗有章法,對于邯鄲氏的軍隊,他命令只要盯著他們就行,別浪費了箭矢,反正這些家伙就是一些搞搞顯擺的,所以西門只留了丁點兵力。
啍,隨便你來多少支七十人勇士隊,靠顯擺是攻不進城的。
衛軍的主力主要擺在趙鞅親自率領的主攻方面,即北門。
趙鞅親自擂鼓,命令將士們全力攻城。
但令趙鞅沮喪的是,貌似除了邯鄲氏那兩隊七十勇士外,自己趙氏大宗的子弟兵卻不怎么出力。只要城頭上箭矢如雨般射來,將士們就全線退至安全線以外。
趙鞅急道:“難道咱趙家軍就沒了斗志了嗎?”
一個叫燭過的將軍過來沖著趙鞅就大聲道:“元帥錯矣,只有不會率軍的將軍,沒有不會打仗的士兵!同樣都是晉國勇士,先君獻公時,率領他們可以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取得十二場戰役的大捷?!?p> “但到了先君惠公時,卻被秦人擊潰于韓原,秦軍迫近離絳都十七里處。先君文公即位后,同樣率領這些勇士,伐衛伐曹皆取得勝利,城濮一戰大敗楚軍,稱霸中原。”
“元帥,您看您自己,舉著盾牌卻站在箭矢不能至的地方,卻讓將士們去身迎箭矢,將士們的斗志士氣如何激發?”
趙鞅聽后滿面羞慚,他丟棄盾牌,將戰車開至城上箭矢可射到的地方,再次擊鼓催兵。
晉軍將士們一看主帥如此奮不顧身,士氣頓時高漲起來,攻城聲勢浩大。
衛靈公終于泄氣了,難道要亡國了?他站在城頭大聲叫道:“趙鞅大夫,能談談么?”
趙鞅見一時也無法攻下帝丘,對方提出談判,立即命令停止進攻,派出使者入城與衛靈公談判。
衛靈公只提了一個條件:“將上次那倆家伙給宰了,寡人和整個衛國就聽命于大夫?!?p> 那倆家伙是誰?當然就是邯鄲趙氏家臣涉佗和成何!
???敢情你衛國叛晉是因為禮節問題?
趙鞅終于弄清楚了,上次來結盟的晉使涉佗和成何居然如此羞辱衛國。
趙鞅大怒:“去,將涉佗給帶來!”
涉佗還在那里搞擺拍呢,趙鞅的親衛走上前,架了他就走。然后,被趙鞅斬殺于陣前。
早有親信跑去將消息告知成何。
成何正在邯鄲城,聽說趙鞅追究上次出使衛國之事,知道自己在晉國也玩完了,倉皇向北而逃,去了燕國。
見趙鞅處決了涉佗,逼走了成何,衛靈公與趙鞅的和談也就可以進行了。
結果是衛國認錯認罰,從此奉晉國號令。雙方盟誓后,晉軍撤退。
見趙鞅如此通情達理,衛靈公也挺感慨的。今后,如果真的要繼續尊晉國為盟主,看來這位年輕的趙鞅值得攀附。
那就送禮吧,但衛國窮,沒錢,怎么辦?那就送人吧。這一次,衛靈公贈送趙鞅五百戶人口。
趙鞅大喜,人口是當時最重要的資源,但此時趙鞅統帥著晉軍,總不能帶著這些人走吧。
于是,趙鞅將這五百戶人口就近交給邯鄲的趙午:“那就麻煩叔叔暫時安置在邯鄲,待晉陽建成后,就遷走這些人至晉陽?!?p> 只是令趙鞅沒想到的是,就是這五百戶,導致了趙氏家族的又一場內部斗爭,最終演化為晉國歷史上一場最慘烈的權力斗爭,趙氏家族再次差點被滅!
當然這些都是幾年后的事,現在趙鞅要面對的是整個中原諸侯對晉國離心離德的問題。
這都是范鞅當政時留下的一個爛攤子,現在卻由趙鞅來收拾,趙鞅心中對范氏家族之憤恨當然是可想而知的。
但令趙鞅始料不及的是,連魯國都開始恨起了晉國。這一次,卻是趙鞅自己惹出來的事。
原來,魯國又發生了權力斗爭。
這些年來,魯國內部的權力斗爭一直沒有停過。先前是季氏家族與前國君魯昭公之間的矛盾,而季氏、叔氏、孟氏這三桓是一個利益統一體,最終引發整個三桓與國君之間的矛盾。
魯昭公因此而淪落于晉、齊等國外,最終郁郁而終,至死都不得歸魯國。
對于魯國人來講,你三桓如此強勢,可以將國君給整成那個慘狀。那只要有機會,三桓的家臣們也可以來整治你三桓不是?
于是,一個叫陽虎的季孫氏家臣被時代造就成了當世牛人。由于能力出眾,陽虎被季氏家族推薦到朝廷為官,還擔任了執政大臣。
陽虎出自三桓,但卻認為既然你三桓專權,那咱老陽也可以專權。
魯國的權力斗爭,就這樣從原來的三桓與國君之間的斗爭,演變為三桓與陽虎之間的斗爭。
斗爭的最高形式當然是互相攻伐,結果陽虎被擊敗了,逃到了齊國。
但陽虎在齊國被齊景公抓了起來,被囚禁到齊國東部地區。誰料,時代大牛人陽虎卻設計逃走了,但逃走又被抓了回來。
匪夷所思的是,陽虎絕對是春秋時期第一號越獄專家,他居然再次成功從齊國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