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散文詩歌

隨筆 六尺巷外考

散文詩歌 春江夜雨 851 2023-04-24 01:26:50

  六尺巷外考

  作者:春江夜雨

  桐城的“六尺巷”,現在可以說是名揚海內外。關于六尺巷的故事,只要上網一搜,就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這里我就不再贅述了。

  “一紙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四句通俗易懂的讓墻詩,是清朝大學士張英對張家來人的回復,顯示出張英的胸懷寬廣,豁達大度。

  說起禮讓,早在周朝之前,吳氏泰伯三讓王位,才是歷史上禮讓的典范,受到歷朝歷代帝王的推崇和褒揚。

  而近現代人們贊頌張英“禮讓”的高尚品德,是為了教育人與人之間應該怎樣和睦相處,這僅僅是浮于表面,卻很少人會有更深層次的思考。而我覺得,他是因為悟透了人生,才有了對身外之物的看淡看透。因為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都已經充分證明了除了文化、精神、美德可以存世不朽,一切物質的東西都是身外之物,如同過眼云煙。只要去看看今天的張府和隔壁的吳府里現在居住的,有沒有他們兩家的一個后人,便能深刻理解何為身外之物。

  當時的張府和吳家為鄰,張家權勢顯赫,吳家是名門望族,財大氣粗。所以縣官老爺感到棘手,不敢輕易斷案,張家才無奈馳京求援。這是人人皆知的。

  而為人所不知的,歷史上也沒有翔實的記載,與張家相鄰的吳家究竟是麻溪吳還是高甸吳?眾說紛紜,爭論不休。當然,能得到張家后人以及大多數吳氏公認的是麻溪吳氏。

  其實我覺得這樣的爭論有點無聊,在桐城無論是麻溪吳、馬埠吳、豸嶺吳,還是高甸吳、吳家嘴吳氏等等,他們本是一族,只不過是吳氏大家族的分枝而已。

  今天我要考證的是人所不知的,張府與麻溪吳氏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

  這得要將吳氏簡略的上溯至周朝之前,才能說得清楚。

  吳氏的先祖是古公亶父(皇帝后裔的第十七世孫,史稱周太王),養育了三個兒子,大兒子泰伯(吳氏的開姓始祖,無嗣);二兒子仲雍(吳氏傳世始祖);三兒子季歷,(養育了周文王姬昌)。論輩分吳氏的開姓始祖泰伯和傳世始祖仲雍分別是周文王姬昌的大伯父和二伯父。

  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周武王(姬發)滅了商朝建立周朝后,封泰伯和仲雍的江南屬地為吳國,賜后人以國為姓。吳氏后來開枝散葉,出現了諸多分支。麻溪吳成為了吳氏大家族其中的一支分支。

  麻溪吳的一世祖是吳太一,在樅陽縣麻溪河畔開基。太一公的墓地在樅陽錢橋糧站附近的公路邊,至今尚存完好。其后人主要分布在桐城、樅陽、廬江、舒城一帶,部份分散至全國的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

  麻溪吳氏的族譜修譜較早,也是吳氏族譜中最為完整的。曾在清朝時期續譜,由清廷大學士張英為麻溪吳氏宗譜作的譜序。為什么由張英作譜序,因為張英的母親是出身于麻溪吳氏家族。

  民間盛傳的“一門三進士,兩房兩外孫”就是出自于麻溪吳氏著名的東一股俌三房。

  一門三進士:即吳堂子:吳一介,官至河南右布政使;吳一介子:吳應賓,授翰林院編修;吳應賓子:吳道凝,初任山東長清知縣。

  兩房兩外孫:吳應賓的二女兒吳令儀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方以智;吳應耀的二女兒(名字不詳)嫁與了張秉彝(張英的父親),生下了張英。

  經查閱麻溪吳氏族譜,從資料中得知,張英的母親,是麻溪吳氏吳應耀第二的女兒嫁與張家后,才有了后來的兒子張英、孫子張廷玉,史稱“父子雙宰相”。

  寫於 2023年4月24日

春江夜雨

史海探考。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葛市| 介休市| 汉阴县| 青铜峡市| 湾仔区| 波密县| 临湘市| 云梦县| 上犹县| 淮南市| 宝山区| 定西市| 沾化县| 鄂伦春自治旗| 黎平县| 额济纳旗| 华阴市| 开原市| 琼结县| 固镇县| 门源| 汝城县| 永善县| 右玉县| 玛曲县| 莱阳市| 正阳县| 彭阳县| 香河县| 桃源县| 康马县| 宣武区| 肇东市| 惠州市| 太仓市| 抚顺市| 泰兴市| 临江市| 额敏县| 冀州市|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