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散文詩歌

漫筆 記憶中的桐鄉書院

散文詩歌 春江夜雨 2082 2024-02-03 18:56:01

  漫筆《記憶中的桐鄉書院》

  作者:春江夜雨

  “桐鄉書院座落于孔城鎮學校內。道光二十年(1840),里人文聚奎、程恩綬、戴鈞衡首倡集資創建。有房屋五幢,設朝陽樓、漱芳精舍、講堂、內堂、課堂、倉房、帳房等,又辟曠懷園,廣植異樹名花,大門上方嵌戴鈞衡手書的“桐鄉書院”石匾,兩側有石鼓、石獅。桐鄉書院顯名全國,經典有載,戴鈞衡的《桐鄉書院四議》(即擇山長、祀鄉賢、課經、藏書),清廷曾諭令全國效法,并載入《皇朝正典類纂》。桐鄉書院因戰火及年久失修,現僅存朝陽樓和《桐鄉書院記》碑。碑記為清翰林、通政大夫羅惇衍撰文?!?p>  上述文字是“桐鄉書院”的簡介,署名作者是桐城市政府網站管理員。

  根據上文作者所述的“桐鄉書院因戰火及年久失修,現僅存朝陽樓和《桐鄉書院碑?!贰睂@兩句文字的前一句“桐鄉書院因戰火及年久失修”,本人不敢茍同。

  因為,我出生的五十年代,國內沒有發生戰火。我既是在桐鄉書院出生,又是在那里讀書的,我可以絕對負責任的說,在我當年讀書時,桐鄉書院并不是僅存朝陽樓和一塊石碑,而是原有經過修復的幾幢房屋俱在。

  桐鄉書院面對“朝陽樓”正面左側,緊鄰朝陽樓山墻的房子,就是我早年的家。1952年的秋天,我就是在那房子里出生的,我很小就聽母親說過,我的胞衣罐就埋在桐鄉書院里。

  因為那里要恢復學校,我家大約是1958年從那里搬出的(直至一九八一年才恢復了產權),被安置在老街的九甲,不久我隨父母去了樅陽。1962年工廠大下放,我隨父母又回到了老街。所以1962年之前,我對桐鄉書院記憶的片段是模糊的。

  我真正對桐鄉書院有了較為完整的記憶,是從1962年開始的。因為我回到老街,插班在三年級,學校就是在桐鄉書院里。

  桐鄉書院在老街的中街,學校大門頭的上端石壁上書寫著“孔城鎮中心小學”的正楷體字樣。

  學校大門,正對著街對面的孔城鎮文化站,往上街斜對著孔城鎮糧油站,往下街斜對著孔城鎮政府。

  學校的大門寬約三米,校門左右兩側是圍墻,長度各有大約六米左右。校門和圍墻平行,臨街向后同時縮進約兩三米。這樣校門就比其它臨街的門前顯得寬敞得多。

  學校臨街的上隔壁,是孔城郵電所,很早以前就是桐鄉書院的帳房。下隔壁是居民的門面房。

  進入學校大門,離校門約五米左右是一排教室,無形中形成了進校門的照壁。所以從學校的大門口朝里面看,只能看到那幢平房教室的一排窗戶,看不到學校的后面。

  那一排教室的南頭山墻,緊鄰著幾間老師的宿舍以及學校的食堂。北頭的山墻,正對著郵電所的圍墻。山墻與郵電所圍墻之間,留有大約五米左右寬的通道,通往學校的后面。

  沿著郵電所圍墻的墻腳邊,種了一排麥冬,一直延伸至學校老師的集體辦公室。辦公室呈南北走向,是在山墻頭開門的。郵電所圍墻也是到此終止。

  老師集體辦公室的大門正對面,是一排東西走向的房子,這排房子大約有四五間教室,沿著路邊種有柏枝,與老師集體辦公室正好分別在朝陽樓正前的左右兩側。

  兩側帶有耳房的朝陽樓居中而立,樓上是圖書室,樓上和樓下的耳房是學校領導和幾個教師的宿舍。朝陽樓左側山墻與我家相鄰,朝陽樓右側的山墻邊是一條過道,通往大禮堂后面的一幢與前面朝陽樓幾乎相同的木樓,后面的木樓與前面的朝陽樓的區別是:前面朝陽樓的上下兩側各有兩間耳房,后面木樓兩頭是各有一間廂房。后樓上樓的木樓梯就在大禮堂北側大門外的過道里。

  朝陽樓北側山墻,中間隔個過道,是一排與過道相鄰的教室,廊檐是木立柱的那種舊時的房屋,這一排房屋大約有五六間教室,與朝陽樓平行,直抵封火墻。這排教室也與對面的教師辦公室平行,只不過中間隔了一條三至四米寬的路。這條路通往一個封火墻的門洞,從門洞進去,里面有兩個天井、兩間教室和一間教師宿舍,這處的教室和教師宿舍的前面,就是臨街的民主居委會。

  這里的西頭留有門洞,通往西邊的一排教室。這一排教室直抵學校西邊的圍墻,教室座北朝南,磚木結構,廊沿立有木柱。教室前面是一塊空場地,是朝陽樓后面一幢木樓的背面,穿過空場地就是學校的大操場。

  再說大禮堂。從朝陽樓正門進入,是進入大禮堂的主要通道。大禮堂是在朝陽樓的前樓與后樓之間,兩座樓一前一后,與中間大禮堂連成了一個整體。

  大禮堂可容納千人,每逢全校師生大會,或者是學校文藝匯演,都是在這里舉行的。

  后樓除了兩頭的山墻和后墻,均是全木結構,樓上地面全是木板鋪成,樓上有走廊和木扶手。樓下是四根粗木柱和兩頭的山墻作為樓上的支撐,四根木柱之內的方形空間,筑成了一個方形土臺,土臺四周用磚石砌成。這個土臺,就是召開師生大會的主席臺,也是學校文藝匯演的舞臺。

  后樓比前面的朝陽樓要長,因為它兩頭各多了一個廂房。兩頭廂房是兩個老師的宿舍,中間是一間很大的教室。我在五年級時,有段時間五年級的兩個班合并,同時在這間教室里上課。

  大禮堂南北兩側居中留有大門,作為外出或緊急疏散通道,北側大門面對幾間南北走向的教室。往后通往上樓的過道,南側大門通往學校的大操場。

  學校操場呈長方形,操場的東邊,有一座高高的正方形土臺,是學生早操領操和學校領導訓話的地方。在操場的東南角,是學校的公共廁所。在我六年級上學期時,學校在西南角新建了五間教室。學校操場的南面和西面是學校的圍墻。

  以上所述就是我對“桐鄉書院”的全部記憶。

  備注:“桐鄉書院”的毀壞,皆是六十年代以后,特別是后來對老街改造的大面積拆除,并非緣于戰火,而是人為因素。為了還原“桐鄉書院”在五六十年代的本來面目,以免誤導后人,特作此文。

  寫於2024年2月2日

春江夜雨

往事如煙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尚义县| 新昌县| 济源市| 白朗县| 罗平县| 开原市| 太仆寺旗| 历史| 睢宁县| 错那县| 闽清县| 合阳县| 宁德市| 海城市| 眉山市| 中阳县| 婺源县| 陆丰市| 东至县| 平度市| 丰台区| 麟游县| 乐都县| 涟源市| 同心县| 昌宁县| 赤壁市| 芜湖市| 通城县| 穆棱市| 怀集县| 新密市| 平塘县| 鸡西市| 莱芜市| 璧山县| 中山市| 左贡县| 萍乡市|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