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里的活動還是比較豐富的,尤其是六一兒童節,雖然沒有搭建舞臺表演節目,也有一些比賽。
比如跳遠比賽,跳繩比賽,跳高比賽,跑步比賽等等。
鐘嵐參加了跳遠比賽,他的彈跳力比較好,雖然才四年級,奮力一躍就是兩米以上。
他聽到老師的點名后,過去站在起點處,四周圍觀的學生很多,而他的眼里只有前面的刻度線。
他調整呼吸,開始甩手,身體前后擺動,做預備姿勢,然后下蹲,雙腳蹬地,向前飛去。
兩米五!
是的,他跳了兩米五,瞬間響起尖叫和歡呼聲,連裁判老師都被他的彈跳力驚住了,還豎了大拇指。
他跳完就走了,沒有回頭,他的心情很好,沒有其他參加的項目了,去參觀參觀。
看到跳高,他覺得自己做不到,連跳高姿勢都不敢模仿,生怕受傷。
學校并沒有跑道,操場只是一個兩個籃球場大小,兩邊各有一個籃球板。
籃球板的支架非常結實,建校不久就修了,過了這么久,只是生銹,沒有一點彎曲。
學生們跑步只是圍繞著操場跑,上面劃分有界限。
運動會結束,只剩下最后一個活動:搜山!
活動很簡單,老師們把一些紙條放進錦囊里,放在后山上的任意一個位置,等學生們去尋找。
錦囊里有空白的紙條,也有寫著獎勵的紙條,至于能得到什么,就看學生們的探索能力了!
這個小學雖然不大,但后山是主要經典,也占學校面積的接近二分之一。
山不高,綠化率很高,風景很美。
后來山上修了小路,算是畫龍點睛了,完善小山的風景。
校長把學生們聚集在操場上,交代了一些事,然后還為運動會中表現好的同學進行點評和頒獎。
他們沒注意有老師在后山走來走去。
頒獎結束,校長讓其他老師搬出一些箱子,把里面的東西拿出來。
里面有文具盒,鉛筆,橡皮,書包,本子,連環畫,名著,等等。
學生們疑惑,頒獎不是結束了嗎?那些獲獎的人已經得到了獎品,這些東西又是怎么回事?
所有同學都疑惑起來,難道是隨機送?
他們都很想要,孩子都有很強的占有欲望。
校長沒讓他們繼續猜測,直接宣布接下來的活動。
下面的活動名叫“搜山尋寶”,在同學們沒注意時老師們把所有錦囊放在了后山的各個角落,等待同學們去尋找,找到錦囊等活動結束后可以兌換相應的獎勵。
原來是這樣!
這是學校第一次舉辦這種類型的活動,很新鮮,讓孩子們都想嘗試。
他們沒玩過,活動規則簡單易懂,已經快按耐不住了。
所有錦囊已放置完畢,在校長的一聲令下,全校的孩子朝后山沖去。
老師們有說有笑,臉上帶著笑容,兒童節是孩子們的節日,他們看到孩子們天真爛漫的樣子,油然而生身為人民教師的自豪感。
鐘嵐不緊不慢地進行地毯式搜索,基本上都是前面的同學搜過的地方。
運氣很好,找到了五六個錦囊!
算是找的比較多的了,老師果然會把錦囊藏在一些隱密的角落,不仔細找根本找不到。
最后,時間結束,鐘嵐找到了七八個錦囊,有些孩子很倒霉,甚至一個都沒找到。
有兩個是空白紙條,其他的都有獎勵。
不過,沒有大獎,比如書包,那些書包才是他的目標,雖然可惜,收獲也不小了。
兌換了獎勵后他們老師宣布放學,這個兒童節過得很開心。
四年級很快就結束了,鐘嵐每天都在學習和玩耍相結合中,不過時間分配不均,多半在玩。
不過,他還是再一次拿到了前三名,家里的墻上貼滿了他的獎狀,姐姐一張也沒有,弟弟有一兩張。
鐘嵐也從來沒驕傲過,每次上臺領獎時都有點緊張和害羞,從頒獎老師的手中接過獎狀,向他們行了個禮,轉身再向同學們鞠了一躬。
他會繼續努力,心里明白驕傲會使人落后。
暑假里,父母在縣城的城郊幫別人做泥水匠,修房子。
他和姐姐弟弟一起在家避暑,今年的夏天格外的熱。
心里挺心疼父母的,那么大的太陽都要辛苦賺錢,不過他們幫不上忙,只能祈禱父母平平安安上下班。
終于要到開學時間了,就在前一天,寨子里有好幾個同學來找他。
這些同學早就沒和他在一個學校,而是去了村的另一個小學上學,兩個學校相聚好幾公里。
上學的路也是兩條方向截然不同的路,鐘嵐上學走小路更近,也是走的最多的路。
他們走馬路,需要的時間差不多。
這天早上,另外一個小學提前開學,寨子里的同學來鐘嵐家。
他們說那個小學更好,想讓鐘嵐和他們去一個學校。
鐘嵐心里有點期待,在那個小學讀了六年了,從沒想過換學校。
他有點心動,想的也很簡單,換個地方體驗體驗。
于是,他和弟弟及堂弟一起去那個從來沒去過的小學去“考察”了!
來到這個小學,發現校門很小,比之前的小學的小很多。
走進去,是一段比較平緩的上坡路,他發現了一座正在修的房子,不知道是干嘛的,只有一點雛形。
繼續走,竟然還有一個校門!
鐘嵐這才明白,第一個校門應該是后來才修的,這里面的是這所小學的第一個校門。
進了這個校門,前面就看到了高大的教學樓。
他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他一直讀的小學是建在高處,也就是說,從校門進去,是越走越高,需要爬坡。
而這所學校剛好相反,校門這里剛好是整個學校最高的地方!
真是奇怪的設計。
他們往下面走去,教學樓的形狀都相差不大,就是沒高度和寬度不一樣!
操場是在更低的地方,公共廁所是在操場盡頭,當然也沒有跑道,基礎設施其實是之前那個學校更完善。
那個小學有兩個乒乓球桌,而這里并沒有,這里更沒有后山了,一片平坦。
這些都體現出兩個學校的差距,不過,鐘嵐年少無知,只想著對新環境的期待和欣喜,不知道對比。
他們參觀了一會兒,在伙伴們的勸說下,他動搖了,想來新的小學試試,反正兩個學校也不會相差太大。上學的路程和需要的時間都差不多。
他們決定下來,就去找了這個小學的校長。
這個校長大概五六十歲,和藹可親,認真問了鐘嵐和兩個弟弟很多問題。
比如,問他們是否想清楚要轉學,因為手續還是比較麻煩,如果反悔還來得及。
鐘嵐和兩個弟弟態度都很堅定,決定要轉學。
其實,父母并不知道,這也是他們第一次為自己做這么重要的結論。
校長確定他們不是開玩笑后,就打印了三張轉學證明給他們。
轉學需要之前的學校蓋章,否則轉不了。
他們拿著轉學證明,還去相應的年級聽了一下午的課。
對于鐘嵐來說,上的內容都差不多。
他有些緊張,周圍都是不認識的人,只有帶著他來的一個寨子的好伙伴。
放學后,他們一起回去了,第二天去之前的那個學校蓋章,拿回這個學校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