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菀與惜淑妃急忙換上一副寧靜的面容,鎮定自若地嗑著瓜子。當蕭槿離踏入時,她們正談論著今日的天氣格外宜人。
向蕭槿離行禮后,惜淑妃找了個借口優雅地告退。多年來,只要蕭槿離出現,她總是適可而止,不會過分逗留。她看淡了那微薄的恩寵,不屑于爭搶。
李婧菀引導蕭槿離坐下,并熟練地為他按摩太陽穴。她輕聲說:“幾日不見,陛下似乎瘦了些。”蕭槿離點頭,透露了北狄的困擾,“那邊的局勢恐怕有些棘手,婧菀應該也有所耳聞吧?”
李婧菀繼續輕柔地按摩,同時回應:“此消息早已傳開,臣妾自然獲悉。陛下為國操勞,請務必注意龍體。無論如何,臣妾都會陪伴在陛下身邊。”
蕭槿離拉著李婧菀的手,將她拉近身邊,“婧菀,有你在真好。”李婧菀微笑回應:“是陛下錯愛,能在陛下身邊侍奉,才是臣妾的榮幸。”
蕭槿離順手拿起一旁的李子,輕咬一口,鮮甜的汁液充滿口腔。他略微舒展了眉頭,但內心仍有些許憂慮:“皇后的身體狀況如何?”李婧菀回答:“是臣妾疏忽,未照顧好皇后,皇后現已恢復許多。”蕭槿離點頭,囑咐道:“如今外面謠言四起,請告訴皇后,不要受其影響。”對于晉王的失蹤和種種謠言,蕭槿離選擇不再深究。
如今首要之務是穩固北狄的軍心,以奪取勝利。李婧菀已然領悟了蕭槿離之深意。“臣妾代皇后娘娘謝過陛下關心,有了皇上的關懷,皇后娘娘必定能更快康復。”蕭槿離輕嗯一聲,未再言語,繼續品嘗桌上之李子。
天氣逐漸炎熱,正是葡萄熟透之際,李婧菀為蕭槿離剝了一顆鮮甜的葡萄,“皇上,嘗一嘗這鮮甜的葡萄。”蕭槿離接過葡萄,微笑道:“唯獨你這里的葡萄最為美味。”
李婧菀微笑道:“其實,臣妾觀察到后宮佳麗眾多,特別是那些年輕的妹妹,許久未見圣駕,青春韶華為之虛度,臣妾深感遺憾。”蕭槿離聞言,轉頭看向李婧菀,此類話語自她口中甚為罕見。他初時以為李婧菀欲將他引薦給其他宮人,但細想,自己進后宮的次數確實不多,來瑤歌殿的次數也有限。于是詢問:“婧菀因何發出此感?”
李婧菀答:“臣妾只是突然心生感慨而已。”蕭槿離輕嘆一聲:“婧菀不必如此想,你不會成為孤獨老去之人,朕會陪伴你。”李婧菀再問:“那不受寵的妃嬪呢?她們就要一直孤獨,從青春到白頭嗎?”此話一出,蕭槿離明顯有些不悅:“你今日怎地如此說話?”
李婧菀意識到自己言語過激,畢竟他是君王,怎能以此言語勸其關注更多妃子呢?應更審慎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是。
她急忙站起,謙卑地說:“皇上,請寬恕臣妾的唐突。”
蕭槿離看著李婧菀,淡淡地問:“對其他人而言,陪伴皇室是天大的恩典。為何你言之,反倒是我虧欠了她們?”
不等李婧菀回應,蕭槿離繼續道:“朕知道你來自靈州,對你的鄉親有所擔憂。然而,言語行動間仍需有分寸,不能因為朕的寵愛,就失去了對皇室的敬畏。”
李婧菀默默承受,心中的失望逐漸累積。盡管蕭槿離再寵愛她,也無法完全理解一個女子的心境。身為君王,他有著自己的驕傲與榮耀,認為自己有著超越常人的地位。對于他而言,君恩如同雨露,都是恩賜。然而,她們這些出身不同世界的人,根本無法真正心意相通。
但李婧菀很快調整心態。多年來,她一直在心理上為自己建設,好在從未全心全意、毫無保留地愛過。如今保持各自保留,或許也是一種好的選擇。
……
在北狄,江靖接過江充媛派人送的信件,仔細閱讀。隨著文字深入,他的眉頭逐漸緊鎖。
“哼,信中所言取代蘇青寒,為江家謀取軍功,說得如此輕松。”江靖從軍多年,對目前的軍情十分明了,他知道現在的局面極為棘手。與北狄的戰事緊張,軍中士氣不穩,朝廷的援軍又遲遲未到。
如果此時再談除去蘇青寒之事,無疑是雪上加霜。
江靖將信件緩緩靠近燭火,注視著紙張逐漸化為灰燼。他嘴角微揚,自言自語道:“這丫頭的信提醒了我,待到戰事接近尾聲,我便能取代蘇青寒的位置。”
隨后的日子里,江靖依然跟隨蘇青寒并肩作戰,表現恭順。然而,他心中早已謀劃著如何在背后施展手段。
一日,晴空萬里,蘇青寒收到了一封來自京城的信件。信中告知了蘇青瑤的身體狀況,并透露了京城的援軍已啟程前往北狄。得知這個消息后,蘇青寒欣喜地說:“太好了,等援軍到來,我們必能一舉擊敗北狄。”
江靖聞言,嘴角亦勾起一抹微笑。他心中暗想,等到他們占據優勢時,他再找機會取代蘇青寒,這樣大魏的軍心便不會因他的行動而動蕩。
進入六月,天氣越來越炎熱,人心也變得焦躁不安。由于北狄戰事的緊張,蕭槿離進入后宮的次數越來越少。后宮的嬪妃們開始尋找宣泄的途徑,她們的話題無非是一些八卦和對他人的攻擊。如今,蘇青瑤和晉王之間的傳聞成為了她們議論的焦點。
在后宮女人們的煽動下,這些傳聞越來越有聲有色。當消息傳到清寧宮時,太后也忍不住皺眉,怒斥道:“竟敢如此放肆,皇家的威嚴豈能容他們玷污!
張嬤嬤對太后道:“娘娘,傳言或許只是空穴來風。”
太后目光犀利,她道:“事情不會憑空而起。即便傳聞并未如實渲染,皇后與晉王之間的糾葛也絕非清白無瑕。”
張嬤嬤問道:“娘娘,您打算如何應對?如今的皇后可是咱們楚妃最大的勁敵。”
太后輕抿一口茶后吩咐道:“去將皇后請來,哀家要親自過問。”
張嬤嬤領命后點頭,親自前往瑤歌殿。此時的蘇青瑤身體狀況雖然有所好轉,但依然顯得有些虛弱。
當張嬤嬤進入時,李婧菀也在場。她向梅麗妃娘娘和皇后娘娘行禮道:“奴婢叩見兩位娘娘,特奉太后之命前來請皇后娘娘前往清寧宮。”
李婧菀心生疑慮,詢問:“張嬤嬤,太后找皇后所為何事?皇后目前身體不適,若將病傳過給太后,可就罪過了。”
張嬤嬤回應道:“多謝娘娘關心,老奴明白梅麗妃您的孝心。但太后有急事要立即見皇后,還請皇后即刻隨老奴前往清寧宮。”
李婧菀正要開口,卻被蘇青瑤打斷了話語,“好的,嬤嬤請稍等。本宮更換衣裳后會隨您前往。”她向李婧菀輕輕搖了搖頭,因為李婧菀在太后面前并不受歡迎。
我擔心李婧菀的阻撓會進一步引起太后的不快。我不想讓她因我所做之事受到牽連。
聽到蘇青瑤的回應,張嬤嬤滿意地笑了,“皇后娘娘無需著急,我會耐心等待。”說完,她優雅地退至外間。
李婧菀憂慮太后可能會對蘇青瑤有所為難,于是在無人之際,她貼近蘇青瑤的耳邊輕聲說,“瑤兒,如果太后詢問那件事,你務必保持冷靜,記住,你沒有做過任何事情。”蘇青瑤點頭表示理解,“你放心吧,我明白的。”
梳洗后的蘇青瑤來到外間,“讓嬤嬤久等了,我們現在就出發。”張嬤嬤向李婧菀微微行禮后離開,“那我先離開了。”李婧菀點頭同意,并囑咐道,“皇后娘娘完成太后的任務后請盡早回來,我等你一同用晚膳。”
在清寧宮中,香煙從梨花木桌上的蓮花紋香爐中裊裊上升。蘇青瑤進入時,太后并未有任何表示,依然靜坐于椅上,手中捻著佛珠。蘇青瑤恭敬地向太后行禮,但太后似乎未注意到她的到來,依舊微閉著眼睛。長時間維持行禮的姿勢讓蘇青瑤的身體感到不適,她微微顫抖了一下。這時,太后才仿佛從夢中驚醒,睜開眼睛看向她,“你是累了嗎?”
蘇青瑤依然不敢抬首,“太后饒恕,是臣妾失態了。”
“坐吧。”太后微微抬眼,示意一旁的座椅。
蘇青瑤感到雙腿發軟,依靠白漱的扶持才勉強坐穩。
接著,太后遣散了所有侍從,包括白漱,僅留下張嬤嬤一人。
“你可知道哀家此次召你入宮的目的?”太后眼神堅定地凝視著蘇青瑤,開口詢問。
蘇青瑤內心一凜,努力平復情緒,回應道,“臣妾不知,懇請太后明示。”
“哼,”太后冷笑一聲,“原以為你性情穩重,沒想到你也喜歡裝糊涂。”
蘇青瑤默不作聲,手中緊握的帕子顯示出她內心的緊張,等待著太后的下文。
太后見蘇青瑤沉默不語,也懶得再與她拐彎抹角,直言不諱,“宮中傳言你與晉王有染,對此你怎么看?”
“太后娘娘,臣妾冤枉。”蘇青瑤驚恐地從椅子上站起,向太后行禮并表達委屈。
“自臣妾入宮以來,對皇上忠心耿耿,從未有過越軌之舉。”
“從未?”太后眼神中充滿懷疑,“那為何傳言你是因為晉王的事而生病?”
“而且,當年你落水,也是晉王救你。”太后繼續追問。
蘇青瑤點頭承認,“確實,當年晉王對臣妾有救命之恩,臣妾對晉王殿下心存感激。但殿下的遭遇與臣妾并無直接關聯。對于外界誤解與猜測,臣妾深感無奈與委屈。”言畢再次向太后請罪,“還請太后明察秋毫,為臣妾洗脫冤屈。”
蘇青瑤的指尖深深嵌入掌心,努力保持冷靜與清醒。
太后嘴角微揚,露出輕蔑的笑容,“你應該知道,宮廷規矩森嚴,對皇帝不忠的人,下場都會是極其悲慘。”
“是的,臣妾謹記太后娘娘的訓誡。”蘇青瑤連忙回答。
“你最好沒有對晉王有任何非分之想。”太后目光如炬地盯著蘇青瑤,“此事,我會繼續派人調查,在真相大白之前,你暫時留在清寧宮,避免外界的流言蜚語。”
蘇青瑤心中一驚,明白這是要扣留她的意思,剛要開口,“太后娘娘……”
“怎么了?太后娘娘請你留下,難道皇后有什么異議嗎?”張嬤嬤打斷她的話,不給她說話的機會。
蘇青瑤無奈地搖了搖頭,鼓足勇氣再次面對太后,“臣妾感謝娘娘的體諒,只是梅麗妃那邊,還等著臣妾回去共進晚餐,恐怕……”
“你若擔心梅麗妃,我會派人去告知她,你就安心留下吧。”太后決定。
太后未等蘇青瑤回應,張嬤嬤已向李純熙示意,“皇后,跟奴婢來吧。”
蘇青瑤無法拒絕,只得跟隨張嬤嬤。
將蘇青瑤安頓好后,太后躺在貴妃榻上,享受著旁邊冰山的涼意。
“已經安排妥當了嗎?”太后輕聲問張嬤嬤。
張嬤嬤點了點頭,“娘娘可以放心。”
“好,”太后應了一聲,接著吩咐道,“明天讓她抄一抄佛經,平靜一下心情。”
張嬤嬤應答一聲后表示,“娘娘已將皇后娘娘扣留,梅麗妃那邊可能會開始感到焦慮。”
太后聽后,臉上露出笑意,“她若焦慮更好,最好能急得來清寧宮。哀家正要讓皇后在此抄寫佛經以靜其心,如果梅麗妃有所動作,受損的將是她的名聲。”
在瑤歌殿中,李婧菀也一直在等待蘇青瑤的歸來。
直到夜晚燈火初上,仍然不見其身影。
李婧菀轉向采星詢問,“皇后娘娘她們還沒有回來嗎?”采星點頭確認,并告知李婧菀,“不過,皇后娘娘的宮女白漱已經回來了。”
李婧菀繼續詢問,“只有白漱回來嗎?”采星再次點頭確認。
“立刻把白漱帶到瑤歌殿來。”李婧菀下令。
很快,白漱來到了瑤歌殿,她向李婧菀稟報,“梅麗妃娘娘,我們皇后娘娘被太后娘娘留下來了。”說完,她向李婧菀跪下。
李婧菀伸手扶起她,“白漱,你和你的主子我都了解,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幫助你們。你先詳細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情。”
白漱點頭后敘述,“我隨娘娘前往清寧宮,但太后娘娘并未讓我留下,而是讓我回來了。”
“后來呢?”李婧菀鼓勵她繼續說下去。
白漱接著講道,“我在宮外等了好久,最后太后娘娘的人出來傳話,說是留皇后娘娘抄寫佛經,讓我先回來。”
李婧菀站起來對白漱說,“你不要擔心,既然太后娘娘說是讓皇后娘娘抄經,那應該不會有什么大礙。
太后并未對蘇青瑤采取任何行動,在未確定罪名之前,人仍掌握在太后手中。蘇青瑤身為尊貴妃嬪,處罰她需有充足理由。
白漱低頭應答道:“是,奴婢明白了。”
李婧菀安慰道:“你不用擔心,我不會讓你的主子陷入危險。”
白漱這才放心地點了點頭,感激道:“多謝梅麗妃娘娘。”
待白漱離去后,李婧菀對采星說:“幫我梳妝,我要出去。”采星問道:“娘娘是打算去清寧宮嗎?”此時前往清寧宮并不明智,采星已察覺此舉不妥。
李婧菀搖了搖頭,說道:“我不去清寧宮,今日晉王妃入宮,我們不如去拜訪她。”晉王妃即晉王的妻子、流云國的嫣然郡主。
蘇青瑤遭遇如今困境,全因她和晉王之間的緋聞。雖然蘇青瑤曾對晉王心存愛慕,但他們始終保持著分寸,一切情感都發乎情、止乎禮。李婧菀認為,動心是難免的,尤其在寂寞的后宮中。
因此她覺得蘇青瑤是被冤枉的。要證明晉王和蘇青瑤是否清白,晉王妃是一個關鍵人物。于是李婧菀決定前往御花園尋找晉王妃。每逢節慶時,晉王妃常隨晉王入宮,與后宮高位嬪妃都相互熟識。
晉王妃見到李婧菀時,行禮道:“臣婦見過梅麗妃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