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那就辛苦柳先生了
第二天一大早,錢老爺就帶著地契來找趙小月了。
“相公,你和我們一起去吧,我認識的字還不多,怕弄不好這件事。”
“好。”
柳胤一口答應。
三個人坐上錢家的大馬車,錢大富聽到是去縣城,也想來。
但當他聽見,錢老爺說是去縣衙過戶的時候,立馬從馬車上下來了。
老頭子也真是,這么丟臉的事兒,也不提前說一聲!
錢大富回到屋里,躺在床上閉目養神,很快就來了睡意。
趙梨花搖他的胳膊,叫他起來吃早食。
錢大富來了火氣,一把將趙梨花推開,把門一栓,“別打擾我念書!”
至于啥時候念,還是等睡醒了再說吧,反正離縣試還有幾個月,多的是時間。
趙梨花站在門口,惱恨地跺了跺腳,哼,真是個死腦筋!
究竟要等多久,這人才去做生意?
要她說,讓錢大富去念書,那根本就是筷子充大梁——不是那塊料!
一想到公公婆婆只曉得心疼錢大富,把白花花的銀子交給了書館,她心里就憋了一口氣!
這一家子,除了她趙梨花,就沒一個明白人!
馬車嗒嗒地往縣里走……
一路上,趙小月看見錢老爺低著頭,整個人都無精打采的,就想起去年過節時,錢家人風光回村的情景。
對比之下,這才不過半年,錢老爺就好像老了十歲。
到了縣城以后,趙小月讓柳胤陪著錢老爺坐在茶館等一會,自己則去找了林二娘。
林二娘家就住在以前擺攤的巷子口,很好找,拐個彎就到了。
趙小月想借著別人的名義買幾畝地,這壓根就不算多大事——林二娘爽快地答應了。
一行人很快往縣衙走去。
買賣土地要交錢,還要給辦事的人一點好處費。
趙小月花了一兩多銀子。
等錢老爺前腳離開,后腳她就和林二娘又進了一次縣衙,把地契上的名字給換了。
別問她為什么,當然是不想太惹眼。
村里人都知道她家得了賞賜,又靠賣虎賺了一筆錢,如果再闊氣地出手買下錢家的地,趙小月不敢保證……
二百兩是什么概念,普通的人家一個月也不過花費個一二兩,村里人就更別提了。
十畝地是啥概念?
村長家里也才八畝地,甚至很多人一輩子都得不到土地,只能靠著給別人當佃戶,才能勉強活命。
這田地,就是代代相傳的財富啊!
財不露白這一點,她深信不疑。
而如此一來,連大伯母也不知道是她買了地,無形中省了許多麻煩。
趙小月想給林二娘一些潤手費。
林二娘也不客氣,收了二兩銀子,就拉著她,邀她去自己家里坐坐。
至于柳胤,他準備順道去一趟朱家別院,夫妻倆說了幾句話,就各自分開。
第一次去,柳胤找不到路,他先去聚悅樓找了朱六。
朱六早知道柳胤要給自家老爺寫書,忙招呼伙計套上馬車,親自送他去了別院。
不愧是花了大價錢修的院子,柳胤一進門就被各種植物花卉弄得移不開眼睛。
要他說,這里大部分花草他都認識,而且很多都可以吃!
朱崇坐在大廳里,聽見隨從的匯報,端著茶盞抿了一口。
“老爺,人帶來了。”
“嗯,你有心了,先回去吧,鋪子里離不得你。”
朱六應了一聲,轉身離開了。
朱崇叫人端來了幾盤點心,和柳胤邊聊邊吃。
朱家端上來的是南瓜酥和貴妃餅。
因為有異能的原因,柳胤吃再多都能消化掉。
吃的越多,身體的能量就越多。
“柳先生這是早上沒吃飽飯?”
因著上一次酒樓里愉快的溝通,再加上柳胤態度謙卑,還答應要為自己寫書。
朱崇在無意之中改口稱柳胤為先生。
“我吃過了,只是這點心實在很好吃,一時忍不住就吃多了點。”
“呵呵,沒事,既然好吃,我就再讓人上一些。”
“多謝朱老爺,只是這糕點若是吃不完,我可否帶回家中。我家娘子只怕也從沒吃過這么好吃的點心。”
“自然可以。”
朱崇欣賞柳胤的坦率。
以前他請縣里的一個童生吃飯,那人家境貧寒,幾乎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竟還反過來嫌棄他拿出的吃食!
而柳胤就不一樣了,就算打包點心,也沒有不好意思,覺得點心好吃,還會直說。
想當初,自己剛開始做生意的時候,不也是一樣,為了賺錢,不得不請別人吃席,但等人家全都走了,他還要挑著沒動過的菜,包回家再吃一頓。
再往前數,若是在他十歲以前,就連別人吐出來的西瓜籽,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沖上去和其他孩子搶著吃。
柳胤的做法并沒什么可丟人的!
浪費糧食才不好。
“朱老爺,今日我先寫一些,等晚點你看了以后,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滿意,我再修改。”
既然來了,自然不能空手沒干活就走。
“行,那就辛苦柳先生了。”
朱崇說著站起身來,他還有許多事要做,不能一直留在家里。
兩人聊完以后,柳胤在朱家下人的帶領下,來到了書房。
這是個朝南的小間,坐落在院子一角,里面擺滿了書架和桌椅,還有成套的筆墨紙硯和許多書冊。
環境真不錯。
柳胤有些心動,他在桌子前坐下來準備動筆。
這么多紙,還可以免費用!
他的字一直不太好,主要是紙太貴,他不能放開了寫。
現在好了,還可以借著寫書的空檔練練字。
至于內容,他已經醞釀好了。
朱崇文化不多,寫得文詞過于華麗復雜,典故一大堆,看起來晦澀難懂,他一定不喜歡!
還是偏白話文更合適一些。
離開前,兩人就著點心茶水,朱崇已經把自己前十年的悲慘遭遇再一次事無巨細地講了一遍。
憑這些內容,已經足夠寫滿十幾張大紙。
末世里,為了消耗時間,柳胤一直喜歡用筆記錄生活,記錄周圍發生的事和環境的改變。
甚至還獨自躲在一座廢棄的圖書館里,住了好幾年。
如今,他雖然寫不出什么流傳千古的詞句,但把朱前的經歷描繪成一個小故事還是可以的。
“余幼時家中窮困,未嘗……”
不知不覺間,紙上洋洋灑灑地添了許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