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有者自己的精神追求,這段時間不算,這段時間有點物極必反,不想學習,反噬了。他的語文一直都還可以,他一直為之驕傲,因此,對于詩歌,對于人生,愛情,他都有著自己的理解,于是,他的每個決定背后,他的一言一行背后都有著理想主義的影子。
剛上大學時,他便感到了極大的不適,現在尤其如此。這不是對家的思念,不是孤獨,不是別的任何東西,只是他到現在還是不太適應別人說臟話。是的,十八年來,國學成就了他,塑造了他,傳統的詩歌,古今中外的文學典籍影響過他,他又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里,漸漸地,思想的獨立,靈魂的自由,對未來的追求油然而生,這一直是他的動力。當然,也是他現在因為有點不想努力難受的源頭,因為知道更好、想追求更好,所以時時緊迫,不努力時會有自卑與愧疚。
今天,一個深深影響過世界的人離去,不敢置信,對自己與其曾生活在一個時代卻又未曾謀面.就像袁爺爺,如果他考入夢想的大學,是否會見過書本上的歷史呢?zhez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