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炎熱的陽光灑滿邊疆,我的生活被突如其來的鼻血所擾,這是身體對缺水和鼻炎的抗議,在清晨以一種不適的方式提醒我。
面對中考的緊迫,每周數次的鼻血成了我與洗手間之間的頻繁邂逅,也成了同窗間的笑談,甚至誤會是班主任老張嚴厲管教的結果。
老張,一個在必要時才展現鐵腕的老師,他的每一次批評都恰如其分,讓人無可辯駁。我們班的成績曾經堪憂,他的嚴格正是我們需要的鞭策。
壓力,雖然沉重,卻也是成長的催化劑,讓我們班最終能夠逆風飛翔,多數人飛向了高中的大門。
在一次復習課中,班主任老張在黑板上精心布置了幾道練習題,這些題目旨在考驗我們對特定公式的靈活運用。
不幸的是,我恰恰混淆了其中兩個核心公式,心存僥幸地認為自己可能不會被點名提問。
命運弄人,班主任偏偏選中了我來上臺解題。在緊張與混亂中,我不假思索地將錯誤的答案寫在了黑板上。
當我走下講臺后,班主任檢查答案的那一刻,他的憤怒瞬間爆發,整個教室似乎凝固,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
由于我座位在第一排,班主任輕易地接近了我,動作近乎粗暴地抓住我的頭發,如同拎起一只小雞般將我按倒在桌面上,這一幕深深震撼了在場的所有同學。
盡管具體的話語隨時間淡去,但班主任最后強調的那兩個公式,我在腦海中快速盤旋后,最終卻又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他以一句“你廢了!”的怒吼,宣泄了他的失望,隨后憤然離開,留下我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羞愧難當。
意識到自己的失誤后,我迅速在課本上重新演算了那道題,最后再次走上講臺,糾正了答案。班主任看了一眼后,簡短地確認道:“這次對了。”
隨著下課鈴聲響起,班主任一邊嘟囔著離開了教室。
這一刻,我雖似被釘于恥辱的十字架上,飽受冷眼,卻也鑄就了我靈魂深處最為震撼的覺醒與成長。
隨著時間的腳步悄然接近中考,我深切地意識到,昔日的懶散態度已不容繼續,必須即刻做出轉變。在過去,我課堂表現漫不經心,對待作業敷衍了事,而家仿佛成了逃避現實的港灣,游戲則成了一味的沉迷。
終于,我開始卸載了那些占據屏幕大半空間的游戲,即便過程中偶有踟躕——畢竟,那些曾傾注了金錢與時間的游戲讓人難以割舍,但為了追求更高遠的目標,我堅決地邁出了這一步。
我心中十分明了,中考的結果遠超乎分數的簡單衡量,它直接關系到我未來道路的選擇。一旦錯失高中的門檻,我或將步入中專,那里的學習環境與風氣不言而喻。
放眼長遠,中專畢業生在職業路徑上的選擇較為受限,往往被動地接受市場與社會的選擇。
可人們都說所有職業從根本上講都是平等無價的,然而遺憾的是,現實中人心的天平卻時常在無形中為職業貼上了高低不同的標簽。
畢如月所在的私立高中規定,學生們只有在周末放假期間才能使用手機,因此我和她也只有在這個限定的時間里保持聯系。
當我向她坦白自己目前的困境后,她鼓勵我要專注于學業,爭取能夠順利升入高中。那時,我的心中已暗暗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萬一考試失利,我甚至考慮過是否能與她就讀同一學校。
“還有在認真復習嗎?”她每周如此關切詢問。
“我不在的日子里有偷懶嗎?”
“最近有考試嗎,考的怎么樣?”
“要好好努力喲,離中考沒多久了,在堅持會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可在她這樣每個周末的鼓勵下,內心那最壞的打算也漸漸動搖了。
一想到深夜里還讓她特地出來給我送書,若是沒去珍惜這機會和她的鼓勵,只是虛度光陰,導致中考失敗,連高中門檻都邁不進,那真是愧對她的良苦用心了。
從那以后,我開始做出改變,對學習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認真態度。作業也不再敷衍了事,加之我們那位近乎苛刻的班主任老張,他的嚴格要求使得懈怠變得幾乎不可能。在這樣的氛圍和自我鞭策下,努力學習成了我生活的常態。
盡管我已經著手做出改變,卻遺憾地發現,似乎周圍的人都對我持懷疑態度。成績優異的同學視我與后排同學無異,認為我的努力不過是表面功夫。而那些對學習不那么上心的朋友,則試圖拉我加入他們的行列。
那個時候,學校并未設立晚間自習,而是推出了各學科的輔導課程,學生可根據個人意愿參加,以獲得額外的學習支持。
老師們會自主挑選心目中的理想學生參與這些輔導班。隨著時間推移,當班級中大多數同學陸續被選中,而我卻始終未被提及,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甚至連老師們也對我缺乏信心。
這份被忽視的感受像一股寒流直擊心底,讓我感覺自己從未真正被誰堅定地信任或選擇過。
在這段最為晦暗的日子里,我深感孤立無援,無處尋覓傾聽之人。僅有的慰藉便是周末畢如月的問候,她如同穿云裂霧的驕陽,又似靜謐夜空中的溫婉月芒,為我冰冷的內心注入一絲溫暖。她主動的關懷,宛如一束光,引領我走出了低谷,實現了心靈的自我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