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熱鬧的地方坐坐
上班剛好兩周了,有些許的累意。
碰巧,這兩周,我還想在工作上多努力一些,準備好好投一篇論文,想試試這條路,是否能把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尤其是對待落后的學生,或者說是對被班主任冷落的學生,作為科任教師如何可以給他們一個“盼頭”。結果,遇上了我意想不到的“困難”,他對我的冷漠,排斥,終于讓我看懂了又一個“職場”的隱形門道。
所以,在潛意識里估計,我是被忽悠了,我選擇了放棄。我把放棄投稿試的想法發信息給他,他回信非常及時,也很干脆,完全不是之前有求于他時那般,很久,或是隔天才會回信息,甚至都沒有回我信息。
可能見多了,又可能見少了,總是有些“年輕不懂事”。但是也無法融入這些曲折的上進之群體中。
做好放棄的決定后,沒有后悔,但是想出去走走。
我去了曾經畢業的那個大學邊上,坐在最繁華的那個地方,看來來往往的群體。
年輕的,稚嫩的,一個兩個的,三五成群的,也有男生和女生一對的。大學生的世界,果然不一樣,有朝氣,有生機,一張張水汪汪的臉上,多數是單純。
盡管看著他們的青春,但是也認識到自己逝去的那些年,因為旁邊,兩個小家伙已經證明了自己的青春已逝。還有一些滄桑,因為兩鬢已經白發夾雜。
回想當年,那么努力,那么認真,似乎又看到了自己的點滴:教室里,寢室里,晨跑的路上,勤工儉學的忙碌,鋼琴房里練琴,操場上練習排球,跑步;泡在圖書館里,在樹底下徘徊,都是奮斗的影子。
那時,簡單,辛苦,也快樂。
如今呢,依然簡單,辛苦,似乎也能快樂,但是,好像還有一些什么,酸楚?還是?
不管如何,路已經在開辟,自己只有繼續走的理由,該認真,努力的走下去,不負“來人間”一趟吧。
所以,多來有年輕人的地方,看看他們,或許更能釋懷,更能懂得珍惜擁有的東西,更能不放棄可以擁有的東西,然后能瀟灑的拋開不必要的一些盲目追求。
走在現實的路上,在年輕人的街上,看自己的收獲。
B、我的“三八節”
每年都會路過的節日,今年不一樣。
以往,我會給自認為的好友發信息祝福,能收到回來的祝福;會給媽媽發紅包,祝她,節日快樂,媽媽也會回我一個紅包;會和家人去聚餐,表示自己把節日過開心了。而今年,我沒有主動給任何人發信息,我也沒有收到任何祝福的信息。我也沒有給媽媽發紅包,因為最近和她鬧別扭了,所以,媽媽也沒有給我發紅包。
節日的一早,我把它過成勞動節,把孩子的衣服洗干凈,鞋子刷干凈,把小小的家,打掃干凈,督促孩子完成了一些家庭作業。然后,決定去把自己“打理”一下:染頭發。
理發店是個需要勇氣進入的地方。理發師說,有白頭發了,需要蓋住那些白發,就要深顏色,還要價格高一些的材料。看著自己的幾縷白發,又是過節,就決定用“好”的材料,硬是從199元的價被說服成了299元的價。
只是等我的頭發染好后,付錢之時,那個理發師又開始說服我,讓我參加充值,辦會員的活動更合算,那樣可以省一百元,但是要先充值1000元。在他的這個折扣那個優惠的算盤下,我又覺得也可以考慮,就答應充了1000元會員。
我知道,換成以前,打死我也不會舍得這樣的充值辦會員,因為不靠譜。而今天,我的不穩定,源于節日,我覺得自己也可以“隨心”一回。
染完頭發,我帶著兩個小家伙去商場逛逛,看看節日的氛圍。我們點了奶茶,兒子不樂意陪我逛街,去了書店看書,女兒陪著我。
本想給自己買點什么,表示節日過得很開心。可是逛了一個多小時,依然看不上什么,其實是舍不得繼續給自己花錢了,那股節約的感覺又督促了我的想法。
看著商場里,不是媽媽和孩子,就是年輕情侶一對,很少有一家幾口在逛街。看到公園里,沒有什么年輕人,有的是老頭老太,曬著太陽,嘮嗑,偶爾有幾對小年輕,躺在草地上休憩。
逛累了,我和女兒去書店找兒子。這里很熱鬧,大孩子自己看書,也有小孩子在傾聽爸爸給他們讀故事,或是讀他們喜歡的東西。
我有些疲勞,讓他們去看書,自己躲在書店的角落,聽著書店里的“朗讀”聲,拿出手機,用手指敲擊屏幕。
節日還是每年如期而至,但是唯有我的感覺越來越孤獨。
原來,我不主動,便不再有主動的“回音”。
我知道,還會有很多節日,我該適應自己的選擇:可能會很安靜,但是我要學著愛自己。
C、莫名的“火氣”
自從他上初中,每天準時步行去接他,成了我的必修課。
因為路程適中,也想給他放學后一個“緩沖”,我就選擇步行去接他,不管刮風下雨,十五六分鐘的步行路程,可我是雙倍,走過去就陪他走回來。
而昨晚,當我去接他時,他正和兩個男同學朝我走來,但是依舊說說笑笑,似乎沒有看到我一般。我也默默扭頭就走,讓他繼續和他們“暢聊”,直到那兩個男生都走到了他們的家長車上。
“你是少爺,我是不是該客氣的叫你一聲少爺?”我氣呼呼地諷刺他。
“怎么啦?”他疑惑。
“我每天來接你,你當是理所當然?我是你家奴才嗎?最基本的禮貌都沒有?”顯然,我是生氣的。
“我叫你了呀,是你沒有聽到吧。”他竟然有意識。
“對呀,我耳背,我有病,天天來接你,不知道辛苦。”我已經不想自己的母親形象,一肚子苦水要噴出來。
“我和妹妹每天陪著你,我們不辛苦嗎?你覺得是這樣,讓你那個只知道看你成績的老爸來負責你的起居吧,看能把你伺候成啥樣。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一心還想著父母的關愛,他人對他的關愛,和巨嬰有什么區別?你若是長大了,也這般沒有責任心,只知道自己的委屈,從來不去關心身邊的人,那有何用?就算讀書良好,不會做個有心人,有責任心的男人,不會照顧自己的家,不會對自己的孩子老婆負責,有什么值得尊重?”我是越說越氣。
“哦!”他就這么一句。
可能他并不知道,我到底是要表達什么,或者他也知道,我對他爸爸不管妻兒,還到處訴說“委屈”的樣子感到憤怒。
有時覺得和他說這些沒有必要,可有時也是憋久了就莫名的“借機發揮”。
孩子,媽媽是真希望把你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男孩,未來會是良好的男人。因為你的爸爸,讓我對某些東西感到了絕望。
做人可以貧窮,可以白手起家,可以辛苦,但是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正常,一定要真心愛自己身邊的人,尤其是親人,切勿借著什么迷惑自己,也做一些傷人一輩子的事情。
我們就這么“默默”的,一個說,一個聽,沒有吵架,走著。
D、又被“熱情”征服了
逛街,購物,是每個女性都熱愛的運動,我也是如此。
只是,我怕“冷淡”,更怕“有色”服務員,所以,經常是逛了很多家店才會駐足其一,或是一進某家店了,就肯定拎著東西出來。
今天也是,看著那些因為我的普通著裝而懶得來打招呼接待的服務員,我便一掃而過,幾乎不進店。可巧,有那么一位阿姨,店里沒有顧客,看到我在她們店里停留了幾秒,她立馬過來,很熱情,又不失自然,微笑著說:“看一下,我們搞活動,價格很實惠的。你試試,不買沒事,先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我看她挺和善,就象征性地看一下。
“喜歡皮衣?這些款式都很經典的,試一下,穿起來才能看到效果。”她熱情地介紹起來。
“也行,我試一下。”因為她的熱情,我就繼續嘗試被服務。
結果,穿上就看到效果還不錯,她又讓我試穿了其他幾款,似乎都還不錯。
“你的身材不錯,很適合我們店的衣服,再看看這西裝,肯定不錯,試試看,不買沒事,我們不會強賣的。哈哈……”她只是看著我的感覺,給我推介適合我的款式。
“也是,強求不來的,我若不付錢,你總不能把衣服給我吧。”我也俏皮回話。
“就是,我是喜歡讓顧客自己看效果,作比較,再決定,不會強求對方。我家的衣服,需要穿起來感覺,不穿很難一眼相中的。”她確實很能抓住客戶的心里感覺,看我不像是喜歡多言,也有自己的主見,她便不做任何要求,只是把我當貴賓服務。
試穿了幾件,也是我會考慮的款式,折后的價格都是我能接受的范圍,我就很樂意“下單”了。
可能她也沒有想到,我是這么購物的客戶,試穿幾件,也就幾款,在她地推介下,很快就定了。原本估計是為了消磨時間,好不容易有客戶被熱情邀請,愿意試穿,沒想到竟然出手定了幾件,想必她也是快樂極了。
我呢,因為她的熱情,又沒有壓迫感,試穿很愉快,自然就開心下手。然后安慰自己:女人嘛,有時就是要對自己好一點,工作那么辛苦,養孩子那么辛苦,給自己買點衣服,應該。
其實,更多的原因,是這個不歧視客戶的服務員,征服了我。但是,我愿意,也很樂意。
有時,購物也是需要緣分,沒有相遇,沒有牽線,便不容易相會,更不會有后續之作。
E、暖陽下,我想寫點什么
又遇上培訓時間了,送完孩子上學,培訓開始的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此刻剛好陽光透過車窗,照在我的臉上,暖暖的,不刺眼。
我想,就坐在車里靜等,有些不舍得這時光,那就寫下點什么,也不枉費早起,又不得不早起,而早起之后,又有那么點“空余時間”的日子,所以,我開始敲屏幕了。
從生活中,工作中,能看出自己很充實,也很累。過四十的女性,身體不再如從前,總會覺得容易累著。
那么,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減輕負擔,減少壓力呢?我想在原來的基礎上上班,混飯吃,等退休吧。可是,又覺得,是不是還有機會,能改變什么?畢竟離退休還是有距離,真要到那天,終究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可能安逸過也是能混,但是去努力朝另外一個方向試試,或許也還是有可能。
突然發現,自己總是在“嘗試”中活著。從大學畢業,感覺有了工作,很歡喜,認為自己該是那里上班一輩子的狀態了。可是隨著“不服輸”的念頭,我卻“出走”了那里,拼著自己的青春,壯著膽,覺得拼搏快樂,以為自己又闖出了新高度。雖然在外人眼里,我是向前踏出了一步,可那也是另一個坑而已。因為,總以為進入“理想”的工作崗位了,就可以安逸過,可以安逸的等退休,可以與眾不同,又可以普天同慶一般。然而呢,所有條件的改變,已經暗示了自己,其實,我也沒有活出什么新高度,自己只是個“跳動的音符”罷了。
轉眼過去了近二十年,這回總該是懂得安逸了吧?可我又覺得似乎自己還能嘗試,機會大概就是那么一兩次了。
照著鏡子,兩鬢真的已經白發雜亂,是老了很多,生活,工作都給予的“禮物”,不得不接受。
該繼續折騰嗎?有更好的未來嗎?看著周邊那些安逸的人群,我很迷惘。因為想去嘗試,那就需要繼續付出很多,而且結果不一定是出彩,若是不再嘗試,如大眾一般安逸,又有些不舍。
這么看著,自己就是個無法安逸的個體吧,總想未來能更好,至少在自己的努力下,能爭取到。
只是,不知道爭取到最后的意義又有多少?為了增添面子?還是增加安全感?
那么多人都能踏踏實實就在原地踏步,為什么我就如此躁動呢?這是真的躁動嗎?還是自己覺得還有未來?
人活著,不該是天天向上的嗎?雖然會出現一輩子都在前進,卻也逃不過那么一點空間的存在。
當是胡言亂語吧,說給自己聽,也說給那顆迷惘的心,聽一聽。
F、昨日有“瓜”
每次培訓,不是聽課就是聽講座,這樣的活動,就會有多種“狀態”存在:認真聽講,勤記筆記者有;不聽也不記錄者有;還有就是不僅不聽,還要與伙伴悄悄聊天,或是戴著藍牙,看電視劇。
不能說他們欠認真吧,倒也是不夠認真學習的一類。所以,慢慢的,這些培訓活動,成了一部分人的離崗放松時間。我是算認真的那些,基本認真聽講,盡量做些筆記,偶爾也參與互動。
不過,對于昨天講座的那個專家,我又有新“發現”了。幾個月前,也就是上個學期的一次培訓,她也來給我們做了講座,因為之前有聽說她的厲害,對她特別關注。而上次開講座時,我關注了她的穿著,那么帥氣,讓我有些不適應,似乎還疑惑她這么優秀,但是如此中性打扮,會不會還沒有成家。后來聽說已經有家室,我想該是很溫馨又有實力的家庭,在她的事業上,估計能助她很多力吧。
有些猜測,就是那么反轉。這次她在講座時,偶然間插入了她的長子是個多動癥,已經十五歲了,次子還小,家里還有個老年癡呆的老人,每天的家務活,她都少不了,她一個好朋友的孩子是個自閉癥,她和那個朋友能打電話交流到深夜,最后還是討論教材的剖析,上課的處理……
無意間的一點點透露,瞬間讓我看到了這個風光無限的女人,她有著多少的“磨練”,她的強大和出彩,不是一路順風,不是強大的靠山,怕是堅強不屈的努力和奮斗而得。
就是她這幾個不經意間的透露,幾乎是作為笑點的穿插,讓我看透了什么。
她有兩個兒子,她在家不是公主,也不是皇后,她需要伺候一個患有老年癡呆的老人。她沒有透露孩子的爸爸,只能說,也許就是很簡單的角色,或者是很普通的人,幾乎可以忽略他的存在。終于,一個不屈不撓,不向命運,生活低頭,敢于挑戰困難的女性產生了。
可能就是因為她的執著,因為她的勇敢,因為她的攀登,她終于走在了工作的前沿,在不了解她的群體里,可以盡情分享她的“知識海洋,專業經驗”,看她的瀟灑,看她的干練,看她的優秀。
也許,一個真正優秀的人,她不是生活的寵兒,更不是什么幸運兒,她需要接受與眾不同的經歷,然后看到那抹彩虹,風雨之后的靚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