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炎癥沒那么嚴重尋求至高者保護不尋求人的保護無敵開闊放下潔凈轉向喜樂良藥
山大姨和令姐妹為莎莎輔導,傾聽,給出領受反饋。
莎莎記不全她們所說,結論是她需要原諒,放下。
莎莎立即打開醫院的小程序,找了個時間合適的中醫,掛了號。請了號,第二天就逃脫樊籠一樣又跑去醫院了。
是為女中醫,年紀也不大,長頭發披散下來,白白凈凈,溫溫和和,似乎看透萬事。一看莎莎的病歷先嘆了兩口氣,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冒著生命危險去要小孩并不值得,生命是最重要的,能活著就行了。
華醫生也說過,第一次接診,就直接給出了切除的建議,她本人有同樣經歷,也是切除了子宮和雙附件,生活不受影響,可以活到正常歲數。
莎莎真實的掙扎過,是啊,萬一治不好,錢花了,命沒了呢?
如果選擇切除,不管以后亞倫是否變心,至少自己能活完一生。
莎莎后來沒有選擇切除,但她經歷了真實的掙扎。生活里如果沒了亞倫,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她想。
他愿意為她放手一搏,求婚前夜,他深深掙扎過莎莎的生育能力問題以及兩人的基因匹配問題。害怕如同生活圈中兩對夫妻一樣,生了個地貧女兒的。或者因愛與生殖問題離婚的。
一切的一切最壞的情況,莎莎提前和亞倫盤算過了,要讓他以后對自己無可指摘。因為一切出于他自己的選擇。
莎莎很驚喜也很佩服,他選擇了求婚。選擇了兩個人進入婚姻。
莎莎是想回報這份愛意。用她的生命為抵押去冒這個保留生育功能的風險。
中間也反反復復,看亞倫那么干脆的的就答應了莎莎保育的選擇,莎莎以為他更看重孩子,置莎莎于生死而不顧。
亞倫一次又一次的表明心跡。莎莎一次次選擇相信,他們才走到了這一步。
或是好事多磨,或是試煉信心。坎坷曲折的經歷讓莎莎和亞倫都比初識成熟了一些。
這兩天就是520,一個人造節日。是亞倫的表白日和求婚紀念日。是莎莎現單位單位入職日。
這份工作刷新了莎莎過往的任職時常,也刷新了莎莎在一個學校呆的時常。目前齊平了小學,因為小學曾搬過校區,折算下來,都是五年。
人生能有幾個五年,莎莎單位這五年在這里,風風雨雨,陽光燦爛。
接地氣的活了五年,加上疫情的三年。攢了一筆小錢,讓生活不再毫無底氣。經歷過班主任和同工的蹉磨,看透一些人心世態。經歷戀愛婚姻,初步體驗幸福。經歷生死大病,明白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初心如何難辨,真心如何寶貝。莎莎想要的無非一屋兩人仨娃四季三餐。好像有點奢侈,但又確實如此。
莎莎不太想在職場上繼續茍著,她深知自己對于做事的不熱愛。與人交的疲憊。她更知帶娃的艱辛,但,那是她還沒體驗的人生呀。未來十年,若有仨娃,還真的需要她全身心投入。以她的身體狀況,也不知是否能支撐應對。
女中醫說,人不要想太遠的事,想得兩三步差不多了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