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么多錢,許伯顏震驚地道:“這,這,這成衣也能賣錢?還能賣那么多錢?”他以為老二是把所有賣了的錢都送回來了,沒想到這只是其中一半。
許太夫人初始被驚了一下,然后很快回復平靜,問道:“那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兒子是想,這成衣鋪子比綢緞莊還好賺,自然是要繼續經營下去,只是這做衣服的人,不夠啊……”許仲顏老實答道。
“人手?”許伯顏已經被眼前的銀子晃花了眼,道:“要人手還不簡單,我們直接去鄉下招他幾十個娘子來。”
許太夫人瞪了一眼大兒子,然后看向二兒子道:“當初做成衣是十一娘的想法,現在十一娘對這方面怎么說?”
許仲顏道:“我來之前也跟十一娘談過了,她說我們這回能成功,就贏在一個‘新’字,別人家沒有的,我們有了,所以我們就贏了,但這種生意做一時可以,做長久不行,因為以后肯定很多人模仿,所以我們以后不管怎么做,最基礎的一點一定要做到,就是品質,所以繡娘的繡工一定要好。”
“十一娘一個小姑娘,倒是看得遠。”說完,也不看向這兄弟二人,問道:“那你有什么想法?”
許仲顏道:“兒子是想著,謝府和柳府原來不是跟我們家一樣做綢緞的嗎?家中繡娘肯定手藝不錯,不如我們跟柳謝兩府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合作?”
“兒子聽說,這兩家為了還錢,綢緞莊什么的全賣了,只留了一百畝的田地,家中仆人都遣到田莊去做佃農去了,兒子是想著,他們出人手,我們提供布匹,每件成衣按售價的一成結賬,母親覺得如何?”
“我看可行,擇日不如撞日,仲顏,你跟我現在就去這兩府問問。”許太夫人說完,準備起身道。
一旁的許伯顏上前扶住她,問道:“母親,那我呢?”
許太夫人拍拍他的手,道:“這個家怎么可以沒有人主持呢,我跟仲顏都走了,自然是你留下來看著,你在家里要好好管著那幾個晚輩,千萬別讓他們出去瘋。”
“是,母親。”許伯顏無奈地道。
去柳謝兩府談事異常順利,這兩家目前確實除了種田,沒有別的收入了,因此對于許府的提議,柳謝兩家幾乎都有點感恩戴德,因此沒有任何異義,許府就與這兩家達成意向。
晚上,許太夫人把許仲顏叫進房間來,問他道:“上次你讓人捎回來的花生油,我嘗過了,確實不錯,你們明年還打算種吧?”
那東西之前一直被人叫做地果油,十一娘怕自己說漏嘴,因此提議把這東西改名叫花生油,大家都覺得這個名字好聽,因此采用了。第一次榨了八斤油,后來許仲顏讓許大全又挑了一麻袋花生仁過去,榨了50多斤油,就讓人捎了三十斤給老宅。
“娘,那是自然的,十一娘這小姑娘,腦袋瓜子特別好使,種個零嘴來吃,也能榨出油來,這花生產量可是比芝麻強多了,一畝田地能產500多斤呢,一畝芝麻也才產80斤,還是上等的良田,所以我跟十一娘都打算明年多種些這東西。”
許太夫人平靜地看著他,道:“這回賣成衣,你自己留了多少錢?”
“母親,您,您,您問這個做什么?”許仲顏裝作緊張地問。
許太夫人沒有好氣地瞥他一眼,道:“算了,我也不細問了,你們有今天,算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了。”話鋒一轉,她又道:“不過,你這個花生,不能回上元縣來種!”
“娘,這,是為什么?”許仲顏不解地問道。
“一是因為李家,李家想在上元縣一府獨尊,他想做老大,我們就讓他做吧,你一房已經分家,去了府城,做生意怎么賺,都不關上元縣的事情,但若是用許家的田地種那些東西,要知道那些田地現在都歸你大哥,到時收獲的時候,就怕李家覺得礙眼,以李家的為人,到時使點什么手段,我們可是吃不消啊!”
許太夫人停了停,繼續說道:“二是因為親兄弟,明算賬,娘活了大半輩子,看過太多這些事了,兄弟間,最怕財產糾葛不清的,所以,我不希望以后我不在了,你們兩兄弟為了財產形同陌路。”
“娘——兒子不會跟大哥爭的!”
許太夫人搖搖頭,道:“我不是怕你跟大哥爭,我是怕——”說到這里,許太夫人還是沒有直接點出,而是道:“你沒有嫡子,十一娘又是個女兒,所以,該分的東西還是要分清,你現在也有家底了,到時去其他縣多置一點田產吧,十一娘那邊,那小妮子也是個小富婆,她如果要置,你也幫她掌掌眼,其他的,你是聰明人,母親就不啰嗦了,但你要記得一點,不管多親的關系,財產一定要分清,對四房那邊也是如此,知道嗎?”
“是,娘!”許仲顏正色道。
許太夫人揮揮手,示意他先下去,然后她繼續坐在椅子上沉思。
老大當初不顧她的反對,私自跟李府借錢,確實傷透了她的心,以前她以為這個兒子只是木訥,只是不善言詞,心地還是好的,沒想到心里有這么大的想法,后來還不起錢的時候,他做了什么?反倒是無辜的二房和四房,傾力相助,看到文府的下場,她更是對這個兒子心涼,老大媳婦看上去是個軟弱的,但這不過是表面,她其實就是沒有心,如果她有心,能常常過問廚房上的事,二房和四房的伙食怎么會克扣成這樣,不說這兩房,甚至四娘子伙食都被克扣,這些老大媳婦會不知道嗎?她不可能不知道,不過是不把這些事情當成需要較真的事兒。再加上那個不安分的林姨娘,以后,這個家還真不知道會怎么樣。
想到這些,許太夫人心里越發煩躁。
看到許太夫人的臉色不太好看,于嬤嬤捧著個小匣子過來道:“太夫人,要不要看會兒信?二老爺這回來的時候,替十一小姐捎了封信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