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想通后,先和李太婆說了這些異常之處,以及她心中猜測,她第六感直覺感到,此事,和蘭子的關系更大一些。
李太婆同意郭氏的猜測,道:“這都過了端午了,馬上中元節祭完祖就到中秋,你看看隔壁可有來拾綴一下子。這屋子塌了是不想起呢還是沒錢起,我看八成又想打蘭子主意。你得給蘭子看好了,萬不能便宜那不要臉的兩口子。”
郭氏會意,道:“家里都是孩子和姑娘,我叫忠哥這段時間在家吧。”
太婆大手一揮,道:“忠兒好好的做買賣去,我和你爺爺也沒啥事,白天就過來給你看娃子。你管我們兩頓飯就成。”
郭氏可高興,道:“奶奶,你們倆老來,我可就有了主心骨了。我啊,頓頓給我爺爺喝上兩盅。”
李太婆拍拍郭氏的手。就老頭子那點兒酒量……嗨,真不好意思自己開口,說每頓要喝兩盅的是我啊。憋悶了!
郭氏和李忠商量后,決定讓婆婆幫著留意外頭的風向。她就在家帶著孩子們,盡量減少外出,特別是蘭子,直接大門不邁二門不出的了。
蘭子安靜的個性,和英妹在繡架前雙手翻飛,天天都繡的很起勁兒。
雙胞胎小小的個子,被太婆幾句話一糊弄,也安安靜靜地跟著蘭子英妹做起了針線,不說成品如何,過程是用心到極致的。
嬌嬌性格內向,坐的住,笑笑坐上兩刻鐘,就要去噓噓一次,她是尿多人不懶的。
李俏對雙胞胎妹妹勤奮學習的態度,給予了充分的贊揚:“雙胞胎真棒,不愧是娘親生的。”
“老姐你是撿來的,村口大樹下撿的,對么?!我們是娘親生。”笑笑可是個小辣椒,她才不怕李俏這狐假虎威的。
“呃,老姐也……還要去干活呢,你們忙你們忙。”李俏訕訕笑著,對小妹,深感惹不起,招架不住哩。
走為上策,跑路。
剛好李母疾步進門,抓著李俏問:“你娘呢?”
“奶奶。我娘在后山喂雞呢,您歇歇,我去叫。”李俏鮮少看到李母這樣形象不佳的,這會兒滿臉是汗,喘氣不均,發髻蓬松。
“我喝口水,去找她吧”,李母連喝四杯涼茶,攏了攏頭發,提腳上后山。
李俏跟著奶奶上山,接了郭氏手里的食盆來喂,側耳聽著大人間的秘密。
李母自懷里掏出一張紙片,好似一張繡花花樣,李母遞給郭氏,道:“婉娘,這是今天集上得的,說是有這個花樣的物件,直接換白銀一百兩。這東西是啥花樣,你瞅瞅,我一眼看著好像在哪見過呢!”
郭氏仔細的看了半晌,道:“娘,我也看著眼熟,就是想不起來呢。咱這南莊灣集上咋會有這么貴的東西呢?!”
覺得奇怪的不止郭氏婆媳,李俏一眼看到這個花樣,就認出是東莊廟廟會上的那個攤位上的花樣。
道:“奶奶,娘,我看到過呢。東莊廟廟會上就有這么個攤位,也在找這個花樣的物件,那老板說最低給一百兩,東西好,還要加呢。我姑和蘭子姐都看到了。”
李母恍然大悟,道:“怪不得,這攤上圍的人都擠不進,我拿這個紙片子費了老勁了。這么值錢,可不人人都想拿。”
郭氏低笑道:“可不,人人都想換那一百兩銀子呢。娘,咱倆都有印象在哪見過,別人也是有見過的,說不定這幾天,咱村里就能多幾個地主呢。”
李母深以為然。
晚飯間,李俏說起了這事兒,一時間家里所有人都參與了討論。
“一百兩能買十畝水田了,這還是最低的價格呢。可惜咱家沒有這物價,也不知道哪個幸運兒能發此大財。”李林老氣橫秋的嘆道。
李太婆呷了口米酒,道:“這也不一定是為了這物價,八成后頭還有事呢。依我看,就是真有這花樣的物件,也不能立馬就去換,且得看看呢。”
李忠贊同:“奶奶說的在理,槍打出頭鳥,可不就是說這個。”
李俏道:“你們說會不會是這個花樣是什么秘密寶藏之類的,所以才這么高的價格收進去?”她是腦洞大開,想象豐富。
但是森森否決了老姐。
森森道:“秘密寶藏能讓這么多人知道?這肯定不行。我覺得這個是失傳的什么手藝,有人想重新學會,然后賺錢。”
這個李林投反對票。道:“不對,手藝這想法不對,這跟寶藏一樣,知道的人太多了,就不值錢了。我覺得這就是個航海圖,……”
李家的飯桌沒有食不言的規矩,家庭會議都是飯桌上開的。這兩月有太公太婆的加入,每每話題討論的更加熱烈,連寡言少語的英妹都常常在這邊吃了飯再回老宅。
今天這紙片子李林從學堂也帶回來一份,李俏斷定現在的南灣莊,家家戶戶都是在討論這件事情,這物件也可以鎖定就在南灣莊前后幾個村了。
“蘭子姐,就你還沒有說哩,你是支持二哥還是我?”森森在和李林打賭,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爭取的機會。
蘭子看看倆弟弟,烏眼雞一般的誰也說服不了誰,挺為難的,哪個都不好糊弄,都精的猴似的。
她決定誰也不幫,道:“我想他們雖然明面找的是這個花樣的物件,背后是在找人,找擁有這個花樣物件的人。”
郭氏眼睛一亮,道:“蘭子接著講下去。”
蘭子道:“這個人肯定是在咱們上寧縣,東莊廟廟會的時候,要找的人已經鎖定在咱們周圍三四十里地的村里,今兒來南莊灣擺攤發紙片子,那么這個人就在南莊灣附近的村莊,不會遠了的。這個要找的人應該還是個女的,成了親的。”
李俏盯著蘭子好半晌才回神。這是原裝的十二歲少女么?她前世混的這么慘,原來都是自己智商不夠的原因。自己集近六十年的人生經驗和智慧,才猜透的一點點苗頭,在蘭子那里就是順帶的。
好吧,我就是只笨笨鳥。離展開夢想的翅膀飛翔,遠的很。多多撲騰撲騰翅膀,練習吧。
蘭子也是沒有想到,自己的猜測竟然一絲不差,自己的命運也因這事兒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七月半蘭子給爺爺奶奶,娘親弟弟在自己家廢墟上置辦了一桌飯菜,連著紙錢,經文樣樣齊全。
這一年多了,她寄居李家,嬸娘叔父待她與親生無異。姐妹四個一樣衣衫一樣裙,過年的緞子襖兒都是一塊料子裁的。
蘭子心里越是感激嬸娘叔父的撫育之情,心底就越恨劉家生的絕情無義。這七月半家家戶戶請祖宗祭祖,劉家生齊金桂愣是沒有燒一張紙錢,點一炷香。
郭氏勸蘭子不要在乎,“你就當家里就你一個人了。”遂幫著蘭子買了祭祖的菜品紙錢,再教蘭子燒至七成熟,搬去隔壁劉家地盤上點香祭祖。
因著是在李家燒的,郭氏還跟蘭子收了五十文的高額柴火費,別讓劉家祖先吃不安生。南莊灣一帶有這習俗,源自燒香拜佛借了廟里的火,也得給錢,不然就是幫這點火的人燒的香。
李太婆教蘭子用舊陶盆早點燒經文,燒紙錢給祖宗,說是晾涼了好讓祖宗揣兜里帶走。
單獨給劉奶奶和蘭子娘的,留到最后燒,這也是講究按資排輩的,早燒了輩分大的順手了,蘭子娘這樣的小輩只能干瞪眼。先給輩分大的孝敬完,再給至親留私房,老少咸宜。
蘭子夜里和李俏私話,道:“太婆說我要是有空,給我奶奶和我娘多折點子元寶,這個就和銀子一樣,值錢。紙錢就像咱日常用的銅板,看著多,實際上沒多少。”這學問老深了。
李俏立刻承諾幫蘭子裁金紙,方便蘭子隨時有的折。
嗯,獨幫幫不如眾幫幫,娘親要用的,奶奶要用的,太婆要用的,全部都代勞了。
此后經年,太婆再也不裁紙了。
太婆有她的一幫子老姐妹,不時聚在一起研究探討念經的事項。什么九龍會經,什么五百歲經,還有十二生肖經,名目繁雜,用人考究。生肖,屬,相,出生年月都有講究,不同的年份月份念什么經用什么人。
學霸李木同學都說這是一套及其復雜的課本,他沒有兩個月理不清楚。
她哥都這么說了,所以李俏絕了當能人的心。找了個機會和郭氏講:“娘,您老了也得去念經,把這套規則搞清楚,保管您到八十歲腦子都是水靈清的。”
郭氏道:“我還指著自己到老來過吃香喝辣的日子呢,念經得初一十五吃素,你們別想省我那點子葷菜。”太婆倒是念經的人,除開初一十五,哪頓沒肉沒酒都吃不下飯。
李俏為自己的忽悠水準捉急,看來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吃素念經的,比如她外婆她娘。老年婦女相信生前念經,死后升天的事兒,她奶奶李何氏好像也是持觀望態度啊。
人死了,就是立馬投胎。比如她,真沒啥大不了的。李俏第N次在心里說著真心話,不敢外露怕死了被當妖怪抓起來,生活如此美好,萬不可辜負哩。
八月秋風起。
蘭子家的房子還是沒人來看一眼,“這劉家生還要不要這個宅基地了,這么大的地方,就這么荒廢著?!”李太公和李忠說起蘭子的爹,都不知道該怎么說他,真不知道這人的腦子是咋想的。
被李太公念叨的劉家生,此時也掙扎在僅剩的良知和白花花銀子之間,他還在掙扎,可是齊金桂已經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