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計算,這艘拂曉號的平均航速應該是十一節。”實習生曹云在筆記本寫寫畫畫之后,將結果匯報給隊長呂大良。
這已經是他們第十三次對這艘虎級新式海船的航速進行測量了,通過平均核算,得出了拂曉號的平均航速。
“虎級”海船是裴茳對新式五千石海船的標定命名。首次制造出來的三千石海船被命名為“狼級”,聽說夷洲島上的高雄港已經開始研發更輕量級,航速更快,動作更靈活的護衛型武裝航船,命名為“狐級”護衛艦。同時,還在研制排水量更大、載重能力更強的“熊級”海船。
山長裴茳曾經給所有的學生們描繪過一種令人向往的場景——海上戰斗群。以“鯊”級旗艦為中心,以“獅”級重型戰列艦為主要武裝,以“虎級”“狼級”驅逐艦為前鋒,以“狐”級護衛艦為騷擾力量和護翼,上百艘航船組成一支無敵的海上戰斗群,身后再跟著上百艘“熊”級運輸艦……這樣的船隊,將成為雄霸海洋的海上霸主,橫掃天下。
光光聽著山長激情的演說,就已經讓人熱血沸騰了。這不是神話,所有人都堅信這樣的一天會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現實。因為如今的大海上,只擁有“虎級”和“狼級”兩種新海船的“四海行”船隊已經成了沿海一帶不可忽視的一股海上力量,哪怕是錢越國和南漢國的水軍,拿四海行的新式海船也沒多少遏制的辦法。無論是操控性還是航速,都將他們的元寶型沙船甩開一條街,更別提遠海的續航力和抗風浪能力了。而“狐級”護衛艦和“熊級”運輸艦最遲明年就能研發出來,后年說不定就能試航。“獅”級戰列艦和“鯊級”旗艦想必也不會太遙遠,到了那一天,“四海行”的海上力量上還有誰能抗衡?
之所以這兩年“四海行”在沿海一帶的通行沒有受到各國水軍的狙擊,不但是因為“四海行”的船隊大部分都在外海航行,只要不是為了補給,很少靠近沿海各國的港口,此外“四海行”的東家胡里安也很懂漢人的規矩,逢碼頭就拜,送過來的禮物也很令人滿意,上上下下打點的也都比較到位,所以各國水軍也就沒有什么動力去圍堵“四海行”的船隊。
然而各國水軍所不知道的是,四海行的幕后東家并不是那個胖胖的胡商胡里安,而是裴氏、齊氏和福建林氏等人組成的夷洲島開發大聯盟。
各國水軍不知道這個秘聞,講武堂的學生們卻是知道的。因為他們尊敬愛戴的山長裴茳就是夷洲島開發的總策劃人,每年裴山長都會帶著一批最好的學生親自登上夷洲島,實地對夷洲島開發建設工程進行部署。而每一年,講武堂的學生們都會為了這幾個登島名額進行明爭暗斗,因為只有跟著山長登陸過夷洲島的人才能隨侍山長左右,有幸成為山長親自教導的人。
這不但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更加迅速的提升,最重要的是這已經成為講武堂學生們心中的一種無上的榮耀。
只有這些人,才能算裴山長的親傳弟子。
迄今為止,這樣的幸運兒還沒有超過十個人。其中,一個叫趙虎的學生是最令人羨慕的,只有他和洪熙、烏強三人是唯一跟著山長兩次登陸夷洲島的人。洪熙是洪佻先生的嫡子,烏強是山長的書童,這兩人本來就是常年陪在山長身邊的,不去說他。趙虎卻是北地孤兒出身,只因在講武堂學習時,各門學科都表現優異,脫穎而出,受到了山長的親睞,成為山長最杰出的弟子。
正因如此,沉默寡言的趙虎也成了講武堂學生們最閃耀的那顆星。
呂大良雖然與趙虎是同班同學,也是最早進入講武堂學習的孤兒之一,卻遠沒有趙虎那么幸運,他甚至都沒有隨侍裴茳登陸夷洲島的機會。
羨慕歸羨慕,呂大良也很清楚自己與趙虎之間的差距。數學、地理、測繪和航海術相差并不太多,但在戰術、體能、武技和戰棋推演上,卻遠遠不是對手。尤其是陸戰推演,連洪佻先生對趙虎也是贊不絕口。
跟著山長登陸夷洲島的,大都是各門學科中的佼佼者,如趙虎這般身兼數科之長的,只能說是鳳毛鱗角了。
不過聽說在去年新進講武堂的一個叫崔昊的學弟,也展現出了非凡的學習能力,深受各位師長的關注。剛剛在上個月,山長已經宣布,崔昊將在今年隨他一同登島。短短一年的學習,就獲得了登島的資格,是講武堂三期學生里用時最短的一位。
講武堂中,天才輩出。這讓呂大良這種資質不算非常好的學生壓力很大。但是呂大良總是記得山長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這個世上,從來不缺乏天才,缺乏的是一種不斷挑戰自我,不斷超越自我的決心。認準一件事,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哪怕是一個極其平凡的人,也能做出精到極致的事來。
人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堅持。水滴石穿,才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正因如此,呂大良在實習期選擇專業訓練方向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航海。他決心要成為“四海行”艦隊中的一份子,做一個優秀的船長,在山長所描繪的“海上無敵艦隊”中占據一席之地,縱橫四海,揚威天下。
愿以一身肝膽和熱血,為山長的海上夢想做個小小的馬前卒。
這就是呂大良的堅持。
呂大良相信,只要堅持下去,資質平凡的人同樣可以發出最熾烈的光和熱。
“拂曉號,平均航速十一節。”呂大良拿過曹云記錄和計算的紙,一絲不茍地復核了一遍,確認無誤后,口里復誦了一遍結果,并認真的在報告上填上這一組數據。
測“拂曉號”的平均航速只是他們這一個實習小隊的第一個課題。接下去還有九個課題,如夜航定位、船隊后勤保障能力提升、高雄港八千石船泊位設計、夷洲島鐵礦勘探等等。
實習期為一年。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他們這個小組要完成以上十個課題,并提交課題報告。經裴茳審核通過后,他們才能獲得正式擔任“四海行”職司。
如呂大良,他的申報專業是航海術。如果實習期表現優良,那么畢業后的第一個職司就是分配到某條船上擔任見習船長。由老船長帶領繼續學習培訓一到兩年,經考試合格后,就能成為某條新船的正式船長了。
而曹云,他的申報專業則是建造術。他畢業后的第一個職司肯定是夷洲島上的見習建造師,見習期滿并經考試合格后,將帶領一個新的建造團隊為夷洲島進一步開發擔任碼頭、倉庫、民宅、高雄新城等等的建造工作。
同一隊的還有申報地質勘探專業的李東陽,申報后勤保障專業的周翔,申報農業栽培專業的邱建樹。
他們是一個共同的團隊,選擇的專業或許不一樣,但努力和堅持的方向卻都是一致的。
發光和發熱。
為了自身的價值體現,也是為了報答山長裴茳的似海深恩。

月下青草
不顧身體疲勞,熬夜寫出來的一章。明天就要回家了,桂林最深的幾個印象是——青芒好吃,印象劉三姐很棒,桂林米粉不錯,小南國的菜很合胃口,東西巷的夜生活很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