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冬雪落下時,我收到縣文化館的回信。
信封很薄,躺在我的掌心輕飄飄的,卻讓我雙手發(fā)抖。周曉梅坐在我對面,織毛衣的竹針停在半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我手里的信。
“快拆開啊。“她催促道,針尖不小心戳到了手指,疼得她“嘶“了一聲。
三個月前,周曉梅帶回的那本《徐志摩詩集》點燃了我心中埋藏已久的火種。那些夜晚,我伏在桌前,用周曉梅送的鋼筆寫作,將多年的心事,鄉(xiāng)間的見聞,還有與周曉梅的愛情,統(tǒng)統(tǒng)傾注在紙上。
“要不,你先看?“我把信,遞給周曉梅。
“不行,“她把毛衣往膝上一放,說道,“這是你的時刻。“
我深吸一口氣,拆開信封。里面只有一張對折的紙,上面印著縣文化館的紅頭字樣。我飛快地掃過那些工整的印刷字,在最后一段停住了:
“……《梧桐樹下》情感真摯,描寫細(xì)膩,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擬刊登于下期《青山文藝》,特此通知。另邀請作者參加12月20日舉辦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座談會……“
“怎么樣?“周曉梅急得站了起來,毛線團滾到了地上。
我把信遞給她,說不出話來。她接過信,眼睛快速移動著,突然發(fā)出一聲尖叫,撲過來抱住了我。
“我就知道,你能行!“她的聲音因激動而尖細(xì),開心道,“我家要出個大作家了!“
“什么大作家,“我不好意思地?fù)项^,笑道,“就一篇小文章。“
周曉梅已經(jīng)跑到門口,朝院子里大喊:“叔!嬸!得勝的文章要被縣里刊登了!“
父親正在院子里劈柴,聞言停下斧頭,皺眉望過來,問:“什么文章?“
“得勝寫的散文,“周曉梅揮舞著那張紙,笑著說,“縣里說寫得很好,要登在雜志上呢!“
父親放下斧頭,慢騰騰地走過來,接過信紙。
“真的?“他抬頭看我,眼神復(fù)雜。
我點點頭,心跳如鼓。父親沉默了一會兒,轉(zhuǎn)身往屋里走:“今晚加個菜。“這在他口中,已經(jīng)是最高的表揚。
周曉梅興奮地掐我的胳膊,笑道:“看吧,你爸多高興!“
晚飯時,父親罕見地拿出半瓶白酒,給我也倒了一小盅。
“喝點,“他簡短地說:“暖和。“
我小心地抿了一口,辣得直咳嗽。父親沒笑我,反而若有所思地說:“開春,把房子翻修一下。“
“啊?“我沒反應(yīng)過來。
“翻修房子,“父親重復(fù)道,眼睛卻看向周曉梅,說道,“總要準(zhǔn)備準(zhǔn)備。“
周曉梅的臉“騰“地紅了,低頭猛扒飯。母親會意地笑了,往周曉梅碗里夾了塊最大的肉。
飯后,周曉梅堅持要洗碗。我陪在廚房,看她麻利地刷鍋擦灶,哼著小曲兒。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將院子染成一片純凈的白。
“曉梅,“我靠在門框上,認(rèn)真地說道,“謝謝你。“
“謝我什么?“她頭也不回地問。
“要不是你鼓勵我投稿……我真……沒有信心……“
周曉梅轉(zhuǎn)過身,手上還滴著水,搖頭說道:“不,是你自己有才華,你才有機會。得勝,你知道我最喜歡你哪一點嗎?“
“我……”
周曉梅走近幾步,壓低聲音:“你看著悶不吭聲,心里卻裝著整個世界。“
我的心,因她的話而脹滿。這一刻,我想把世上所有的美好都給她。
雪停后的第二天,我開著三輪車帶周曉梅去縣里參加座談會。她特意穿了那件水紅色棉襖,頭發(fā)用我送的梧桐葉發(fā)卡別起,看起來格外精神。
“緊張嗎?“路上她問我。
“有點。“我老實承認(rèn),方向盤因手心的汗而變得濕滑。
周曉梅從車廂探身,在我耳邊輕聲道:“想想河邊,那些勿忘我。“
縣文化館是一棟灰白色的二層小樓,門前立著“文藝為人民服務(wù)“的牌子。我們到得早,會議室里只有幾個人。一個戴眼鏡的中年男子迎上來:“是程得勝同志嗎?“
我點點頭,聲音發(fā)顫。男子熱情地握住我的手,說道:“我是《青山文藝》的編輯李明,你那篇《梧桐樹下》寫得真好,特別是對等待心理的刻畫……“
整個座談會,我都在恍惚中度過。李明編輯說了什么,其他作者分享了什么,我都記不清了。只記得周曉梅一直坐在后排,眼睛亮晶晶地望著我,每當(dāng)我看向她,她就偷偷豎起大拇指。
會后,李明編輯特意留下我,若有所思地問:“小程啊,有沒有考慮過寫長一點的作品?比如小說?“
“我……我沒寫過……“我結(jié)結(jié)巴巴地回答。
“你有生活,有感受,“李編輯拍拍我的肩膀,肯定道,“這些東西,就是最好的素材。試試看,寫好了可以寄給我。“
回程時,周曉梅比我還興奮。
“你要寫小說了!“她不停地說,眼睛里透著光,“寫什么呢?寫我們的故事好不好?“
我笑著搖頭:“不好。哪有那么多人愛看我們的故事。“
“怎么沒有?“周曉梅不服氣,說道,“農(nóng)村青年的愛情,理想與現(xiàn)實的碰撞,多動人啊!“
三輪車駛過一片松樹林,陽光透過樹枝在雪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我突然有了靈感:“也許……可以寫一個關(guān)于等待與重逢的故事。“
周曉梅安靜下來,她知道我在想什么。她沒有吃醋,只是輕輕握住我的肩膀,說道:“寫吧,一定會很美的。“
元旦那天,周曉梅送了我一件手織的毛衣,深藍(lán)色的,領(lǐng)口和袖口有簡單的花紋。
“第一次織,“她不好意思地說,“有點歪歪扭扭的,別嫌棄。“
“哪能。”我立刻脫下舊棉襖,換上毛衣。毛線柔軟溫暖,帶著周曉梅身上的氣息。
“好看嗎?“我問她。
“好看。”
春節(jié)前一周,我去鎮(zhèn)上置辦年貨。集市上人山人海,吆喝聲此起彼伏。我正在一個攤位前挑選花生糖,突然聽見有人喊:“程得勝?“
回頭,我看見一個陌生男子,三十歲上下,穿著供銷社的制服。我疑惑地看著他,問道:“你是……“
“張永康,“男子伸出手,笑道,“冷云的丈夫。“
聞言,我的心臟猛地一縮。面前這個面容和善的男人,就是她孩子的父親。我機械地握住他的手:“你好。“
“常聽冷云提起你,“張永康笑著說,“說你從小就特別照顧她。“
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只好僵硬地點頭。張永康似乎沒察覺我的異樣,繼續(xù)熱情地說:“聽說你現(xiàn)在寫文章了?真了不起!冷云說你從小就愛看書……“
他每提一次冷云的名字,我的心就刺痛一下。眼前不斷浮現(xiàn)冷云抱著孩子的情景,還有她說的那句“要幸福啊“。
“……有空來家里坐坐,“張永康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只聽他說,“冷云總念叨著,要謝謝你以前借她的書。“
“好……好的。“我含糊地應(yīng)道,匆匆告別。
回家的路上,我心神不寧,差點撞上路邊的樹。張永康憨厚的笑容,一直浮現(xiàn)在我眼前。他是個好人,配得上冷云。這個認(rèn)知,讓我既釋然又莫名失落。
周曉梅一眼就看出了我的不對勁。
“怎么了?“她接過我手中的年貨,問我,“臉色這么差。“
我猶豫了一下,決定實話實說:“今天,我遇到冷云的丈夫了。“
周曉梅的動作頓了一下,很快恢復(fù)如常:“哦?人怎么樣?“
“很……很好。“我坐到炕沿上,說道,“他說,冷云常提起我……“
周曉梅坐到我身邊,輕輕握住我的手,問:“你難過嗎?“
我搖搖頭,又點點頭:“不是難過,就是……有點復(fù)雜。“
“我懂。“她把頭靠在我肩上,說道,“畢竟愛過。“
簡單的幾個字,讓我眼眶發(fā)熱。是的,我愛過冷云,全心全意地。
那已經(jīng)是過去式了。
現(xiàn)在,我身邊這個善解人意的姑娘,才是我要共度一生的人。
“曉梅,“我轉(zhuǎn)向她,說道,“我們春天結(jié)婚吧。“
周曉梅瞪大了眼睛,嘴唇微微發(fā)抖:“你……這是求婚?“
“算是吧。“我點頭,“雖然,沒準(zhǔn)備戒指……“
她突然撲上來抱住我,力氣大得驚人:“我愿意!誰要戒指啊!“
除夕前夜,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周曉梅也來了,她和母親配合默契,一個搟皮一個包餡。父親破天荒地講起了他年輕時的事,說他們村當(dāng)年有個姑娘,辮子又黑又長……
“爸!“妹妹促狹地眨眨眼,說道,“你該不會在說媽吧?“
父親老臉一紅,低頭出屋燒水準(zhǔn)備餃子。母親抿嘴笑了,餃子煮熟,她悄悄往父親碗里多放了幾個他最愛吃的韭菜餡餃子。
看著這一幕,我心里暖暖的。
這就是家的樣子,平淡卻溫馨。將來我和周曉梅也會這樣,或許還會有個調(diào)皮的孩子,在屋里跑來跑去。
午夜時分,我送周曉梅回家。雪又下了起來,紛紛揚揚的,落在她的頭發(fā)和睫毛上。走到村口時,她突然停下腳步。
“得勝,“她仰起臉,雪花在她臉頰上融化,眼睛看著我的臉,問我,“我們會幸福嗎?“
“會的。“我拂去她發(fā)間的雪花,說道,“一定會的。“
回家路上,我去看了那棵梧桐樹。雪花覆蓋了樹干,但我仍能摸到刻在上面的我們的名字。手指觸碰樹皮的瞬間,我仿佛看見春天來臨,樹上冒出嫩綠的新芽。
那晚,我在日記本上寫道:“1997年1月1日,雪。今天向周曉梅求婚了,她答應(yīng)了。我們將在春天結(jié)婚,就在梧桐樹發(fā)新芽的時候。父親準(zhǔn)備翻修房子。冷云的丈夫是個好人,這讓我釋懷。我要開始寫那個關(guān)于等待與重逢的小說了,主角不是我,也不是冷云,而是所有在命運中輾轉(zhuǎn)卻依然相信愛情的靈魂。“
寫完后,我走到窗前。雪已經(jīng)停了,月光照在雪地上,整個世界安靜而明亮。院外的梧桐樹靜靜佇立,光禿禿的枝丫指向星空,仿佛在無聲地訴說一個關(guān)于等待與希望的故事。
明天,雪會融化。而春天,終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