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從冥冥中知道他們是一個人,不是穿越與重生的關系,而是前世與今生的關系。
他們只不過是生活在不同的環境里,養成了不同的性情。
不同的世界觀對他的沖擊是巨大的,一件事情會生出多種觀點,他腦子像漿糊被攪成一團。
就在剛才,劉海似乎看到了一點光亮,只不過還有些模糊,沒能整理出結果。
后世的自己到底對我造成了多大影響,是好是壞——
盜墓賊:我給你帶來了超前的見識。
捕頭:不,你差點毀了我,你影響到了我。
盜墓賊:為什么?
捕頭:你帶著我去闖蕩江湖,去圓你的江湖夢,可你所謂的江湖,不過是種虛妄的幻想,你想所有人都圍著你轉,你想所有人都把你當大俠。你想當主角,卻沒有主角的勇氣,遇到山賊你逃了,遇到挫折你退縮了。
盜墓賊:識時務者為俊杰。
捕頭:不,你是膽小怕事,你還虛偽懦弱。
盜墓賊:我哪里虛偽。
捕頭:你口口聲聲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做一個人民警察,當一個好捕快。但其實,你只愿意在你無聊的時候,去做你愿意做的事,去辦容易解決的案子。一旦有損你的利益,你又會以各種理由推脫,甚至制造冤假錯案也毫無愧疚。你不記得了嗎,你之前還想讓人去幫王卜凡頂罪,說得是那么理所當然。
盜墓賊:哈哈哈,對,你說的都對,但我就是你,這也是你自己的想法。
捕頭:不不不,我雖然沒做什么好事,但心思比你單純多了,也從不會憑仗家里的勢力去欺負弱者。你給我滾,從今天開始我不想再見到你。
盜墓賊:哈哈哈,你讓我滾,你就會死,你會死在那個地宮里,最后變成一堆白骨,無人問津。直到幾百年后,又被我踩斷脖子,又是一個新的輪回。
捕頭:不,你撒謊。地穴根本不存在,神女峰根本沒有那個山澗,這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盜墓賊:哈哈哈,你會死的,你會死的。
劉海:我不會,我一定會找出真相,我一定可以。
……
書生負手而立,靜靜的等待,他知道劉海有所領悟,也不負自己一片苦心。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一次或多次的感悟,有人仕,有人隱,有人悟道,有人入魔。
書生選擇了‘隱’,但不代表他就要遁入深山修道參佛,他只是堅定的走著他自己的路,不受外物干擾。
劉海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眼神清明。他現在或許做不到老人的剛直,但他至少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劉海向書生抱拳,“謝了。”
書生見到劉海回神,這才暢快的笑了起來,拱手回禮道:“不必謝我,你應該感謝的是這間屋舍里的老人。”
劉海深以為然,于是,他轉身正對小院深鞠了一躬,這是他一生中最鄭重的一禮。這種文人才有的禮節讓他感到不適,但他還是堅持以最虔誠的心態完成了這一拜。
書生也正了正衣冠,以更加標準的姿態,同樣向著小院行了一禮。
“事不宜遲,我們這就回縣衙,只有為王卜凡洗脫冤屈,才是對老人最大的感謝。”劉海道,他不再計較得失,不再顧忌縣令,不管前路艱險,都要趟過去。
“正是。”書生道:“沒想到大海你有如此奇異的天賦,可以從氣味判斷出真偽,不然這個案子就難辦了。”
二人原路返回,速度比來時快得多。
值守的劉三遠遠看到劉海身影,給對面衙役使了個眼色,兩個挺胸收腹站了個筆直,精氣神立馬就上來了。
待劉海經過時,二人同時抱拳,大聲說道:“兩位劉大人好。”
劉海滿意的點點頭,一只腳剛跨入大門,人又停了下來,這讓劉三好一陣緊張,這位爺真不好伺候啊。
劉海只是想起了一些事情,要事先交待一番。“劉三,你跑一趟臨江樓,通知柳湘云,讓她今晚好生招待我的一干同僚,我或許會去得晚些。你告訴她這是我親口交待的,不可待慢。”
“是,劉大人。”說完直接就向外跑去。
今夜的酒宴是他劉海提起的,現在為了查案,肯定不能按時赴宴,但也不能不管不顧,所以他才想到讓柳湘云代為招待。
劉海來到正堂稍坐,書生就將證物借了出來,兩套衣物,一套是王卜凡的,一套是丁翠的,外加一封王卜凡手書的情信,以及王卜凡認罪畫押的罪狀。
劉海感到有些兒戲,這些證物只有書信是有效的,至于那份畫押,劉海根本懶得去看,屈打成招這種事不要太簡單了。
當仔細檢查過衣物后,心里就有數了,看到書生滿懷期待的樣子,劉海并沒有直接將答案說出來,而是問道:“書生,你說要重審這個案子,最難的是什么。”
書生道:“當然是找出證據,一是證明王卜凡無罪,二是找到真正的兇手。如果只是憑你的嗅覺,是不能做為呈堂證供的。”
劉海道:“但我已經確認王卜凡不是兇手,難道我就不能向吳縣令提出重審此案?”
書生搖頭道:“可以,但吳縣令肯定不會接受的,那樣只會顯得他判決有誤,除非你能找到有力的證據,逼迫縣令重審。”
劉海又問道:“如果我能說服丁翠的父親撤訴呢?”
書生道:“如果是這樣,也許可以把斬首的日期延緩一些,但那很困難,丁員外是個很固執的人,想要說服他幾乎不可能。”
書生其實早就考慮過這個案子,這件案子最大的問題是結案太快了,根本沒有做過仔細的調查。如果能夠將斬首的日子拖延一些,再去現場仔細堪查,挨家挨戶的詢問附近住戶,還是有希望的。
看到劉海有一些焦躁的走來走去,書生道:“也不是沒有辦法,除非……”
劉海急問:“除非什么?”
書生道:“除非敲響登聞鼓。”
劉海眼前一亮,登聞鼓響必有冤案,這句話可不是沒道理的,因為敲登聞鼓的人都要先挨一頓殺威棒才能申訴冤屈,但能夠挨過去的很少,最算你挨過去了,你拿不出證據也是白挨了一頓打。所以,現在的登聞鼓幾乎成了一種擺設。
書生道:“可是,王老的身體哪里受得了殺威棒的幾下鞭打呀。”
劉海輕笑,道:“呵,只要逼得吳縣令不得不重審此案,我就有九成把握抓到真兇。至于殺威棒,那還不是我說怎么打就怎么打。”
書生一拍腦門,自己真是一葉障目,這么簡單的關竅都沒有想明白。
而恰巧在此時,縣衙外傳來一陣鼓聲,鼓聲緩慢、沉重,不急不徐,敲鼓之人報著必死的決心而來,因為他看到了希望。
劉海與書生對視一眼,彼此都能從對方眼中看到一種情緒,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