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李明新說徐晨華有過光榮的歷史
路上李明新講起徐晨華的光榮往事,“徐總家族很有錢的,他創業和其他老板不一樣。國家單位辭職下海,起點比別人高。他懂得稅法,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他也是律師,講求公平正義。來江州創業,源于他報效母校的教育之恩。江州政法大學是教育他做人做事的地方。”
“會不會是因為有初戀在這邊喲!”程兆鄰喜歡八一八別人的初戀情史。哪個成功的男人背后沒幾個女人啊。徐晨華這么風流倜儻,高大偉岸,就是男人也會新歡他這樣的男人啊!更何況是那些貌美的年輕女子?
“徐總啊!徐總的故事可多了,他就是這點好,外面瀟灑之后還曉得自己是有家室的人。他很看重自己的家庭,別看他風趣幽默,感情上對周總還是很認真的,他們有時候鬧矛盾還讓我去調停。”李明新得意的說。
“啊!這些也得你親自上場啊!清官難斷家務事啊!”程兆鄰很好奇的問。老板的家務事誰能管得了啊!弄不好還會惹上麻煩,也許是李明新故意顯擺的。
“沒你想的那么復雜,我就是中間傳話,讓他們破解尷尬。他們都是很好面子的人。但是遇到共同的利益,他們又是站在一家人的立場處理的。話說來江州投資,徐總還是賺到錢了,只是農業這個坑一直在虧錢。”
“是啊!農業虧損是無底洞。聽說集團層面還要成立一個農業公司啊!”程兆鄰問這個事情,也是希望調到有錢的公司去。
“那個事情韋總牽頭在做,將來會不會跟我們這邊合并還是未知數。集團幾個老總有錢,都想來玩一玩。徐總不怎么看好,只是象征性投了兩百萬。劉鑫他們投資的多一些。據說是一個移民項目,拿過來就可以運作。我還沒去具體看,流轉土地面積要比我們錚華農業這邊要小很多。”
“小試牛刀,集團肯出錢還是可以。拿政府移民項目,大有來頭啊!”
“怎么說呢!區農委的一個官員和徐總是一個界別的政協委員,兩人關系不錯,然后徐總就推薦給韋總他們去接洽的。那個項目在一個小山上,面朝長江,要是開發成別墅還是很不錯,單純搞農業沒得盈利。我們白云村這么平坦都是處于虧損邊緣的。”李明新不看好這個木埡的移民農業項目。
“從報表上看公司沒有虧損啊!就是我們的產業鏈太長,漏洞太多。稍不注意就虧損了。”程兆鄰從賬務上看公司確實沒怎么虧錢。錚華農業尤其獨特的食用菌產業鏈,各環節緊密配合。但是很多收入是在內部空轉。
李明新說這是難得避免的,李清華把公司坑哭了。徐總還想借助他在BJ的政商關系把我們的食用菌賣到新發地批發市場,他來之后看重利益,總覺得徐總虧待他。總后出險招,引誘出納把錢轉到他私人賬戶上。背后干了不可告人的勾當,一來就把人家小姑娘芳心騙了。
“確實太卑鄙了,利用小姑娘的無知。”程兆鄰知道這個出納才大學畢業,接替錢嘉的。錢嘉去集團上班不久,就出現這種事情。徐總沒得法又把錢嘉調回來,畢竟公司需要人品端正經驗豐富的人做出納。
“他來做常務副總我就不看好,韋總還提醒了徐總這個人不能重用。他聽不進去,我也沒得辦法。”李明新很生氣的說,當時的情況確實如此,他歷歷在目。
徐晨華在江州讀書的時候,喜歡一個高干子弟。后來她進京在司法機關上班,和李清華結婚了。同學會他們都來江州了,因為機關單位沒得什么大的起色,她慫恿李清華來江州投奔徐晨華。
那年月徐晨華是江洲政法大學優秀校友,是熱心人士。看著同學混得不好當然愿意拉出來一起干事業。他第一站就選擇了做農業,他沒有十足的把握,還是把上海賠償的5000萬帶到江州來創業。
人和人創業的起步是不一樣的,很多人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拿著老家的房子起步;而徐晨華二次創業是拿著高額的資金以及背后強大的支撐——徐氏集團的支持。作為公務員下海創業,他無怨無悔。從事農業,為老百姓提供健康食品是他的家國情懷。
有人擔心從原來單位出來沒有工作或者出路,徐晨華從不畏懼從頭再來。上海的撤場意味著他在江州的新生,拉上沈榮光,李明新,周肖微,阿飛,魏成建等鄉黨親人來到江州。
“徐總原來很有錢,這兩年比過去節約多了。”李明新也感覺老板的資金捉襟見肘。很多想開啟的項目都是斟酌再三。
“貸款困難了,投資環境沒得過去那么好。現在辦企業的人太多了,本來很賺錢的事情都變得不賺錢了。房租,稅負社保,人力成本都是壓垮企業的最后的稻草。當老板確實不容易了,不像個體戶不想開就關門。”
“是啊!我們做農業,你不能把土地退給農民吧!他們種地不賺錢,把土地拿出來出租海盜一年一畝有500-800的收益。自己種地刨除肥料,種子,收獲的時候人工肯定賠定了。我們種植食用菌產值高,可以維持基地運作,富硒大米很有影響力,基本上可以把我們的土地費賺回來。”
“這個利潤這么高啊!”程兆鄰不敢相信這話是真的。
“今年秋天你會看到的,現在說你還不相信啊!江州糧食集團都在收購我們的大米運到外地市場銷售。碚嘉這個地方土地富硒,種植富硒產品很有市場。”
“徐總當時很有遠見啊!把不賺錢的水稻打造成高端農產品。我們湖北恩施富硒,怎么沒有開發出來啊?”
“好資源需要包裝運作吧!浙商都是很精明的,不起眼的打火機都可以出口海外賺外快,更別說其他產品了。”
人靠衣裝馬靠鞍,這么一群人走到哪里都是顯得很有錢,地方招商很喜歡這樣的企業家。徐晨華確實有實力把這個鎮的農業做好。他付出了心血,還把自己的財富帶到這片土地上,報答這個城市給予他的一切。。
“這幾個同事不曉得能不能把花溪分公司做起來啊!”程兆鄰有點懷疑他們的能力,一個老頭連電腦都用不來,一個也是沒讀多少書。。
“放心,他們之前在南溪市場干過一段時間。都是徐總和阿飛認識的人,不存在拿不下來這個活。男人任何時候不要說自己不行!一定要說自己行!這個事情能搞定!”李明新說道。
“我明白了,做事一定要自信。”財務專業的程兆鄰很多時候缺少自信,盡管他的座右銘是: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很多時候他猶豫不決,對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甚至懷疑自己的人生。或許經歷過一些失敗才會這樣,來江州他早已擺脫自負。
“這就對了!跟著徐總好好干,我們公司需要年輕人扛大梁!公司不會虧待每一個勤奮上進的人。走掉的都是自己有缺陷而不知道去彌補的人。這些人走到哪里都會被淘汰!”李明新看到太多的悲劇。
“李總說的是至理名言,我已經三十歲,感覺來給自己的機會不多了。這個平臺我一定要好好把握!”程兆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