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穿越北宋之逆天系統

第三十八章 蔡相嫉忌有算計

穿越北宋之逆天系統 越騎校尉 3325 2019-05-23 09:05:00

  官家開了金口,蔡老相公為首的諸位中樞執相們終于在政和六年七月初終于下發了明文,為剿滅張吊眼海寇一事論功行賞。行文字詞間,執相們的意思很清楚,剿滅海寇,肅靖沿海,軍功縱然不小,但是也有御史蜂擁彈劾,這說明你過錯不少,不足之處很多,否則人家為什么不彈劾別人,偏偏噴你?所以還需要多加勉勵鞭策。于是這功過一抵消,封賞就出來了。

  不要錢的散階勛位給得足足的,明威將軍升兩級,擢為正四品壯武將軍;由于武散官不足以顯彰,中樞還給劉伯陽加了個文散官,從六品上,奉直郎。勛位升為輕車都尉。

  職事官品則繼續卡得死死的,僅擢升從六品秘閣修撰,守明州防御使,知昌國縣事。至于明州團練捉守使一職,由于失地收復了,海賊肅清了,也該去職了,不能再兼領行軍權柄。這點,中樞的執相們算得很清楚。

  但是讓一個從六品官兼知一個從八品的知縣,的確太掉價了,中樞執相們臨機一動,給劉伯陽加了份差遣,提舉明、杭、江陰州市舶司,等于負責管理兩浙路的海關。

  安排這份差事是用了心的。當初劉伯陽為了能讓海商們出船出人相助,是許了好處的:昌國縣每年簽發一定數量的火票給出力的海商,持此火票可在各處市舶司免稅,這點官家和政事堂都答應和背書過的。

  劉伯陽成了昌國知縣,執行這一條在實際中就尷尬了。市舶司和昌國縣兩不相屬,如果市舶司買這個面子,可以按朝廷明詔所言,認昌國縣這張火票;要是不買這個面子,有的是辦法不認這張火票。現在劉伯陽以昌國知縣兼提舉兩浙路的市舶司,事情就好辦了,市舶司必須認昌國縣這張火票,官家和政事堂的背書也不至于被人詬病。而且市舶司原本是個模糊的臨時差事,主官什么品級,完全上面說了算。所以劉伯陽提舉兼領兩浙路的市舶司,參考提舉路轉運司和常平司,跟他的官級相比,還算守職了(低官職兼領高官位的差事,為守)。

  劉伯陽是個有上進心的年輕官僚,接任兩浙路市舶司后,立即采取了幾項措施。首先厘清市舶司的賬目,追繳虧欠稅款,完善市舶司的財務制度,堵上相應的漏洞。這一條在一群“專業會計師”的幫助下,迅速收到成效。第二,清晰稅目,根據朝堂下發的“收稅準則”,細化明確稅目,然后張榜公布,廣而告之;第三板斧就是嚴厲打擊走私漏稅。

  “進口稅”方面,各大海商以及海外諸國的海船到了兩浙路,基本上都是停在明、杭、江陰州的港口里。畢竟這個時代的交通運輸條件下,你不停在這些有碼頭、倉庫和道路的港口里,去偏僻小港搞走私,只能螞蟻搬家,耗時耗力。越是大宗的貨品,越難走私,因為轉運太麻煩了。而且“進口”的貨品總要在各州縣轉運出售,有的是辦法檢查和收繳稅款。所以劉伯陽在各港口通往外地的水陸要道設關卡,收繳“進口稅”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追繳“出口稅”上。

  現在大宋富足,除了劉伯陽私下控制的肥皂、玻璃器皿等“海外新奇產品”,還有香料等傳統“進口產品”,海外諸國進口到大宋的貨品并不多。反倒是出口的茶葉、瓷器和絲綢等,在海外諸國極受歡迎,需求數量非常大,是“走私商品”最大的幾項。

  劉伯陽打擊“出口走私漏稅“的方法非常簡單,所有在市舶司繳納出口稅款的海船,派發特別制作,有暗記和編號的“號旗”一面,插在桅桿上方可出海。有號旗的海船好說,對于沒有“號旗”的海船,劉伯陽傳令兩浙沿海,言明:“無號旗者即為走私,諸船無論軍民,皆可肆意捕獲,遞交有司,籍沒貨值六四對分。”

  意思就是沒有號旗的兩浙路海船就是走私船,無論是經制的官方水軍,還是諸位有著報效朝廷之心的民船,都有權力和義務捕獲他們,遞交給市舶司。然后這些被以走私之名沒收的貨品,大家六四分,市舶司得六,出力的軍民可分四。

  而現在在兩浙一帶,有能力巡視海域的力量,除了昌國巡檢水軍,就是屬于劉伯陽的商會船隊和屬于許家的商會船隊。他們完全有能力封鎖兩浙幾個港口的海路,挨個檢查出海的海船,有號旗的放過,沒有號旗的一律俘獲,膽敢反抗的,先打了再說。當然了,他們都會把部分俘獲的走私船只私下轉交給賈存隨指揮的昌國巡檢船隊,讓官軍在“緝私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帶頭作用。

  抓到一串典型后,各海商被劉伯陽如此簡單粗暴的方法給嚇住了。雖然心有不甘,伺機反擊,但在目前,你還想在兩浙采辦貨品,出海掙錢,就得老老實實交稅。而且這個時代的關稅真的很低,相比販賣到海外的暴利,這點稅款真的不算什么。海商們好漢不吃眼前虧,也犯不著為了省把米把整只雞都給搭上,咬著牙都把稅繳了。

  兩個月整頓過去,效果是立竿見影,兩浙市舶司的稅款翻著跟斗往上漲。一船船的銅錢通過運河轉運到汴梁,極大地緩解了因為官家揮霍無度而造成的財政緊張。大宋財神爺、三司使董方難得在官家贊許起地方官來,稱贊提舉兩浙路市舶司的劉安明,理財有方,為國分憂,實屬國之棟梁,干練能臣。

  官家也很滿意。他生性好奢侈,又好求仙尊道,修道觀、治宮宇,揮霍無度,三司使沒少在他面前搶天哭地地叫窮。現在多了一份財路,而且這份財路金額巨大,又是常年都有的長期進項,這讓官家揮霍起來舒心了幾分。于是大筆一揮,給劉伯陽剛出世不久的長子,自己的第一個外孫,劉綏寧封了個上騎都尉。同時也給劉伯陽過世的祖父父親普調一級,先祖父追贈特進,先父追贈光祿大夫。

  但是蔡京就有點急火攻心了。

  在當今的朝堂上,能得官家寵信的閹黨奸臣們都各有“專長”。童貫,善治軍領兵,在西北累立軍功,給官家掙下了不少可“彪炳青史”的盛名;其余諸位,包括蔡京自己,連同梁師成、楊戩、王黼、李彥,以及已經涼透的朱勔,除了都是下套害人、逢迎諂上的作妖小能手,更是收刮暴斂的高人。

  正是因為這些人能夠滿足官家名、利等方面的欲望要求,所以才會深得圣眷寵信,氣焰熏天。現在突然冒出一位可以直接文體兩開花,兩手都能抓,兩手都抓得硬的新寵臣,這讓蔡京很有危機感。

  治軍打仗,安境撫民,種種都做得不錯;逢迎諂上、下套害人,做得不比自己差,現在還表現出理財的才干。你這么能干,以后還能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真的要好生防備這位冉冉升起的新貴,要不然用不了幾年,怕是自己的位置要不保了。

  “來人,把五哥兒叫來。”

  不一會,蔡條就趕到了。

  “郎伯,你尋我有事?”

  “上次你說收買了劉安明身邊的書童小廝?”

  “是的郎伯,”蔡條得意地說道,“那書童小廝喚作劉振至,是劉家的世代佃戶,從小跟著劉安明讀書,最親近不過。不過劉安明中舉為官后,覺得這劉振至難堪大用,便不再重用。劉振至心生怨言,被兒子無意中探知到了,便花了些心思和手段把他給收買了。”

  “不再受重用,為什么?”

  “郎伯,我派人去打聽過,再根據劉振至話里的意思推測,應該是這劉振至畢竟小戶人家出身,天資有限,陪著讀讀書沒有什么問題,但是轉寰官場之間就拿不出手了。盡管如此,畢竟是跟隨多年的舊故,劉安明還是很信任他,專辦親屬往來之事,還能出入書房,可以接觸到劉安明不少機要。”

  “嗯,那就好。你好好籠絡此人,務必弄到更多的消息。據我所知,劉安明應該有不俗的海商勢力,但是誰也搞不清其真正的實力,這很讓人尋味。”

  “郎伯,這點我通過那個劉振至打探過。劉安明此前沒有什么海商勢力,自從與許家結親后,在許家的幫助扶持下迅猛發展。而且那劉安明十分聰慧,過耳不忘,學得了數門海外語言,能夠與那些海外商人,甚至泰西大食商人溝通商談,所以能夠很順利地獲得他們的貨品。而且我還聽那劉振至說,劉安明似乎得了機緣,招募了一批海外能人,可能還獲得了海圖,知悉了從我大宋到天竺大食一線的海路。只是此事被劉安明隱藏得極深,一時無法探知。”

  蔡京出身興化軍,跟福-建路的海商關系密切,知道能夠通曉海外語言,直接跟海商溝通會占多大的便宜。更重要的,這劉伯陽居然機緣巧合,不僅知曉了海路奧秘,還招募了一批能人,能直通天竺大食,這兩點比什么都管用。有這些做基礎,能夠迅速發展出不菲的海商勢力,這就可以理解了。而且此事事關重大,肯定不愿讓外人知曉一點點,所以遮遮掩掩的也能說得過去了。

  蔡京知道,每一家海商巨賈,都是有自己的“獨門秘訣”,而這份“秘訣”比什么都重要,天王老子來了也不愿透露半分。

  “既然如此,五哥兒,你讓那劉振至多用心,盡量摸清劉安明這海商的勢力。如此能干,還家有巨資,這就讓人不得不防了。”

  “郎伯,孩兒明白。”

  “對了,嘉王還經常邀你相聚嗎?”

  “回郎伯,嘉王還請我明日去王府一聚。”

  “那好,你可在嘉王面前如此這般幾句。”

  “孩兒記住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蓝山县| 苏尼特左旗| 甘德县| 鄯善县| 彰化市| 喜德县| 武冈市| 安新县| 澳门| 来凤县| 洛隆县| 榕江县| 石楼县| 铜梁县| 临朐县| 怀远县| 平江县| 页游| 仁化县| 瑞丽市| 乌兰浩特市| 乌兰浩特市| 资兴市| 黄梅县| 沾益县| 开远市| 巴青县| 海晏县| 读书| 富锦市| 社旗县| 当阳市| 诸城市| 襄城县| 平原县| 化州市| 三河市| 班戈县| 三门峡市| 广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