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的,再說了,過幾天爹爹的生辰的時候我就回來了。”
“好好照顧自己,別太累了。”
“好,娘你也別太累了,有什么事就吩咐香蘭她們去做,盡量別累著自己。”
顧氏將蘇清璇送到大門處,一想到女兒離家求學,自己不能在身邊照顧,便開口叮囑女兒。
蘇清璇已經在家里待了兩天了,周先生給的休沐時間到了,因此蘇清璇今天就早早的起床收拾東西去周府。
看到馬夫已經將馬車在門口停好,蘇清璇便轉頭對顧氏說到:“娘,我先走了,您回去吧。”
“嗯,去吧。注意安全。”
蘇清璇和顧氏告別完之后,便出了門,帶著挽晴上了馬車。待蘇清璇坐好之后,挽晴和車夫打了聲招呼,馬夫便駕著馬車離開蘇府,往周府去了。
周府在太平坊巷,而蘇府在石貫子巷,兩條巷子距離挺遠的,乘馬車去也要大半個時辰。
周府的當家人就是周念周大儒。周家先祖原先不姓周,姓程。周家先祖程潁在周太祖打天下時,投身于太祖軍中,憑借著足智多謀和高超武藝,積累了許多軍功,從一名毫不起眼的無名小卒一步步成為太祖的左膀右臂,幫助太祖取得天下。
太祖建國后,犒賞有功之臣,于是便賜了程潁周姓,更名周潁,封定國公,賜定國公府。定國公與夫人育有三個孩子,其中大公子和三公子為嫡子,二公子為庶子。周念正是出于定國公周潁的嫡次子這一支。周念為定國公周潁的嫡次子的嫡孫。
周念自小便醉心于文史典籍,無心朝堂,常年都是書不離手,因此經年下來他博覽群書,學富五車,成為了一代大儒,享譽文壇。
周念向來喜歡平靜的生活,且定國公府自有大伯一家打理,因此周念便帶著妻子和孩子舉家搬至杭州,從此定居杭州。
周念育有兩子,都為嫡子。嫡長子為周易勤,年二十七。周易勤從小勤學苦讀,二十三歲時考中探花,后攜妻子搬至京城,如今在翰林院任職,為翰林院編修。
嫡次子為周易維,年十七,周易維自小十分仰慕先祖遺風,想要投身軍旅,保家衛國。因此他就從小學文習武至今。
蘇清璇自七歲起便拜周大儒為師,常年跟在周大儒身邊學習,因此蘇清璇與周易維自小便相識了,兩人同在周大儒身邊學習,稱得上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由于周念要求小兒子周易維必須先學習知識,通讀兵書謀略,學習武藝,而后才能投身軍旅,保家衛國,因此周易維此刻還呆在家里讀書習武,在這些年的勤學苦練下,周易維也算得上了文成武就了。
大半個時辰下來,載著蘇清璇的馬車便停在了周府門前。車一停穩,挽晴就攙著蘇清璇下了馬車。門房看到是蘇清璇,便出來迎其進門。蘇清璇進了門往里走,正當走到周府的抄手游廊時,聽到身后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便轉過身去,原來是師兄周易維。
“清璇你來啦!我還以為你今天不過來了呢。過幾天不是你爹的生辰嗎,你怎么今天就來了?”
“離我爹的生辰還有好幾天,我看著這幾天在家里也沒什么事,我便先過來了。等我爹生辰到了,我再跟老師告假回家。”
“原來是這樣。”周易維說完突然想起一件事。便又開口說道:“對了,我爹昨天告許我,我今年就可以去投軍了,我爹將我引薦給了鎮邊大將軍,等中秋節過完我就要去軍中了。”
“恭喜恭喜,你這么多年來的愿望快要實現了!現在距離中秋也還有一段時間,你得把該準備的東西都準備準備,這樣到臨走的時侯你就能輕松一些了。”
“昨天我爹和我說之前已經和我娘商量過了,因此我娘已經開始著手給我準備東西了。”
“那就好,還是老師和師母想得周全。”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往周夫人嚴氏的院子走去,蘇清璇到了周府,自是先要去給自己的老師和師母請安的,而周易維正好習武回來,想要找父親談事,碰到蘇清璇要去給父母親請安,便一起去了。

季繁花兒
十分感謝大家投的推薦票,謝謝大家的支持!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