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蘇清璇便早早地起了,穿衣梳洗好之后便往周念在周府里開設的學堂去了。
剛進到學堂里,蘇清璇便看見周易維在座位上溫習課本了。
“師兄早。”
“小師妹早。”周易維聽到蘇清璇的聲音,抬起了頭,向蘇清璇問安。
由于周易維要習武,于是他每天天沒亮就起來練武了,所以每次最早到學堂的都是周易維。
“聽說老師說程煜師兄明日便游學回來了,老師有意讓他明年下場去試試。”蘇清璇突然想到三師兄程煜游學快回來了,便開口提到。
“我也聽說了,父親每個半個月就會收到三師兄的游學文章。父親覺得三師兄通過這次游學已經對民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見識,所以就想讓師兄去試試。”
“看來這次三師兄收獲不小。”蘇清璇其實也很想去游學,奈何自己是一個女子且未及笈,父母也不放心自己一個人出去游學,所以游學的想法便暫時擱置了。
“而且三師兄在信中也和父親提到自己明年想下場。”
“三師兄游學之前策論便已經做得挺好的了,通過這次游學積累了見聞,他的策論肯定會作得更好的。”
“那是,策論本就是寫民生,體民情,提良策的。三師兄在游學過程中對我朝的民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策論不再僅僅停留于史集游記上所說的,而是親身經歷了,必會感觸良多。”
兩人正說著,周念走了進來。
“老師(爹),您來了。”蘇清璇和周易維一看周念走了進來,便起身,作揖。
“嗯。不用太過拘束,坐吧。”周念讓蘇清璇和周易維坐下。
只見來人一副讀書人打扮,頭上僅束了一個讀書人的發髻,發髻那里插著一根白玉簪,鬢角微微泛白,一身讀書人常穿的素色長袍,上面用銀線繡著仙鶴祥云。神情嚴肅,但不難發展的是嚴肅中藏著和藹。
在周念身后,又跟著進來了兩個人,這人便是蘇清璇和周易維的四師兄許世恒還有周念的書童子華。
“四師兄好。”兩人便又向許世恒問了聲禮。
“五師弟,小師妹好。”聽到兩人的問禮,許世恒便回了一禮。
“問蘇小姐,二少爺安。”子華向蘇清璇和周易維問安。
“都來了就坐下吧,準備開始授課。”周念讓大家都坐下,然后便從自己書童子華手中接過書箱,將今天準備講的《周禮》拿了出來。
“開始授課。今天我們講的是《周禮》中的天官冢宰篇。文章開篇寫到宰夫之職,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這一句說的是”宰夫的職責是掌管有關治理朝廷的法令,以此來規束皇帝和大臣的行為,監察他們是否做違反了法令。”
……
周念門下共有六名子弟。大弟子為自己的長子周易勤,年二十七,字謙華,取謙華勤勉之意。于四年前考中進士,為當今皇帝欽點的探花郎。
二弟子為李先旸,字若休,取自“雨旸時若,系是休征;天地交泰,斯稱盛世。”其父乃是禮部侍郎李由,為李由的嫡次子,年二十五,李先旸已于三年前考中進士,現在是正六品的朝議郎。
三弟子為程煜,字疏明,周念自“嶺上疏星明煜煜”給他取的字,愿他一生明亮如星辰。程煜出身寒門,家居揚州,在家行三,年二十一,已于兩年前考中舉人,如今在外游學。
四弟子為許世恒,字弦之,取自:《詩》:“如月之恒。”父許路驕,為諫議大夫。年二十,已于一年前考中舉人,如今還在周府的學堂進學。
五師弟周易維,尚未取字,于一年前考中舉人,心系國家安定,將投筆從戎,將于今年中秋投身行伍。
小師妹蘇清璇,年十三。拜在周念門下已有六年,工書善棋,琴畫非凡,史書典籍、周易策論皆有涉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