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道:“‘曲有誤,周郎顧。’”
魯肅笑道:“這乃實話,公瑾曾在喝醉之時聽出旁人彈錯的音調。這等惠耳,實屬難得。”
周瑜笑了。有人夸自己時,倘若并不喜悅,那真是有毛病。
諸葛亮卻道:“此話我似乎有點不信。一個音符差入渺小如世界一只蟲蟻般,如何能個個分別。子敬休得唬我。”諸葛亮似乎并不相信。
周瑜道:“先生可以一試。”他似乎又從高興變得有點憤怒。
倘若旁人就是不相信你做了你能做的事,還大聲說出來,那是該不高興。
諸葛亮道:“好!我便彈奏一曲,倘若公瑾不能從此曲中聽出任何差錯,便給我一個人。反之我便答應你一件事。”頓了頓,給了周瑜一點思考的時間,又道:“公瑾放心,我所要之人,一、你并不認識,二、與你以及江東的利益并無何損害。”
周瑜道:“好,我愿陪先生賭上這一次。”他非常相信自己的耳朵,根本沒有在意諸葛亮要的這個人會是誰。
諸葛亮在周瑜答應的時候,便走到古琴旁,坐下。
靜默片刻,便彈了起來。
他所彈乃《梁甫吟》,是諸葛亮最喜愛的一曲,未出山,隆中隱居時便經常奏唱。
只見周瑜聚精會神的聽著,他一定要聽出諸葛亮所彈錯誤之所在。他是非常相信自己的耳朵,只要有錯,他必能聽出。
只要有錯。
壞了。
周瑜心頭一秉,倘若諸葛亮并不彈錯,那自己便也不能聽出何處有錯。
自己第一次栽在了諸葛亮的手上。
雖然,在旁人看來,這不是第一次。剛才激周瑜抗曹時才是第一次。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諸葛亮把手放下,一曲已過。
周瑜雖心有不平,卻仍微笑道:“先生此曲并無差錯,所以我也聽不出有何差錯。是先生勝了。”
諸葛亮道:“亮擺了公瑾一道,實在不好意思。但若非如此,我所要之人,不久便會一命嗚呼。所以非得出此下策。”
周瑜道:“哦?此人是誰。”
諸葛亮道:“當時,我并不在場,細微末節,還是由蕭少俠來說吧。”他知蕭景不似南榮諦那么急躁,更多的是冷靜,所以讓蕭景來說。
蕭景便一字一句的把昨日游建業和游郁桐葉的事告訴了周瑜,當然也說明了他們想要替游郁桐葉伸冤。
周瑜聽完道:“此事不難,況且也并非這年輕人的錯。但直接放人似乎不合規矩,也無法給顧濤家人及百姓一個交代。”
南榮諦急道:“方才大都督已答應放人了呀。”
周瑜道:“我答應了的事便不會反悔。我只不過想說,待我明日親自審問,真如你等所言,我便只判他自保誤殺的罪名,只需賠上一點銀兩給顧濤家人。當然,銀兩我來出。明日黃昏,你們便能見到他。”
南榮諦立馬喜道:“多謝大都督。”
……
一夜無話,次日清晨。南榮諦早早便起了身。他還是在擔心周瑜的承諾。
畢竟,一個并不是第一次見面就有相見恨晚感覺的陌生人的承諾,似乎確實很難讓人信服。
同樣早早起身的人,還有蕭景。應該說,他并未入睡,因為他一整夜都在想著周瑜彈奏那首《長河吟》。并非此曲乃神作讓他回味無窮,實際上,蕭景對音樂也是無甚興趣。
他所以夜不能寐,是因為楊琳那晚吹那曲調與此曲毫無差別。
蕭景天明起身時都笑了,自己為何如此在乎此事,似乎除了自己家族及南榮諦之事,自己從未如此過。
蕭景一出屋,便見南榮諦在驛館門口來回踱步。南榮諦也瞧見了蕭景。
“大哥,你說那游郁桐葉現在到底怎樣了,那周瑜的承諾可靠么。”南榮諦急著道,以至于都不曾注意到蕭景稍有厚腫的眼袋。
蕭景道:“堂堂一江東大都督,倘若這等信義都不曾有,豈不是遺笑天下。”
南榮諦道:“但我已等了這多時,卻未見有何動靜。”
蕭景笑道:“當然不會有何動靜,因為周瑜說的是日漸黃昏之時,如今日剛上山頭,如何能有動靜。恐怕,他人都未曾起床。”
南榮諦道:“大哥,你不曾睡好嗎,還是我動靜太大,吵醒了你。如何這么早便起了身。”他似乎終于發現了這個問題。
蕭景道:“無關你事,日已上升起,本是該起之時。”
這時,驛館門口蹦蹦跳跳進來一小孩。
當蕭景與南榮諦看到這小孩時,便愣在了原地。
因為這個小孩他們曾見過,便是那殘城之女楊琳的兒子。
這小孩看見他們在此也是一愣,隨后便道:“哎,冷冰冰叔叔和他的二弟也在這里。”
蕭景笑道:“何為冷冰冰叔叔?”蕭景笑了?他似乎自己都沒察覺,他最近似乎笑得有點多,他似乎在開始改變。
最激動的還是南榮諦。
南榮諦佯裝憤怒道:“為何他就有稱謂,而我就是附屬般的‘他的二弟’?”
小孩道:“因為我娘不經常提起你,只告訴了我你的事,但我也并不關心。”
南榮諦道:“哦?這么說來,你娘似乎經常提起我大哥咯?”
小孩似乎發現說錯了話,趕緊跑到門口大喊道:“娘親!蕭叔叔和南榮叔叔也在此地。”
驛館門口走進了一頭戴斗笠,臉挽面紗的女子。不是楊琳會是誰?
蕭景見她后道:“你來了。”
楊琳道:“我來了。”
蕭景道:“我早該算到你今日來的。”
楊琳道:“哦?你如何得知?”
蕭景道:“因為你在我等后方,我與我兄弟一刻未停歇,便到了此地。算算日子,你也該是今日到。”
楊琳道:“我只是問你如何知道我要來,你似乎并未聽懂我說的話。”
蕭景道:“我知你并不是問我這個,但其中的細微末節卻不必再說,我只知,你現在已到了。”
楊琳默然。
片刻,對她兒子道:“楊瀾,去叫掌柜開兩間房,備一桌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