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澈獨自破門而出,行走在不算冷清的繁華街上,皇宮離兵部尚書的府邸不遠,沒花多長時間,寒澈就來到殷府門前。
殷府門前有兩座大雕塑,立在左面的是一頭巨大的金色麒麟,麒麟的雙眼用血色寶石鑲嵌上去的,栩栩如生。
右面是一頭銀白色的白虎,白虎張開血盆大口,與麒麟對視,好似下一刻就要從雕塑中走出來一般,好不神奇。
殷府的大門沒有關,但寒澈還是輕輕走上臺階,扣了扣門。
對于殷蕭這個人,寒澈是非常尊敬的。當年季舒云帶著剛剛出生的寒澈去巡游忘川河,被歹人所劫殺。就是殷蕭帶著一隊人馬日夜奔襲,前去搭救,結果天不遂人愿,當殷蕭去時,季舒云已經被殺。
盡管如此,殷蕭還是背著奄奄一息的寒澈,扛著季舒云的棺材一步一步踏回大秦。
聽到叩門聲后,殷府一仆人連忙望眼過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是大秦三皇子啊!
那下人連忙跪下行拜禮,道:“恭迎三皇子。”
“行了行了,快起來吧!”寒澈瞥了那仆人一眼,覺得有些眼生。待那仆人起來以后,寒澈將那人從上到下大量一遍,漫不經心問道:“陳老呢?我記得平常都是他看門的。”
寒澈平常也會經常光臨殷府,殷府中上得了臺面的下人他幾乎都認識。尤其是在殷府看門的那位老人,總是對自己噓寒問暖的,雖然嘮叨吧,但卻不煩人。就和那老太監高讓有些像。
寒澈只曉得那老人姓陳,名字倒是給忘了。
看起來年紀不是很大的仆人認真想了想,像是在整理自己的語言,半天才躬身答道:“我爹他,他近日受了些風寒,臥床不起。就讓我來看門了,等過了冬他身子骨好些,就回來了,我經常聽我爹說起三皇子的威名……”
“哦,這樣啊!知道了。”
寒澈也沒功夫和他閑扯,不屑地回了一句,繼而向著一條建造在水上的棧道走去。
雖然剛下過雪,但是殷府中的那片大湖泊依舊清澈見底,水中還漂浮著些綠油油的海草。水中的魚兒洋溢地搖動著身子,一陣陣浪花此起彼伏,很和諧。
但倘若是一位武學至尊站在這里,或者是一位文生賢人,或是那些修煉界中的佼佼者,天境八九品的老神仙從這棧道經過,就會看出此處湖泊的不凡。
湖泊上的棧道連接著殷府的所有閣樓,這些道路縱橫交錯,看似平淡無奇,里面卻有大學問。
從天上向下看去,這些棧道最后都集結在湖泊中央的一個點,很像一個陣法,似乎是在封印著什么。
至于這條湖泊從何處來,又流向何處,怕是殷蕭也說不出來個所以然來。
河面上風平浪靜,一眼望穿秋水,可誰又知道,這條湖泊的暗流有多么洶涌澎湃呢?
殷若曦正在房中讀一卷古書,每每讀到深奧難解之時,總會皺起眉頭,認真思索一番。
這個從小冰雪聰穎的女子,真可用文韜武略來形容了,武功文治,樣樣精通。善于鉆研古術典籍,好習圣人之書,也好江湖之上,山門之間的門派之爭。
要說殷若曦的缺點,也就是那臭脾氣了。整日里就喜歡在人前擺出一副冰冷的面孔,仿佛別人都欠了她錢似的。
殷若塵則是在一旁研究著棋譜,一邊翻閱著一些儒家大賢的文章。
殷蕭是從軍旅之中殺出來的,一向靠拳頭說話,對天下這些一般的讀書人并不怎么認可。略微翻翻史書,就可以看到,大多的亂世爭霸的時代,那些所謂的讀書人,都喜歡以文亂法,巴不得天下大亂呢。
所以亂世雖然看似是王朝爭霸,其實說到底還是那些文人墨客閑得慌。今天他契詔覲見,明日他作詩筆伐,搞的人心惶惶,久而久之,就有戰爭了。
所以即使他現在身居高位,閑暇時間也盡是習武,讀書倒也是讀,不過大多讀的都是些兵家典籍,或是那山林異事。
至于他的兩個孩子喜歡解讀文人寫的這些東西,他心里雖然不是很喜歡,卻也不加阻攔。
所以老人常常這樣告誡自己,儒生雖然可恨,可那些大文儒,還是很厲害的。要是他的這兩個孩子將來能在小圣賢閣的諸天寶鑒上留下個姓名,那也是功德無量的事啊!
“寒澈!?”
正讀古卷入迷的殷若曦突然心頭一顫,口中默默念叨一聲,抬頭向外看去。外面是一片寬闊的庭院,畢竟這是殷若曦強烈要求改造的。
為了建造這個庭院,當時殷若曦連招呼就沒打,直接拆了有兩三棟閣樓,當時可把殷蕭一陣氣。
“怎么?有人來了。”殷若塵看到妹妹的異樣,也講書隨手往座子上一扔,在躺椅上深深向后靠了靠,腦中閃過一個激靈,略吃一驚,拍手叫好:“寒澈。”
殷若塵說完這句,就一個華麗的轉身從靠椅上下來,整了整衣袍,準備出門迎接寒澈。盡管寒澈跟自己玩的很開,私下經常以兄弟兒子相稱,但該行的禮節還是一點也不能少的。
殷若塵出去后,一襲白衣的殷若曦緊跟著哥哥的步伐,面容冷淡,但是眼中明顯多了一些期待的眼神,就像小孩子得到心愛的糖果一般。
殷若塵從小就知道妹妹的感覺特別靈敏,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都遠遠超乎他所見過那些自以為天才的人。
要是平常人來,殷若曦肯定不會有這樣的反應,就是他那老爹回來,殷若曦還指不定心沉書海呢。
能讓她提起興趣的人,怕也只有寒澈了吧!
“三皇子。”
遠遠見那熟悉的身影,殷若塵躬身行禮,笑呵呵地打著招呼。
聽到三皇子這三個字,寒澈原本陰著的臉又抽了抽,故作生氣,責備道:“若塵,你要再這么叫我,我保證這是最后一次來殷府了。”
寒澈其實很討厭三皇子這個稱呼的,尤其是親近的人這么叫自己。
就連洛雪衣也深受寒澈感染,向來只在外人面前來叫寒澈三皇子,私底下直呼自己的大名就可以。可是洛雪衣還是顧忌太多東西,所以私底下稱寒澈為三公子或者三少爺。
寒澈雖然不是很理解,但是三公子和三少爺聽起來明顯比三皇子高大上多了。什么三皇子?這個稱呼真夠俗的。
“哈哈哈……,阿澈,該講的禮數還是要講的。”
聞言,殷若塵捧腹大笑,走上棧道,與寒澈相向而馳。
由于寒山寺和殷蕭的一些關系,使得這兩個少年關系也異常密切。兩人都是同年出生,但是寒澈比殷若塵大了半個月,于是殷蕭面對寒澈的時候,就習慣親切地叫一聲阿澈或是澈哥兒。
“無事不登三寶殿,說吧!澈哥這是又碰到什么難事了,我殷若塵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寒澈平日雖然松散浪蕩,但也絕不是那無賴之輩。其實,他很少來殷府的,每次想和殷若塵喝兩杯時,都是提前約好,找家偏靜的酒家,喝個酩酊大醉,不醉不歸。
一來是為了避嫌,寒澈雖然不懂朝堂之上,皇權之爭這里面的真正文章,但沒吃過豬肉還見過豬跑呢!
二來,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殷蕭是他的救命恩人,這個人其他都好,就是愛和自己講道理。但是兩人畢竟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在很多事情上觀點會起很大的爭執,
尤其是這老頭子有意撮合他和殷若曦,這才是寒澈最頭疼的事情。他對殷若曦好,是因為他把殷若塵當兄弟,也自然而然的把若曦當做自己的親妹妹了,絕不是那老人家口中的那些男女之事。
“怎么?想你了,就過來看看,不歡迎?”寒澈瞪了殷若塵一眼,心里想你這是找抽呢!
“哈哈哈,這就是澈哥見外了,你的心事都掛在臉上呢!”
河上的棧道上,兩人共同進退,并列而行。一位紫衣藍袍,高昂消瘦,頭發略帶凌亂,看起來有些邋遢,面容卻如雕刻一般英俊,只是面上有些惆悵。
另一人青衫翩翩,背著手負持一把白扇,一臉明媚清朗的笑容,頭上簪著一發束,有些儒生的風范。
遠遠一看,青衫儒生竟有些像那少年丞相明言,但是細看,就會發現兩者截然不同。
殷若塵的一言一行都透著股直率坦然的跡象,而那少年丞相,雖然一襲樸素白衣加身,但總給人一種看不透的感覺。
“寒澈!”殷若曦對寒澈的身份毫不避諱,有些冰冷地直呼其名,也算是打了個招呼吧!
“若曦妹妹啊!幾天不見,又變……又長高了啊!”寒澈本來是要說幾天不見,殷若曦又變漂亮了呢,結果害怕被他們理解錯,這才改口。
看到面色冰冷的女子,寒澈心頭的霧霾一驅而散,早就見識過殷若曦一身武藝,以前只覺得女孩子打打殺殺的太危險。
到了今天,寒澈竟然還慶幸起來,還好殷若曦對百家學問都有接觸,不然還真不知道該找誰習劍呢。
“油腔滑調。”對于寒澈的友意示好,殷若曦表示不買賬。
昨夜還躺在那叫云裳的女人懷中飲酒作樂呢!今天有事就來求自己了,他現在怎么不去找他那個紅顏知己去啊!
殷若曦心中有些小憤怒,只是她和寒澈不一樣,不是一個善于將表情掛在臉上的人。
像寒澈,他笑就是真開心,假如他臉色陰沉,就代表他不太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