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秦宮。趙高匆匆的腳步打斷了大殿上笙歌的節奏。胡亥不耐煩的向著一群舞蹈的歌姬揮了揮手。失去了笙歌妙舞殿堂驟然顯得空洞了許多。
“陛下,大捷。”趙高一臉難以掩飾的喜悅,“章邯率軍北上連克趙都信都、邯鄲,趙歇已率趙軍殘部退守巨鹿。”
“章邯現在在哪?”胡亥正為這個不適時宜出現的趙高感到憤恨,聽了他的捷報后,忽然顯得異常的興奮。
“邯鄲。”趙高說,“我軍連日征戰,糧草供應不及。章邯現在駐軍邯鄲休整部隊,等待朝廷的糧草接濟。”
“從敖倉調撥軍糧輸送邯鄲。”胡亥以不容置疑的口氣說道,“糧草一到,令章邯馬上率軍包圍巨鹿,務必消滅趙國。”早在他父親統一六國時,他耳濡目染就已經知道六國之中趙楚是軍事強國。如今楚軍主力被殲,就剩趙國茍延殘喘。如果此刻滅趙,剩余各國的殘兵敗將毫無作為。
“陛下,不妥。”趙高臉上的笑容忽然消失了,他頗為憂慮的說,“章邯率軍東出以來,所向披靡。陳勝、項梁等叛軍皆被消滅。如若再攻占趙國,章邯聲望日隆手握重兵,再造之功將無人能及。恐怕……”趙高此刻對關東叛軍的形勢看得明白,趙國一滅,其他諸侯皆不足懼。帝國的重新統一指日可待。現在他最擔心的就是章邯,他剛剛除掉李斯。本以為可以高枕無憂獨享大權,此刻章邯的坐大讓他憂心忡忡。這個手握重兵,平叛救國的大將一旦奏凱還朝,對自己的威脅會比李斯更加危險。
“那怎么辦?”趙高的一番話,說得胡亥頓時醒悟過來,此刻他漸漸感到自己身后隱約襲來一股寒意。他也清醒的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面對可能威脅皇權的勢力的膨脹,讓他漸漸的感到忌憚和恐懼。他需要一種制衡來構建對自己掌控權利威脅的一種屏障。雖然章邯的所作所為是為了國家利益,但國家的利益畢竟只能有他一個人來代表。
“不如派王離率軍北上圍攻巨鹿”趙高突然眼睛一亮,頗為神秘的對胡亥說,“留章邯在邯鄲為王離運輸糧草保障后勤。”
“丞相的安排深合朕意”胡亥聽了不覺點了點頭。
攻占邯鄲后的章邯在趙國的舊王宮里召集眾將,開了一個軍事會議來商討對趙軍下一步的作戰計劃。章邯說:“趙軍舍棄都城,放棄邯鄲最后退守巨鹿已是窮寇。孫子曰,窮寇勿迫。趙軍雖處劣勢但畢竟曾是六國中的軍事強國,其戰斗力不可小覷。現在趙軍據守堅城,打攻堅戰會過度增加我軍的傷亡。不如把攻城聲勢做足,但不必急于攻克,以消耗趙軍兵力、糧草和士氣。還可以借巨鹿這一座孤城吸引諸侯軍來援,乘機一舉消滅反秦勢力。”章邯對于整個戰役的構想得到了將領們的響應。正當章邯準備下令進攻巨鹿的時候,朝廷詔令已由驛站的快馬送到邯鄲的秦軍大營。章邯恭敬的接過詔令匆匆看過后,下達了作戰命令:王離率副將涉間、蘇角統領長城軍團北進包圍巨鹿。自己則帶領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率軍移駐巨鹿南,沿黃河到巨鹿一線建設甬道保障長城軍團糧草補給。同時與王離軍在巨鹿外圍形成鉗形攻勢,隨時對諸侯援軍實施夾擊。得到命令的王離率領長城軍團迅速北上將趙軍包圍在巨鹿城內。與此同時章邯在邯鄲停住了腳步。
“夷平邯鄲城郭,把城里的百姓全部遷到河內。”章邯站在邯鄲城高大城墻下,沉思了片刻即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長史司馬欣的臉上立刻出現了一種少有的迷茫。他不知章邯出于一種什么樣的考量,竟然下達了這樣的一道令人匪夷所思的命令。
“邯鄲城堅池深足可屯軍固守,可以成為我軍控制河北的鞏固支撐點”長史司馬欣勸說道。“毀掉邯鄲城,倘若戰局失勢……”
“如今趙軍困守孤城已成窮寇,滅趙指日可待。我擔心河北平定后我軍回撤。民心不穩一旦出現反復,邯鄲必為叛軍對抗我軍重要據點。”章邯看著司馬欣迷茫的表情冷靜的說。
司馬欣明白了章邯的用意,深深為他的深謀遠慮所折服。他立刻調集軍隊進城將城里的百姓都驅趕到了城外,然后拆毀了邯鄲城墻,將城內的房屋點燃化為灰燼。無數百姓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家園被夷為平地痛不欲生。他們排著長隊夾在秦軍的隊伍中慢慢的向河內走去。站在廢墟外的章邯看著滿目瘡痍的邯鄲城,心里也不禁升起一股莫名的凄涼。他命令秦軍離開邯鄲移駐巨鹿南。秦軍開始從黃河到巨鹿修筑了一條甬道為王離軍提供補給。于是敖倉的糧草沿著黃河經甬道源源不斷的進入王離軍的大營。兵精糧足的王離在巨鹿城下的攻堅戰打得十分從容。面對秦軍猶如潮水般的攻勢,堅守在巨鹿城內的趙歇和張耳感到了無比的壓力和兇險。趙國求援的書信伴著馬蹄踏起的煙塵一路送進了彭城。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二0八年九月的一天,彭城。王宮的前殿里正在進行著一場關乎趙國乃至整個反秦政權存亡的軍事會議。已經當了三個月楚王的羋心,早已從一個牧羊人蛻變成了一個君主的模樣。畢竟是楚國王室的后裔,骨子里王族的血液給了他對權利的渴望與虔誠。短短一年的時間,陳王失敗,項梁戰死,曾經熊熊燃燒的反秦烈火轉瞬間變得奄奄一息。仿佛隨時有一陣風,就會將它吹滅。
“秦軍攻趙,趙軍向北收縮兵力,必然導致秦軍主力向北壓縮,這就為我們西進關中敞開了通道。我軍可趁秦軍主力在在河北攻打趙國無暇西顧關中空虛之機,出兵西進關中攻占咸陽一舉滅亡秦國。秦國一亡,河北的秦軍失去作戰的根本,巨鹿之圍可不戰自解。”項羽第一個站出來說。
“西進關中需要長途行軍,又有關隘阻隔,一時難以攻取。而面對秦軍數十萬大軍的晝夜圍攻,巨鹿城危如累卵怕堅持不了多久。倘若遷延時日一旦巨鹿城破,秦軍必然攜戰勝之威乘勢西進。而我軍不能攻破函谷關,則必然會陷入秦軍東西夾擊不利態勢中。不如即刻出兵北上援救,與諸侯在河北軍會師解趙國之圍。”劉邦略帶憂慮的反駁道。他深知乘虛進攻關中是一個絕好的機會,然而第一個攻入關中占領咸陽的人,必然會將滅秦的首功和關中豐饒的土地攬入自己的懷中,這將是爭奪天下的最大的政治資本。而以項羽的能力足以輕而易舉的完成這個作戰任務,這恰恰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事。
“倘若章邯回援關中,則可減輕巨鹿守軍正面的壓力,同時給諸侯援軍制造了協同趙軍內外夾擊秦軍的機會。而我軍則可以逸待勞設伏打援,將章邯的援軍殲滅在函谷關以東的山區里。”項羽不以為然的說。無意這是一個進退兩便的策略,較之于直接救趙擁有更大的彈性,卻承擔著最小的風險。
羋心本有乘機西進關中一舉滅秦的構想。但聽到項羽的提議,他心里不由的一驚。他漸漸的感到項羽這個戰略背后所隱藏的深意。項羽把整個戰局看得愈是透徹,就愈是令羋心恐懼。也愈令劉邦不安。此刻反秦戰爭進入了不可避免的決戰階段。秦國政權已然到了外強中干自顧不暇的境地,只要殲滅章邯在河北的秦軍主力,則西進關中將不會再有大仗可打,秦國或可不戰而降。而能否消滅章邯軍主力解救趙國之危,將會在道義和實力上決定著戰后楚國主宰天下的地位。
“如果放棄救趙坐視巨鹿城破,楚國將會喪失道義,也會在諸侯心中失去大國的地位。”陳嬰說。陳嬰的話點醒了身在朝堂的楚國君臣。除了出身市井的劉邦并沒有道義上的壓力外,這些出身秦朝官宦或楚國貴族的君臣們不得不對此有所顧慮。
“寡人以為魯公和武安侯的建議均為良策,可以同時出兵西征關中和北上救趙。”楚懷王羋心思慮再三終于做出了決定。這個看似順勢而為兩不得罪的權宜之計,卻是在兩個戰略方向上同時下注,贏的概率是顯而易見的。至于兩路大軍將領的人選?羋心用謙遜的目光掃視著在場的眾臣。他希望朝臣能說出自己心中所想又不可言明的話。
“西進關中需要一個仁義之人。項將軍雖然驍勇善戰,但過于殘暴。襄城一戰把城內百姓全部坑殺,所進攻的城池大多被毀滅。陳王、武信君統率楚軍多次進攻關中均未成功。此次用兵不如改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將領,用仁義做號召,向西收攬人心。秦地百姓遭受暴政蹂躪已久,如果西征大軍能倡導仁義對百姓秋毫無犯,則百姓必然望風歸降。”陳嬰頗為懇切的說。羋心和朝臣們聽了不住的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