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薩父親出生于一個極度貧困的農村家庭,其貧困程度,按母親的形容:做飯只有半邊鍋。他當兵后,一直奉行“一怕不苦,二怕不死”的精神,同時秉承良好的“謹言慎行”的良好風格,當了6年兵,轉干后上了軍校,在部隊又工作了8年,回到家鄉,在縣中學做了教導處主任。
他經常向麗薩傳遞他的成功經驗,那就是要人前吃苦,吃虧是福,謹言慎行,方得善終。
麗薩上個月接到一位同學的電話,是原來中學的同學。麗薩接到這個電話時,那位女同學一直哇哇直叫,說:麗薩,我是問你了妹妹才知道你電話的,你咋從來不參加同學聚會,也沒加入微信同學群。有人傳言你出國了,還有人說你好多年前失戀自殺了。
麗薩說:愛咋想咋想,滾蛋他們。
這位女同學趕緊打圓場說:誒誒,你別生氣哈,大家也是關心你嘛,我拉你入群?麗薩說:別,沒時間跟他們叨嘮。
女同學說:哎呀,你還是加入好了,免得別的同學瞎猜。
麗薩沒說什么,只是回了句:我現在有事。
女同學的提醒讓麗薩很煩,自己本來挺自在的,怎么就遭來這么大的同情了,要是再不結婚,是不是在他們眼里比死了還悲劇呢。麗薩開始琢磨這事兒。
周明是個老實踏實的人,他們也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如果自己和他媽媽搞好關系,對他再順從一點,或許可以走到一起。
可是,一輩子生活在婆婆挑剔而嫉妒的目光下,委曲求全,麗薩有些膽顫。
麗薩有的時候會對方覺有點幻想,他很懂得體貼女孩子。他們在一起很快樂,麗薩腦海里浮現方覺凝視自己的表情:絕望的眼神,委屈的下巴。這種表情極大地喚醒了她潛在的母性意識。可是他已婚,雖然有的時候流露出要和麗薩在一起的情緒,但是并沒有任何實質的承諾。有的時候,麗薩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夠積極,如果積極一點,或許方覺會離開他的妻子。
可是,讓方覺帶著對前妻的愧疚和自己生活在一起,一輩子生活在一個女人怨恨的目光下,忐忑不安,麗薩懼怕了。
想到這里,麗薩啞然苦笑,是自己想多了,方覺壓根就沒想離婚,而且恐怕他也不只自己一個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