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人多居于蜀地之西與西涼之地,是中原版圖上最早的兩批人之一。
只是隔著吐蕃地域和河西走廊,羌人有怎樣的理由來這偏遠之地?帶著這樣的疑問,陸琰立即吩咐身后眾人,傳令各處城門,嚴查進出車馬,只是幾人或都面露難色,或不為所動。
陸琰當即皺眉不悅,道:“何故聽令不出?”
“大人...”其中一人,身軀修長,孔武有力,與陸琰一般年紀,“莫說是我等,便是大人您...沒有趙大人和張大人的共署諭令,都無權對城門查卡一事插手。”
“哦?誰規定的?”陸琰冷聲反問
那年輕甲士緘口不言,但看周圍有其他幾個冷眼旁觀一般的大齡甲士,當即了然三分,這些人必然有些是那張懿的親信,被指派來自己手下,無論那張懿是否好心,這一撥人都不是那么容易就服一個外人的,即便這個外人一上來就頗為位高權重,可年輕帶給他們的先入印象只會使得他們心里更不服氣。
眼前這個愿意答話的,算是態度積極的了。
沒辦法,現在總不能拿工作上的事兒對事不對人來跟他們說教,他也不能指望封建時代的人群在工作方面有多高素養......
此法可行,但當前行不通,得換個法子...
羌人為何會在西域出現?行商?劫掠?還是逃亡?為何要購置箭簇?打獵這個理由就連老鐵匠都不太信,更別說陸琰了。
思量片刻,陸琰大體有了些許思路,至少這伙羌人就是竊刀賊的可能性已經有個七八成了。陸琰望向東南兩面,就是不知道這股羌人會怎么選。
現在不過卯時過半,城門開放小半個時辰,方向對了應該還能追得上。
如果自己是那股羌人頭領,會如何抉擇呢?
思定,陸琰即快步離開鋪子,跨上馬,順帶牽走了另一匹同行而來下屬的馬,往東面飛奔,直出東門,只留下或反應未及,具體說應該是不知道該作何反應,或不太想反應所性就不作反應的眾人。
...
與西州相隔近五千里的洛陽城
全身罩著瘊子甲,腰胯雁翎刀,頸系紅巾,大齊最精銳的一批重甲步兵悉數集結于此,每年朝廷都要從北面與西部的邊疆抽調出一批壯年士卒,集結于河洛地區,編入這支新設于七年前的龍城營,如今人數足有七千人,是為大齊雄厚國力之所集。
當今天子在還不是天子的時候,便是名驍將,甚至位列大齊開國九將勛之一,曾經能被朝堂諸公也尊稱一聲上柱國,而非以其皇子身份為稱。
馬上皇帝出身,便是如今端坐天垂九年,仍勤整軍備,視線不知到什么時候就會瞄向什么方向,比如今年,不止是龍城營,關內龍驤衛,劍南平涼營,這兩支曾在大齊開國時期威名赫赫的勁旅也在早幾年就被調到京畿地區,留舊補新,一邊充作京軍暫替,一邊也為天子那暫時斂藏的野心做準備。
今天,就是他們出發的日子。
北軍左都督,陳君諒陣前受銜,加征遼大將軍,授紫綬,金印,賜鉞。
當今天子姓魏名禮,看起來正值四十過半五十未至的全盛年歲,事實上也就還差兩年,表面上不算老,可再過個五六七八年的,誰知道自己會不會一下子就白了頭,再一瞇眼,這天下就黑了?
當然得抓緊時間,逮著那看不爽很久的崽種一頓懟上去!
“君諒啊,”授銜結束后,魏禮大手一揮,無視遠處朝中諸公的眼色,一把將胳膊搭在和他一般大的陳君諒肩上——站在高一級的臺階上。
“臣在。”陳君諒雙鬢微白,表情一絲不茍,既不顯得過分隨意,也不過分拘謹,處于恪守君臣禮節與維系兩人舊年私誼的微妙平衡之中。
“這次征遼,由你去,我放心。只有一點,聽好了,”
“陛下請說,”
“出了關,怎么攪和都行,就是呢,別跑太遠,三千里,三千里之內,但有危局,兩旬則文煜可至,此后無論勝敗局勢,可再決不遲。”
陳君諒稍稍抬頭,記憶里,當年鏖戰襄陽,便是眼前這個家伙,和自己一路攪和,愣是憑著兩支輕騎部隊,將李林琦的征南軍后勤線撕了個粉碎,圍攻襄陽的南征軍設重伏埋線引誘,若不是有個表字文煜打起仗來卻血猛血猛的漢子,他們倆早就交代在襄陽了......
往昔一切,不復可追。
魏禮微笑,也低下頭來,作出已經很久沒有做出過的舉動,作低語狀,靠著陳君諒的腦袋,道“君甲先生無后,此次若大勝歸來,朕將本該賜予君甲先生的爵祿封給子義那小子。”魏禮口中的子義,即陳君諒的此子陳子義。
“陛下...”陳君諒正要出聲拒絕,卻被天子魏禮虛指按下,只見后者大袖一甩,正色道:“現在咱們是君臣,不是舊同僚,朕給你,你得接著,不要,不行。”說完掉頭闊步走向大軍陣前,準備做一番出征前的講話,再不留一點機會給陳君諒私下說話。
拜將臺下,陣中是全重裝步卒組成的龍城營;左軍是騎兵比例高達五成的龍驤衛,全衛八千余人,剩下的一半是由長矛手編制成的步卒,龍驤衛成軍于關內,一切都與騎兵相關,不是騎兵便是反騎兵的編制;劍南平涼營,大齊編制最大的一支編制軍,一般邊關整編制的衛所有所特例,也不過上萬人,平涼營卻有總數超過兩萬的編制,其中三成的輕重步卒,一成的輕重騎兵編制,剩下的六成,全部由弓弩手組成。
京畿地區六支營衛,如今有三支集結于此,總計三萬五千兵馬,即日便向著遼東進發,進行大齊名義上的,對整個中華文明統一封建王朝法理領土的統一戰爭。
從京畿出發,在陳君諒進軍的同時,河北燕山左衛、右衛、淮南馳北營、山東北海衛、太原逐狼營,五支精銳部隊總計四萬五千人也早已提前朝著山海關進發,東出山海關之征遼軍,總數八萬,盡皆是大齊第一批次的精銳打底,真真的是用一塊塊貨真價實的銀餅子養出來的,耗費之巨且不說,光是這批由邊軍老卒為骨干底子,長久操練征調來的精銳,再給大齊個五六年也湊不出來了。
若是說大齊未來十年的國運,就在此役,似乎也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