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臥巢州》
巢湖是全國唯一以湖命名的城市,巢湖是集古人類遺址、古戰場遺址、古關隘、古城池于一體,匯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及古墓、古塔、古寺、古碑刻等諸多古跡于一體,歷史名勝群星璀璨,文化底蘊深厚,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的城市。
巢湖作為古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二十萬年的“銀屏智人”和五千年前“中國最早的城市”凌家灘文化遺址,展示了從舊石器期到鐵器時期直到新石器時期人類創造的最早的古代文明。兩大遺址的發掘,震驚了國內外考古界和史學界,打破了長期以來長江和巢湖流域被認為不可能是人類發源地的歷史論斷,凌家灘文明或將中華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前。
自古以來巢湖乃兵家必爭之地,一代代名將曾馳騁巢湖疆場,留下眾多的古戰場遺存。自秦漢之后,巢湖又是三國爭雄的古戰場。曹操占據巢湖水鄉,與吳國孫權在這里展開長達數十年的“拉鋸戰”,周瑜英勇善戰,與曹操十戰濡須河,終使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周瑜和小喬之墓今猶在,“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的千古佳句,以及周郎墩、都督山的傳說至今為民間廣泛傳誦。
巢湖是“巢湖水師”的發源地。元朝末年,俞廷玉父子并廖永安弟兄,為保護鄉里聚兵巢湖,在湖心姥山島建水寨,修船壙,訓練水師。正是這個水師,在裕溪口打敗元軍,救出朱元璋,并相助朱元璋揮師渡江,為明朝建業建立了卓越功勛,俞氏父子四人因此被冊封為“兩公兩侯”。俞府宗祠和姥山南壙遺址,至今印記著這個鮮為人知的歷史功績。
巢湖是“淮軍文化”的搖籃。李鴻章在巢湖中廟水域集中編練中國淮軍,一批著名愛國將領——“五大督撫”丁汝昌、吳長慶、吳贊成、劉秉璋、潘鼎新,肥西籍的劉銘傳,正是從這里走向疆場,走向臺灣,在抗法戰爭、甲午戰爭和抵抗八國聯軍三大戰爭中屢建奇功。
中華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氏”、“銀山智人”、““禹娶涂山”、“涂山之會”、“中國第一個王朝皇帝夏啟出生地”、“成湯放桀于南巢”佐證了巢湖5000年歷史。古有大謀略家范增,近有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溫宗仁“四上將”。柘皋老街歷史悠久,李鴻章當鋪修繕一新,石雕木雕精美絕倫。洪家瞳“九龍攢珠”式建筑風格,是江淮民居的典型代表,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莊。轄區內還有漢墓博物館、金釘子地質遺址,唐嘴水下遺城、神墩遺址等。
一個文友們匯聚的一個湖
唐代詩人胡曾的《濡須橋》詩:“徒向濡須欲受降,英雄才略獨無雙。天心不與金陵便,高步何由得渡江。他的《涂山》詩云:“大禹涂山御座開,諸侯玉帛走如雷。防風謾有專車骨,何事茲辰最后來?”同時賦有《箕山》詩,“寂寂箕山春復秋,更無人到此溪頭,棄瓢巖畔中宵月,千古空閑屬許由。”他繼而再作的《烏江》、《牛渚》、《峴山》,詩中盡現巢湖的醉美。
一個有著美麗傳說的一個湖。
“陷巢州、漲廬州”的傳說在巢湖已有近1700年歷史,且有著廣泛的影響,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盡管“陷巢州、漲廬州”的傳說在漫長的歷史中,積淀了豐厚完整的重大文化體系,衍化出別樣的魅力和神奇,成為巢湖地域歷史文化中的精品。
千百年來,合肥、巢湖一帶一直流傳著一個“陷巢州、長廬州”的傳說。關于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的形成,多部史料有“秦漢時期由居巢或曰巢州下陷而成”的記載。康熙年間《巢湖志》載:“湖陷于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七月二十三日戌時。”唐代詩人羅隱也曾寫下“借問邑人沉水事,已經秦漢幾千年”的詩句。
一個牡丹仙子拂面而來一個湖。
“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在這個山水相連的城市在巢湖的湖南岸,有一山,氣勢雄偉而又不失婉約。雄偉于山上有一銀白之色的石塊巨大壯觀,婉約其石塊狀如花瓶之形。此山故而得名銀屏山。
銀屏山是巢湖境內乃至環湖第一高峰,海拔約508米,這一株神奇白牡丹傲立在陡峭的懸崖峭壁上,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花”,在全國乃至海內外都有極高的知名度。
巢湖素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的習俗,這株白牡丹具有多處神奇之處:一奇為牡丹來歷。于懸崖峭壁之上,貧瘠石罅之中突兀出這樣一株枝青葉茂的牡丹,可望而不可及。二奇為牡丹花齡。如果以北宋歐陽修詩《仙人洞看花》為證,銀屏牡丹已有千年滄桑。三奇為千年一貌。銀屏牡丹雖經千年風霜雪雨,世間風云變幻,就是不凋不敗。
一個大湖流域文化的一個湖。
而今的巢湖已經融入到國家“環巢湖國家旅游休閑”戰略實施中,這里將建成全國第一個國家旅游休閑區,并建成“美麗中國生態旅游”示范區、“中國古鎮名村文化旅游”示范區、“中國研學旅游”創新區、“中國康體養生”示范區、“國際休閑運動旅游”示范區。
這幾年成功開展的“環巢湖國際馬拉松、全國自行車賽、國際騎游大會、“鐵人三項”賽、迎新年健身走、元旦越野賽、環巢湖龍舟賽、青春毅行、漁火節、烔煬美食文化節……,讓巢湖走向中國,走出國門。
剔除喧囂后的靜謐,忽略反復后的簡單,這樣古老厚樸的巢湖有著說不出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