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李峰散文隨筆

第十六章 | 年俗舊憶:漫筆串門

李峰散文隨筆 菜園主人 1967 2021-02-09 10:46:25

  串門,在我老家也叫“串門子”“串門兒”,說的都是一個意思。就是鄉村鄰里間相互到家里站站、坐坐、看看、聊聊,這是鄉村里習以為常的一種風俗,由來已久,也不知興起于哪個年代,直到現在仍然在延續著,與現今的城市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

  鄉下農村,能夠讓村民喜聞樂道莫過于是串門子,以往的人口流動有限制不及現在手上拿著身份證想去哪就去哪的自由,那時,村民們比較喜歡鄰里間串門子。平日里村民們忙活莊稼地里的活,無暇串門,相互見面也頂多打個招呼寒暄一下,然后各干各的活。每當農忙一過,村民們開始放松一下疲憊的身子,走東家串西家,拜拜親訪訪友,這儼然成為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冬天是串門子最多的時節,也是個冬閑人懶的時候,村民們一年到頭就熬到這么個好時候,該好好歇歇了。想著自己整天在家歇也沒什么意思,就去串門,喝喝茶,聊聊天,打打牌,嘻嘻哈哈一上午,不知不覺一下午,有時晚上接上,挑燈論戰,串門上癮了,走順腳了,抬腳就去了。沒串門的男人們在村道上漫無目的地閑逛著,他們大抵穿著粗藍或黑布的褲褂,嘴角叼著煙卷兒,手上帶個茶杯兒,背著手走路,東瞅瞅西看看,很是一副逍遙自在的樣子。

  平常村民農家屋舍、前場后院都收拾得干干凈凈的。大多數家家戶戶的大門都是敞開的,你只管隨便進,熱情的主人一邊遞煙,相互客套幾句,聊的高興處順便邀請你進屋坐下來聊聊天,想聊啥就聊啥,不一會兒功夫,你準保見到茶水、瓜子、花生等一一端上你的面前,熱情招待,盡情地吃喝,盡情地聊天,悠哉樂哉!

  串門不光是男人們的事,也跟女人們息息關聯,形式上和男人有所差異,她們大多不是腋窩夾個納了一半的鞋墊,就是手臂挽個正在織的毛線衣的小籃子,或者看小孩子女人三五成群,在一處場子大太陽好的人家門口聚集,帶孩子的女人家的孩子是好動的,時間長了站不住、坐不住,好奇地到處跑,一會兒呼呼跑這家,大人就跟著到這家坐坐說說話,一會兒呼呼跑到那家,就跟著到那家站站聊聊天,女人們往往是讓孩子牽著去串門。而那些納鞋墊和織毛線衣的女人們則是邊說邊笑聊這女人們的話題,偶爾也不時也有鬧哄的場面,大多都是一邊忙著手中的活計,充分享受著這難得的休閑時光。

  話說鄉村里有些妯娌之間或者婆媳之間或者女人之間就起了口角的時間或者打起了架,離家出走或者尋死尋活的事情,或多或少的也是跟這個女人們串門有一定的干系,女人們閑談東家長西家短,添油加醋等等也是有這個可能,在鄉村一般也是怕謠言經過幾傳變原味,不出事來也會出些事。

  串門子不光是大人男女們的專利,也是小伢子們的專享,似乎比大人更愛串門,小孩們串門的目的很簡單,無非就是找小伙伴玩耍。記得我小時候,常常去隔壁家的大寶二寶家玩耍,他家的前場子對著我爺爺家的大門前路口,從大門出來右拐直走過個村道就到他們家的前門場子,每次只要走出大門跑到前場子喊上幾嗓子,然后和他們玩撲克或做游戲了。時間一長,大人們就會發現幾個人小孩躲在屋里玩的樂乎,大人們見小孩玩的開心不是老找自己這事那事也就樂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只要孩子們玩得開心。平時一得空,不是我過去,就是他們過來。有時閑暇,兩家大人還隔著村道說說農事,拉拉家常,既方便又舒心。

  串門子最愜意的時光是下雨天。左鄰右舍常聚集在哪一家里,一邊望著屋檐下的雨線,一邊聊著前朝后代的事情,議著五鄉八鎮的八卦,無拘無束,自在悠閑。不覺間,主家午飯都端上來了,但串門子的人一般都不會在主家吃飯,隨即便散去也回家吃飯,待吃完飯后這些人又串門子聚集起來嘩啦啦的接上午飯前的話題,因都是鄰里鄉親的,沒有那些客套,圖的就是一份好心情。

  這串門子有時看起來還真像是個新聞發布會。哪個村民去了鎮上市里一趟,遇到點什么新鮮樂聞的事,回來后一般串門子把消息發布出去,再加上自己天花亂墜的一通描述,事情的新鮮度立馬放大,不到半天時間,一般村子基本差不多都知道了。

  在鄉村,串門子不僅能聯絡感情,還能化解矛盾。若是鄰里之間有了磕磕絆絆,往往串門子比什么法子都管用。進門說聲對不起,一邊道歉,一邊遞煙,對方一看,都上門道歉了,煙也接了,這還有啥說的呢,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滿天烏云一掃而空,很快又和好如初。

  串門子,在鄉村是一種生活需要,通過串門,解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串門,也是一種交流和溝通,通過串門,增進了彼此了解,增進了感情和友誼。串門,也存在不足的一點,就是容易引起口舌之爭。正確運用和把握好了串門這門藝術,揚長避短,對人生和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串門子,是從古代延續下來的一種鄉村文化,帶來了鄉村的和諧靈動,讓鄉村變得生動、多彩起來。看似平淡無奇,卻營造著一番淳樸而溫馨的鄉土情結。然而,隨著鄉村城鎮化腳步的不斷加快,這一習俗已然不可避免地離我們愈來愈遙遠了。身居鬧市數載的我,也只有在記憶中去尋覓兒時串門子的場景,但愿“串門子”這一流傳千年的鄉村遺風,能永遠傳承下去。

  ................................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牛特旗| 平乐县| 永城市| 准格尔旗| 临朐县| 囊谦县| 昌图县| 乐亭县| 德惠市| 佳木斯市| 鱼台县| 施甸县| 南木林县| 白河县| 千阳县| 绥中县| 禄丰县| 武陟县| 南皮县| 图木舒克市| 城步| 柞水县| 特克斯县| 丰镇市| 肇东市| 涡阳县| 东明县| 洮南市| 庐江县| 依兰县| 定日县| 资中县| 乐昌市| 新津县| 潜江市| 花垣县| 临海市| 贡山| 新郑市| 萨嘎县| 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