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京口的晚風

第八十七回 南下征伐 【牧之巧計引陶潛,初征便已起分歧】

京口的晚風 孫長安 4493 2020-08-14 20:54:31

  第八十七回南下征伐【牧之巧計引陶潛,初征便已起分歧】

  詩曰: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話說在桓玄下詔升劉禹為鎮軍將軍之后,劉禹會同何無忌屯軍于京口。手下將官也都各自官升幾級不等。其上而下分別是拜檀韶為奮威將軍、檀道濟為奮武將軍、沈典為揚威將軍兼領馬軍招討使、胡幡為忠義將軍兼領陷陣營虎賁先鋒官、蒯恩為揚武將軍、傅弘之為偏將軍、臧熹為牙門將軍、朱齡石為羽林中郎將兼領水軍校尉。

  又拜劉牧之為鎮軍將軍開府議郎、王秀為諫議大夫兼領鎮軍將軍從事郎中。但因劉牧之尚未歸來,因此不參與官爵授命。得到封官的眾人是個個歡欣鼓舞,心里無不以追隨劉禹而自覺榮耀備至。也就由此,劉禹的官職已然是超過了劉軼和何無忌等人,成為了北府軍實際上最高官爵的將領。

  卻說劉禹等人正在京口等待來自建康的輜重物資時,劉牧之卻在柴桑是每天都在扮演角色。且說這天,劉牧之又是打著赤腳,穿著一雙嶄新的布鞋在腳上趿拉著。肩上扛著一副破舊的漁網,朝城外走去。傅弘之不敢過問,只能是跟在劉牧之身后,拿著一切應用之物。

  待其走到城外,沿著管道走了四五里,又轉向一條小路又走了四五里,便是來到了遇見陶傘翁的地方。劉牧之四處張望一番,只見農莊東北郊外有一處河流,周圍是綠草如茵,秀木繁蔭。劉牧之下山走進農莊,也不做任何停留,徑直是穿過農莊,一路來到河流邊停下。找了一塊陵遲之地讓傅弘之鋪下氈子,在上面擺好果脯肉干一類的下酒菜,又讓傅弘之拿著錢去農莊里的酒鋪里沽了些酒來吃喝。

  漁網卻是被懸掛在一邊的樹枝上,問也不問。全然不知漁網到底有何用。劉牧之此舉行為怪異,很快便在農莊里傳開了。農莊里的百姓也都前來觀看,有好事者搭訕的人,劉牧之卻是一點也不理會。

  就這樣,大約過了三四天的樣子。農莊里的人新鮮感也都過去了,便也不再有人圍觀了。劉牧之還是我行我素地在水邊吃喝玩樂,再有就是看蝴蝶、曬太陽。終于在第五天的日落時分,從附近的阡陌之上慢慢走來一人。劉牧之見此,便知來者應當正是自己想要見到的人。

  但那人到了附近卻并不近前,只是遠遠的看著。劉牧之打斜眼望去,只覺是看不真切,但也知道那人是看著自己。于是劉牧之不動聲色地開始收拾自己的行裝。這幾天是傅弘之也不再帶來,所有的事情全憑自己來做。一陣收拾過后,終于那人快步走了過來,說道

  “客人且慢!”

  劉牧之故作驚訝,停下手里的活兒,四周看看。佯裝不經意間看見了來人,仔細端詳一番,只覺是在哪里見過,但是又想不起來。那人卻是先開口說道

  “客人,你我見過。前幾日就在那莊戶之外的小路上。”

  劉牧之這才回想起來,原來眼前挽著發髻,一身儒衫的精瘦中年人,正是那日傍晚與陶傘翁搭話的樵夫。劉牧之心里思忖道,此人若是儒生,何故當時一副樵夫打扮呢?看著劉牧之的表情,那人似乎看透了劉牧之的心思,便緩慢上前拱手作揖道

  “未曾請教客人名諱?”

  劉牧之這才放下手里的東西正色道

  “在下劉牧之,字道民。徐州彭城人士!”

  那人亦是回道

  “在下陶潛,字元亮。本地人士。”

  雖然有所心里準備,但劉牧之還是感到很驚訝,看著面前這位膚色黝黑,身材干瘦的中年人,眼睛里是一片柔和,幾縷黑須垂在胸前,更顯幾分睿智和灑脫。良久,陶潛才開口說道

  “我非貌美婦人,兄臺何故久久凝視?”

  這下劉牧之才反應過來,連忙說道

  “我與我家將軍仰慕陶淵明久矣!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陶淵明微微一笑說道

  “道民兄在此做戲四五日,不就是為了見到我陶某嗎?”

  劉牧之也不推辭,直言不諱地說道

  “正是!”

  陶淵明倒是覺得眼前的這人可愛了。笑了一陣說道

  “道民兄,如此費盡心機,說吧!到底所為何事?”

  言罷,劉牧之故意做出猶疑為難狀,陶淵明見狀,勸解道

  “直言相告便是,不必為難!”

  劉牧之聽完,這才重新整理衣冠,對著陶淵明深作一揖,臉色肅然地說道

  “在下劉牧之,乃北府軍劉禹將軍賬下幕僚。因其將軍仰慕先生已久,特遣我來尋找先生出仕。但將軍深知先生乃為閑云野鶴之人,也知自己不親自來三顧茅廬乃是大不敬。但我家將軍的難處也是如蠟上之蚤,戚戚難以自持也!”

  說到這里,劉牧之竟然眼圈發紅,聲音有些哽咽。陶淵明見狀,臉上亦是收起了笑容,不由得輕輕皺起了眉頭,勸慰道

  “道民兄稍寬,我也是在官場摸爬滾打之人,深知陰謀詭詐乃是常事。道民不必太過悲苦!既然你肯費心思引我出來,想必是有些什么事情要讓陶某去辦吧?”

  說完,劉牧之慌忙擺手說道

  “豈敢隨意支使先生。我也知先生不愛廟堂之勞,但此事還真得先生出面不可!”

  陶淵明說道

  “你說的這個劉禹可否是幾年前孤身破賊寇數千之眾的劉禹?”

  劉牧之回答道

  “正是我家將軍!”

  陶淵明聽罷,這才佩服地點點頭說道

  “此人真是人中豪杰。我在建康述職之時,曾聽聞京口的人說,此人還極其孝順,一直奉養繼母幾十年如一日?”

  劉牧之再次回到道

  “先生所言非虛。正是我家將軍。”

  陶淵明伸手捋須,側首望向天邊的晚霞嘆息道

  “劉將軍真乃人間真英雄也!勇武仁孝,相比沽名釣譽的楚王,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劉牧之又對著陶淵明深施一禮,說道

  “在下斗膽在此替我家將軍謝先生抬愛!”

  陶淵明擺擺手說道

  “話不及此言,過謙了。我陶淵明只是一個心向田園之人,也并非什么高官顯貴。道民兄又是為何不辭辛勞,趕來此處做戲,引我出來呢?”

  劉牧之這才說道

  “先生有所不知,當今司馬家雖然無德,然亦是承襲漢家正統。桓氏無道,進位楚王以謀逆大位。若是朝綱崩壞,再上演一次苻堅投鞭斷流之舊事,怕是當今之朝廷再無謝氏叔侄之聯袂巧事,劉道堅之勇武了。屆時,江南之水鄉田園亦會被胡人染指,膻腥萬里了。”

  說完,陶淵明沉思良久,緩緩說道

  “君之言辭,發人深省。陶某再有閑情逸致,寄情山水。亦是漢家傳人,不敢作壁上觀矣!”

  言罷,劉牧之沉默,良久不語。陶淵明則是看著晚霞過了許久才輕聲說出一句話

  “四十不聞,斯不足畏。”

  劉牧之聽完,便知自己已經成功。于是又自顧自地收拾起東西來,但不知何時,來了一個童子。陶淵明指示其幫助劉牧之收拾好東西之后,跟隨著自己來到府上。劉牧之欣然前往,觀察一陣之后。只見此地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院子。雖然沒有假山流水,但別情雅致,倒是另有一番風味。

  陶淵明見劉牧之圍著房子周圍張望,便問道

  “道民兄在找什么?”

  劉牧之回答道

  “我在數有幾棵柳樹!”

  陶淵明聽完哈哈大笑起來。劉牧之不解,問之為何。陶淵明回答道

  “你是說我五柳先生的名號是吧?那不過是世人牽強附會而已。”

  劉牧之驚嘆

  “原來這是假的啊?”

  陶淵明說道

  “倒也不假,未來也許會用,也許不會用。誰在意呢?無論是五柳先生還是十柳先生,都不過是陶淵明的另一種存在方式。就像你在水邊的草木一般。春去秋來,花謝花開。每一年的美麗都一樣,又會有誰專門去記得昨年的那朵落花呢?不過是一句風景依舊而已!”

  劉牧之聽完,不覺有些傷感。說道

  “先生所言極是,有人喜好權謀,有人擔承天道,也有人如先生一般喜好田園。個人都有自己的花開花落之時,只不過是過眼云煙罷了!”

  陶淵明聽完,抿嘴而笑,也不搭話,只是拉著劉牧之踩著暮色回屋去了。

  話分兩頭,京口的劉禹等人在得到桓玄批復的糧草輜重后,先命檀韶和檀道濟領著大軍出征,自己則是帶著臧熹和胡幡留在京口等待劉牧之回來。何無忌也整頓軍馬跟著一起朝南方永嘉郡方向浩浩蕩蕩開去了。

  卻說劉牧之說服陶淵明出山以后,隨即便收拾行裝帶著陶淵明一起東返京口,到了姑熟一帶,才得知了司馬休之自司馬尚之被暗害之后,便早已逃離朝廷,奔赴洛陽去了。而廣陵相高雅之與劉敬宣都是懼怕桓玄加害,奔赴洛陽與司馬休之一起匯合去了。

  直到七日之后,才回到京口。早已焦急難耐的劉禹是如同落水之人見到救命稻草一般。劉禹帶著王秀一起隆重地接待了劉牧之等人。特別是把陶淵明奉為座上賓,王秀則是顯得心平氣和,一直不卑不亢地與陶淵明交流。

  來不及多留,劉禹隨即帶著眾人踏上征程,并且私自上表朝廷,將陶淵明征辟為自己的參軍。而歸來的劉牧之與傅弘之卻是才知道自己的官職,驚喜之余,又不免顯得有些擔憂。害怕陶淵明會有所介意,誰知陶淵明知道之后鎮定自若,根本不在乎。

  眾人一路追趕,一直過了吳郡,才追上檀道濟等人的大部隊。于是合兵一處繼續行軍。等到了錢塘,劉禹才命令大軍放緩腳步,駐扎下來。并召集何無忌、王秀、劉牧之和陶淵明一起商議,下一步的該如何行動。

  經過詳細的思慮之后,劉禹決定將何無忌留在會稽郡,以防止賊寇突然再次出現在句章等地。從而掃除后方威脅,自己則是帶著軍馬繼續南下奪取東陽郡。劉牧之繼續坐鎮錢塘,除了負責此地防務,還得負責大軍的糧草輜重轉運,安定后方之責。王秀與陶淵明則是隨著劉禹的大軍本營繼續南下,隨軍出征。

  卻說大軍到了東陽附近,整個氣氛就顯得有些不對了。周圍的百姓盡皆棄耕地而不種,人人信道。以至于當地風紀敗壞,朝廷律令難以修持。

  王秀說道

  “賊寇之禍,以升天長生為蠱惑,百姓小民安能不從?”

  陶淵明說道

  “依在下之見,此事還得怪朝廷。權利更迭不修,今日一法,明日一法。前法尚未熟悉,后法便已革除前法。換做我是百姓,也寧愿去信天師道。”

  此言一出,劉禹倒是有些不悅。但也未表現出來,只是淡淡地說道

  “先生何出此言?”

  陶淵明滿不在乎的說道

  “昔日我做桓玄幕僚之時,桓氏上下盡皆遵從桓溫之人。雖然司馬家看桓溫乃為圖謀篡逆之臣,然桓氏皆是以英雄未竟之事業相待。很明顯,桓玄就是要繼承父志,謀朝篡位。”

  劉禹疑惑地看著陶淵明,沒有說話。陶淵明則是繼續說道

  “桓玄志大才疏,好高騖遠。雖有卞范之這樣的人杰相助,但不一定就很聽他的話。剛愎自用是桓玄一貫以來的習慣,且好大喜功。今日諸位所見周遭百姓頹廢之禍,便是桓氏當朝以來政令不修,律法不穩所致。”

  王秀接話道

  “所以欲滅賊寇之根基,非得滅桓玄不可!”

  陶淵明點點頭說道

  “正是!”

  說完,劉禹也只是默默地點點頭。且說劉禹都未具體做出部署,檀道濟便與沈典等人合作,用了不到五日,便已剿滅東陽郡北面的賊寇,剩余的賊寇開始龜縮東陽郡。劉禹這才命檀韶帶領本部軍馬沿谷水向西追擊賊寇殘余到太末城,繼而南下翻山越嶺秘密前往松陽,進而從永嘉郡西北面殺入永嘉。

  又名檀道濟帶領本部軍馬繞過東陽郡,向東迂回南下至永康,徹底扼斷永嘉郡和東陽郡賊寇的聯系。沈典和臧熹則是分別帶領軍馬圍繞東陽城對賊寇余眾進行清剿。

  蒯恩和傅弘之帶領本部軍馬向東南而去突襲樂安,阻斷東陽與臨海賊寇的聯系。

  待一切布置妥當之后。劉禹開始了自己龐大的計劃—殺人立威!但此舉卻是遭到了陶淵明的反對。陶淵明勸說道

  “自古法不責眾!百姓愚昧,需父母官引導。今朝廷無道,致使政令不修,又因兵禍,官吏橫征暴斂。百姓是迫不得已才失身從賊的。若是下令屠殺信道的百姓,豈不是自絕于天下?”

  劉禹則是冷冷地說道

  “我與賊寇作戰多年。這群人并無絲毫慈悲之心。四處蠱惑百姓不假,若是在漢民聚集之地,我尚且可以仁慈一些。因為漢民終究只是為了一口糧食罷了。而此地漢民少而越人多。自古越人驍勇頑強,若是聽信賊寇所言,與朝廷作對,那平叛大業將遙遙無期。如果不殺人以儆越人,怕是年長日久,將尾大不掉。”

  雖然如此,陶淵明依舊是不同意劉禹誅殺信道百姓,王秀則是勸說道

  “元亮,自古定鼎天下之人,哪個又不是誅殺甚重呢?為子孫計,死一些人,就死一些人吧!”

  此言一出,陶淵明大怒。和王秀不再言語,也和劉禹不再言語。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巴河县| 广德县| 突泉县| 如东县| 剑川县| 唐河县| 镇宁| 慈利县| 调兵山市| 岑巩县| 资中县| 司法| 信丰县| 赫章县| 安徽省| 革吉县| 阳曲县| 三亚市| 布尔津县| 河曲县| 锡林郭勒盟| 湖南省| 石景山区| 鸡西市| 桐庐县| 疏勒县| 邢台市| 霸州市| 顺平县| 眉山市| 苍南县| 兰溪市| 通化县| 敖汉旗| 文山县| 华池县| 武定县| 如东县| 永和县| 无为县| 揭西县|